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七个转变”

2020-06-19 00:51
理论与当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福泉市村寨群众

◇ 福泉市发展的辣椒产业

福泉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全市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作为最大的初心和最根本的使命,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探索出治穷治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快速改善、群众认可度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生活环境全面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瓮马高速、西环线、城市主轴南段建成贯通,贵黄高速、牛建大道稳步推进,城市道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进一步夯实,实现镇镇通高速、村村通水泥(油)路、乡乡有客运站、村村通客运车目标。水利基础更夯实,建成高车、官阳冲、土库槽、瓮偿等水库,完成7座小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推进,高车水库水质达一级,农村饮水水质提升、灌溉用水全面保障。电讯设施更完善,供电可靠率达99.98%,排全州第一,实现行政村4G无线宽带和有线网络全覆盖。新建市综合医院,市中医院完成搬迁扩展,全市共有二甲医院3家,争创三甲医院2家。着力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将“医共体”改革延伸至村级,全面提升农村诊疗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坚持以小城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牛场、陆坪、道坪、凤山、仙桥等乡镇因地制宜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探索“百寨示范、千寨推动”,马场坪街道安谷村上老组、龙昌镇枫香树村岩深组、凤山镇金凤村川心堡组等一批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美丽村寨脱颖而出,农村面貌持续向好,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是农村发展基础厚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好”。以“五改五化”为抓手,夯实农村基础,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按照“财政补助、群众筹资、共同参与”原则和“应改尽改”要求,投入资金6亿余元在全市普惠实施改厕、改电、改水、改圈、改厨“五改”工程和院坝硬化、屋檐沟硬化、村寨通道硬化、联户路硬化、村寨亮化“五化”工程,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出入便捷的农村通行体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档升级。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持机制,按照“集镇工程化、村寨生态化、散户个性化”模式,推进城镇污水、自然村寨污水处理建设。按照“户分拣、寨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方式,对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干净、明亮、通畅”逐步凸显。

三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群众奔小康的信心“更足”。大力发动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村级党组织、农户、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探索出“双公司+双订单+双支部+双保险”农业产业发展“四双”模式,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布局不优、产销衔接不畅、投入保障不力、组织发动不好等难题。以19个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抓手,带动21个200亩以上坝子和15度以上坡耕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引进江楠、万城等47个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入驻坝区,调整坝区产业结构3.06万亩。通过“双公司”合作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市种植高效经济作物5.2万亩,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110个。江楠农业精品蔬菜示范产业园种植蔬菜2000亩、“大福姜”5000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保供基地项目稳步推进,“大福姜”等福系列地域特色农产品远销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新加坡等海内外市场。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风险转移分散和保障机制,采取财政补贴部分保费方式,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散户购买种养殖保险1430.34万元,为农户直接减少损失1216.89万元。设立广州市海珠区农产品销售窗口,增设北京、重庆农特产品销售及旅游推介专区,逐步实现产销无缝对接。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联合贵州福泉农商银行,按照1:8的占比,由市政府出资500万元,贵州福泉农商银行投入4000万元,推出“福源惠农通”信贷产品,支持农业企业融资需求。

◇ 福泉市牛场镇朵郎坪村美丽村寨一角

◇ 福泉市“五改五化”工程推进后牛场镇朵郎坪村农村庭院建设形貌

四是基层治理不断夯实,为民服务的水平“更高”。创新探索村级“四化”建设[村(居)阵地建设标准化、村(居)工作管理规范化、村(居)干部报酬常态化和村<(居)集体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确保“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管事、有能人干事、有资金办事”,夯实农村治理基础。采取“市级配套、单位支持、乡村自筹、社会资助”的方式筹措资金,建成首批集办公、服务、文娱等为一体的标准化村(居)活动场所19个。围绕“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以村、组为单元拟定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清单,明晰目标任务,公布绩效成果,实现透明化管理,保证村民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调整优化村(居)干部报酬为“岗位报酬(基本报酬×岗位系数)+绩效报酬+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报酬+奖惩款项”,并将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居)干部工作报酬挂钩。据此,累计任职1—30年的村(居)干部月收入达3150—5500元不等,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有效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思路,市财政安排500万元扶持资金,扶持各村推进优势产业,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实体经济,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推动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同时,实现村(居)巡察专项整治全覆盖,扎牢基层治理制度“笼子”,全力打通党内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村(居)干部作风日趋向好,村级“微腐败”整治成效明显。

五是兜底保障更加牢固,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更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三户”(农村持证残疾人贫困户、重大疾病贫困户和重大疾病非贫困户)特困群体,疏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障碍,研究出台《福泉市“三户”特困人群扶助实施方案》,在用好现有各类保障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从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为特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保障。以市级财政保底300万元“三户”扶助资金为基础,以“慈善一日捐”“奉献一日捐”和“常态公益捐”等方式向全社会募捐资金,确保专项扶助资金长效常态。目前,已累计对149户“三户”扶助对象进行针对性扶助。

六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搬迁群众生活质量“更优”。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五个体系”建设要求,以党建引领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治理,以“三转三赚”(职业转变、身份转变、观念转变,让搬迁农户稳赚、多赚、好赚)夯实后续发展基础,成功打造易地扶贫搬迁“五新”(新市民、新环境、新生活、新发展、新时代)社区品牌。紧盯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从“强组织提服务质量、强就业提群众收入”着手,突出“造血”扶贫。在“五新”社区合理设置党组织,形成“社区党委—连片党支部—功能党小组”为一体的组织构架,引导居民在社区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切实推进搬迁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成功接受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检阅,并获民政部原部长黄树贤、副省长魏国楠和王世杰等领导肯定。

七是“智志”双扶成效明显,干群之间的关系“更亲”。以“五引导五教育”(“五引导”即引导群众良好的生产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风俗习惯、家庭教育习惯;“五教育”即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为抓手,明确周六为“固定帮扶日”,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主动办”为目标,持续开展“问题大排查、政策大宣传、卫生大扫除”等工作,纵深推进“智志”双扶,不断提升乡村自治能力,探索出以群众为中心的“洞铁实践”模式,并研究出台《关于在全市推广洞铁实践开展“百寨示范 千寨推动”的实施方案》,重点以10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寨为示范,在1099个30 户以上的村寨推广“洞铁实践”经验,通过强化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乡贤等“能人引导”,助推群众自主脱贫,涌现出如王华银、李家友等自强典范;强化村寨环境整治和乡村清洁“观摩评比”,助推村寨形成比学赶超、村村寨寨共参与、家家户户齐发力的生动局面;强化村寨党小组、自治小组和监督小组“自治功能”,培育自力更生、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新时代新农民,有效推动全市100个示范村寨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群众自治能力不断提升、村民主体地位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福泉市村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近58 a福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无蚊村寨丁屋岭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加快福泉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村寨——海坪彝寨
梨的选育推广与产业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