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继发嗜酸细胞增多一例报告

2020-06-19 06:32范广婧黄宏邹小英曾晶晶刘唐娟罗劲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嗜酸乳胶氟康唑

范广婧 黄宏 邹小英 曾晶晶 刘唐娟 罗劲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宁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宁530021

近年来,肺隐球菌在免疫健全人群感染率逐年增加,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诊治过程中易误诊、漏诊,现报道1例肺隐球菌感染并且在疗程中发现支气管哮喘(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例,并探讨肺隐球菌病早期诊断方法,与哮喘、嗜酸细胞增多的相关性,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9岁,因 “反复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6个月,加重10 d”于2017年5月入院。自诉2016年11月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活动后气促,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 ℃,无咯血、胸痛、盗汗等,外院查胸部CT 未见异常,口服抗菌药物症状无缓解,10 d前上述症加重,轻微活动即气喘、日常活动受限,夜间症状明显,无胸闷胸痛、下肢水肿,外院复查胸部CT 示双肺上叶、右中叶多发斑片病灶,给予抗生素 (不详)、异烟肼治疗无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烟酒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否认接触鸟类及其他宠物。体检:体温36.8 ℃,呼吸25次/min,血压131/70 mm Hg (1 mm Hg=0.133 kPa),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少量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脏、腹部体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初步诊断: (1)两肺阴影性质待查 (感染? 肿瘤?); (2)高血压病2 级中危组。

住院期间查,动脉血气分析 (体温36.5 ℃,未吸氧):p H 7.40,PaO280 mm Hg,PaCO240 mm Hg,指脉氧饱和度96%。血常规:白细胞14.49×109/L,嗜酸细胞绝对值2.18×109/L,占比0.156。ESR 76 mm/h,超敏C 反应蛋白41.19 mg/L。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 (简称乳胶凝集试验)定量:1∶32。肺功能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expected value,FEV1% pred) 为85%,FEV1/FVC为81%,呼吸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 (peak expiratory flow as a percentage of expected value,PEF%pred)为70%,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后FEV1增加7%,舒张试验阴性。1,3-β-D 葡萄糖试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总免疫球蛋白E、血清细菌毒素、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等呼吸道肿瘤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心脏彩超均未见异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镜检、病原菌培养、1,3-β-D 葡萄糖试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阴性。胸部CT:两肺上叶、右肺中下叶见斑片影、结节状高密度影 (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通畅,黏膜表面大量浆液性分泌物。左舌叶支气管黏膜活检示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组织化学:CK 正常表达,CD68/CD163肺泡腔内组织细胞增生,MC阴性,未见肿瘤,抗酸染色、糖原染色阴性,未见真菌及结核杆菌。给予克林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等抗细菌感染,甲泼尼松静滴 (40 mg,共用7 d)、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 (商品名:信必可,160μg/4.5μg 1喷,2次/d)吸入,治疗20余天,患者气喘缓解,仍咳嗽、咳痰,胸部CT 示双肺病灶较前进展 (图2),抗细菌感染疗效欠佳。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2.16×109/L,嗜酸细胞绝对值1.30×109/L,占比0.107,乳胶凝集试验:1∶32,考虑隐球菌感染可能,完善胸腔镜示左上肺粘连带形成,病理活检:肺组织内可见多核巨细胞,胞浆空泡状,糖原染色可见红染的圆形空泡,荚膜染成红色 (图3、4),符合隐球菌感染。确诊肺隐球菌病,加用氟康唑 (进口)400 mg/d抗真菌,2 d后咳嗽、咳痰缓解,体温正常,双肺湿啰音减少,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0.75×109/L,占6%。出院后继续口服氟康唑 (进口)400 mg/d、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定期门诊随诊。

2017年7月19 日,因天气变化气促症状加重,伴咳嗽、咳痰返院,体检:体温36.1 ℃,呼吸30 次/min,双肺满布哮鸣音。查血常规:白细胞6.01×109/L,嗜酸细胞绝对值0.65×109/L,占比10.9%,乳胶凝集试验:1∶32。ESR、超敏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未见异常。肺功能示,FEV1%pred 为62.5%,FEV1/FVC 为52%,PEF%pred为53%,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后FEV1%pred 增加15%,绝对值增加210 ml,舒张试验阳性。胸部CT 示双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 (图5)。检查发现患者错误使用吸入装置,纠正用法后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次日哮鸣音消失出院。回顾病史及治疗效果,诊断考虑隐球菌感染合并哮喘。

