向太空创业驶入星辰大海

2020-06-19 07:41曹德志
大学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航天太空载荷

曹德志

我是“90后”,今年26岁,现在担任星测未来科技公司CEO,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2级本科,2016级博士在读,曾担任校学生创业协会主席

两年前,我在本命年萌生创业想法,

一年多前和我同门的工物系2010级本科师兄、

现担任公司CTO(首席技术官)的仓基荣一起创立这家公司,

驶入被称为“小众蓝海”的商业航天领域。

在这个领域越深入,愈发觉得它大有可为。

人类在充分发掘地球资源后,必然要向太空进军。

当然,这个领域创业有高门槛,必须拥有足够的技术深度。

太空是“蓝海”

近几年,中国在航天领域加大力度。国家队开辟道路,比如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等,在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重大科技项目方面,国家给与他们充分的经费支持。同时国家也在政策上开放,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目前,在火箭研制、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上,已涌现了一大批能够称得上业内翘楚的企业,如蓝箭航天、零重空间、星际荣耀、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等。

2018年、2019年的航天发射次数,中国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航天大国。但我们深知,总体实力与美国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其中包括与Space X那样的顶尖航天公司相比,在技术和运营上,都存在差距。但差距让我们意识到,商业航天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

我们公司主要研发针对微纳卫星(小于100公斤的小型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等的空间用功能化载荷(安放在卫星、飞船、太空舱等航天器上的搭载设备),起到在太空或在行星表面采集数据的传感器节点作用

我们公司主要研发针对微纳卫星(小于100公斤的小型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等的功能化载荷(安放在卫星、飞船、太空舱等航天器上的搭载设备),起到在太空或在行星表面采集数据的传感器节点作用。如果将微纳卫星比作一艘船,那么我们自主研发的载荷,就是船上的货物,随船一起发射到太空中。幽深的太空对我们人类来说,就像是一片无尽的黑暗海洋。但如果能用一支手电筒,或是有一双看透黑暗并能从黑暗中搜寻信息的眼睛,那么漆黑的宇宙能呈现出光明图景。

我们的载荷解决方案,便是为天文学家,为行星勘探公司,为将来的星空资源开发公司,在太空中提供这样一支手电和一双眼睛。在太空的近地轨道部署传感器节点,并组成星座网络,就能持续收集来自遥远深空的电磁波段数据,从而为天文学家研究宇宙起源、特殊天体的活动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持。另外,如果搭载对地球的探测模块,也能研究地球上空的大气活动,进行天气预报。还有,如果和行星探测器一并前往其他行星或小行星,则可勘探矿产等资源,开拓太空。

我们坚信,我们研发的创业产品,是能够为国家前往星辰大海,构建地月经济带、小行星经济带添砖加瓦;同时,我们的节点和数据,也能为人类星空探测事业保驾护航。

创业是毕业大考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震动了我——指导我的导师决定从清华离职,前往广东东莞开展创业。

导师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即APS fellow,是中组部特批的引进人才。他研究的微创肿瘤治疗技术,得到广东东莞地方政府的青睐支持,拿到了数千万的投资,并很快追加至上亿元。他本人也希望将这项技术应用落地,造福更多的病人,减轻他们在放疗中的痛苦。他很快办理了离职手续,并带走了我的两位毕业的师兄。

这个始料未及的冲击,让作为学生的我,也有了许多新的思索。我曾经想要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选择了加速器物理方向,但自身能力有限,也处于人生迷茫的探索期。导师离职的那个暑假,我一个人辗转在甘肃兰州进行博士生实践,西北大漠的风烟,让自己释放了一个个包袱,有导师离职的惘然,也有感情的断舍离。或许,最终这都是一种放手之后的启示——一心想要求得安稳并不会得到安稳,唯有不断地进行选择斗争,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平衡。我想,即便是大牛的导师,也不一定给你更多的助力;即使是你相信和追求的人,也会离你而去,再也不回头。我心里也暗暗思索,或许没有什么不能放下,每个人终究需要坦诚地面对自己,找寻自己的奋斗旅途。我感到冥冥之中的许多选择,最终都指向了一次搏击人生的道路——创业,也许这是我在清华的毕业大考,甚至是我的一次人生大考。

我在担任校创协主席期间,组织同学研读很多业界最新时讯,分析观察中国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到了许多称之为创业风口(发现新的市场需求点,并能吸引较多资金)的机会,也认识了不少创业者。在组织第20届清华大学创业大赛中,看到了许多精彩项目。在这段蛰伏期,常常有一粒火苗在心里跳动,等待着生根发芽熊熊燃烧的时刻。

几年前,我所在的工程物理系核电子学实验室,自主研制了第一代伽马射线探测载荷,借助一次商业卫星发射投放到了近地轨道,这个载荷在太空中,巡天探测太空数据,等待遥远深空的特殊天体事件,取得了初步科研成果。

2019年4月,与我同在一个实验室的仓基荣师兄即将毕业时,我们俩决定成立创业公司,与学校實验室开展两项合作:一是我们创业团队将从第一代伽马射线探测载荷出发,通过技术升级更新为第二代载荷,同时,为实验室研制一款符合当前科学探测需求的载荷。二是从实验室取得探测载荷研发的商业授权,进行相应的商业化活动。

把太空“无人区”变成“商业区”

近年来,航天产业呈火热发展趋势,但资本仍十分谨慎。创业之初,我们手里虽握着第二代载荷,但“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经常吃闭门羹,很少有客户问津,也常遇到一些不是很看好的投资人,有人说:“你们找错门了,去敲国家航天、国防部门的门儿才对。”

有一次,我们在深圳一个咖啡厅,拜访一位曾担任过上市公司CEO的投资人,给他介绍我们第二代载荷的技术指标。他没听完就打断我们,问我们产品能否进行机场气象的卫星云图监控?我迟疑地说:“以前从没有想过机场的气象应用。”

投资人说:“在同一规模的大型机场,我国平均2-3分钟起降一架飞机,而发达国家1分钟一架。差距主要在对机场天气实时监控上。我国主要靠机场塔台气象仪和无人机监控,大约每小时报一次1-2千米高空的气象数据,而发达国家靠多个卫星组网监控,每20-30分钟报一次融合后的10千米以下气象数据。如果你们产品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就能把我国大型机场飞机起降的密度,提高至少80%。全国有几百个机场,都用你们的产品,就可能有10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大市场。”

这位投资人还说了一句让我脸红到脖子里的话:“你们理工科学生下海创业有个通病:谈技术多,谈市场少;算设备账多,算经济账少,常常掉到只懂知识不懂商业的坑里。”

我在担任校创协主席期间,组织同学研读很多业界最新时讯,分析观察中国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到了许多被称之为创业风口(发现新的市场需求点,并能吸引较多资金)的机会,也认识了不少创业者

这次拜会深深地启发了我们的新思路:太空和天文是长远的事业,但不能只沉浸在技术知识的迷思中,得盡快找到商业化落地的场景。过去常常幻想技术能通吃一切,怕走险路,怕走“无人区”,走不出书本和实验室。现在忽然醒悟,创业是什么?就是在没人走路的地方开辟道路,在没有光亮的地方成为光明。创业团队所缔造的产品、创造的价值、提供的服务,就是要能够使没人涉足的“无人区”,变成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区”。想通这一点,我也仿佛出了一身大汗,燃起创业斗志之火。今后无论是何种何样的“无人区”,都要闯进去拼一把。作为CEO更要主动地习惯在“无人区”打仗,寻找生存的希望。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获得了清华附近的一家投资机构的种子轮投资意向,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通向航天事业大门正徐徐拉开。商业上我们也迈出了第一步,正在与国内一家航天STEM教育公司、一家商业小行星采矿公司洽谈业务,积极向前者提供部署在国际空间站的教育共享载荷,也希望向后者提供观测小行星的太空望远镜的星上处理平台。

而商业化落地,还有更多的场景也等着我们去开拓,比如全国众多林场对火情监控,现在主要靠人工瞭望和无人机巡航,经常是起火半天才发现。也许在我们的努力下,采用多个卫星组网监控,就能一小时甚至三四十分钟内,在绿色卫星照片上,发现红色或黑色的起火点。类似的还有探矿、国防等领域,都有无可限量的商业价值。

差点翻车又绝处逢生

对每个发展中的创业团队而言,不经历几次重大的危机,都不能称得上是经受过考验的团队。

在痛苦中生活而成长,在每天新的挑战中,迎接并穿越新的旅途,也是人间重要的事情

2019年10月我们和实验室开展合作,在2020年3月有时间窗口,用卫星把我们第二代载荷发射上天,而留给我们在2月1日前的交付窗口期,只有4个月。时间紧迫,这也是我们团队迎来的第一次大考。恰在这时,团队内部定下的设计出现了硬件纰漏,加上一些成员不愿意为设计失误承担责任,我们团队里产生了分歧。一周内,我的心情十分低落,仿佛生活里有许多海水向我涌来,挤压我呼吸、工作、生活的所有空间,让我无处可逃。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却意外得到了绝处逢生的机会——发射的时间因新冠疫情影响推迟了,我们获得了额外6个月的研发黄金时间,这对我们来说无异于是重获新生。2020年4~5月,尽管我们研发人员都困在全国各地的家里,但通过远程线上没让工作停摆,其中最忙碌的两周,我们利用视频线上调试,打开摄像头实时在线解决产品bug(缺陷),有时一次视频能持续10小时,几乎每天仅休息四五个小时。研发团队经过这场战役,也磨合成熟了许多,更能够相互信任合作,今年的9月,我们相信在茫茫太空的轨道中,人们就能看到在遥远星空测量数据的那颗闪耀明珠。

这次公司出现差点翻车的惨痛教训,让我在痛苦中反思:技术研发团队的内在协同非常重要,绝不可出现半点纰漏。也就是说,人在团队中的合作态度非常重要,“人心齐,泰山移”。还要有扎实的工作精神,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做好技术上的每一处细节。我们订立了设计规范,要求每一次设计,都按照既定的规范实施,并要求double check(仔细检查)的机制必须实现,保证120%的合格核验过关。之后,我们也对团队的人员做出了一些艰难的调整。

如果说,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大的时代前进方向和趋势比作天时,那么拥有的资源,例如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也许就是地利,再加上创始人和团队的一心投入这个“人和”,才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不知不觉,在筹备创业和开始创业的道路上,流离了将近两年。如果说这一路到底是什么滋味,我想也许是痛的苦味。有时在深夜思索,有时在白日焦虑,微微抿着的嘴唇,掩盖了每日每夜的艰辛。但如果要问是否后悔,我想答案是“不”。

也许人的一生,就是一次伟大的创业。

责任编辑:王新伟

我们坚信,我们研发的创业产品,是能够为国家前往星辰大海,构建地月经济带、小行星经济带添砖加瓦;同时,我们的节点和数据,也能为人类星空探测事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航天太空载荷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航天梦,我的梦
上太空,安个“家”
逐梦航天日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