图1 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治疗前胸部CT 示双肺靠近胸膜多发斑片状、块状高密度影,边缘呈毛玻璃样,光晕征,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

图2 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抗细菌治疗后CT 示双肺上叶斑片影较前增多并逐渐融合,边缘呈毛玻璃样

出院后遵嘱服用氟康唑 (400 mg/d)、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 (160μg/4.5μg 1喷,2次/d),随访过程中患者4次气喘再次发作而门诊就诊,均因使用吸入装置方法错误,给予纠正后气喘缓解,监测血嗜酸细胞绝对值(0.6~0.7)×109/L,占比7.9%~9.2%,治疗6 个月后查乳胶凝集试验:1∶15,1 年后查乳胶凝集试验:1∶5,胸部CT 示双肺病灶基本吸收 (图6),肺功能未见异常,停用氟康唑,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随访1个月无特殊不适,复查胸部CT 示双上肺条索影,较前无变化,后患者失访。

2 讨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易误诊肺癌、细菌性肺炎,因标本不易获取、费时长、对医师经验及特殊染色技术水平要求高,涂片镜检、培养阳性率低。在临床诊治中,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侧向层析法、Taq 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 等分子生物方法可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隐球菌感染。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检测,具有高达87%以上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作为隐球菌病确诊的依据[1]。常用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方法包括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乳胶凝集试验滴度>1∶8时有诊断意义,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00%和93%~98%[2],滴度越高、价值越大、全身播散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还可用于疗效和预后的评估[3]。血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结合临床和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临床诊断肺隐球菌病。文献报道[4],轻中度肺隐球菌感染者,首选氟康唑 (400 mg/d),疗程6~12个月,病灶可在数月内减少、消失。本例老年女性,反复咳嗽、咳痰,双肺干湿性啰音,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反复肺组织病理无肿瘤、结核依据,双肺结节影靠近胸膜、逐渐融合、部分实变,见支气管充气征、光晕征,肺外脏器无受累,抗细菌感染疗效不佳,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病灶吸收、症状缓解,乳胶凝集试验滴度下降,临床诊断隐球菌感染,肺组织PSA 染色可见隐球菌荚膜,病理支持隐球菌感染诊断;本例反复发作性气喘,散在哮鸣音,舒张试验阳性,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迅速缓解,肺功能可逆,符合哮喘诊断标准。

图3 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抗真菌治疗前肺组织可见多核巨细胞,胞浆空泡状 HE ×40

当外周血嗜酸细胞持续升高,绝对值>0.5×109/L[5],需寻求病因。常见继发因素包括寄生虫感染、药物过敏、变态反应、血管炎性疾病 [如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6]及淋巴瘤等;哮喘急性期可伴随嗜酸粒细胞升高;曲霉菌属致敏引起的ABPA 血嗜酸细胞显著升高;肺隐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嗜酸性细胞增多亦有相关报道[7-8]。外周血嗜酸细胞绝对值>1.5×109/L时,需注意除外原发性和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5]。

图4 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抗真菌治疗前肺组织可见红染的圆形空泡,荚膜染成红色 (红色箭头所指) 糖原染色 ×40

图5 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抗真菌1个月后胸部CT 示双肺上叶斑片影明显吸收、减少

本例活动后喘息、肺部阴影,治疗前嗜酸细胞绝对值>1.5×109/L,双肺满布哮鸣音,经验性抗隐球菌疗程中反复气喘发作,需鉴别ABPA、EGPA、HES、嗜酸性肺炎等可能。患者1,3-β-D 葡萄糖试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阴性,总免疫球蛋白E 正常,病原学涂片、培养阴性,氟康唑抗真菌及吸入激素有效,不符合曲霉菌属感染、ABPA 特点,念珠菌感染依据不足。患者无鼻窦炎、鼻腔息肉,肺内无游走性病变,无肺外脏器受累,无嗜酸粒细胞组织浸润,激素疗效不佳,抗真菌、解痉平喘治疗症状缓解,嗜酸粒细胞下降,肺部病灶吸收,不支持EGPA、HES、嗜酸性肺炎诊断。患者病原菌培养、初次肺组织病理阴性考虑可能与取材效果不佳、活检部位较表浅有关。

图6 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抗真菌1年后胸部CT 示双肺病灶基本吸收,遗留条索影

本例诊断哮喘、肺隐球菌病,嗜酸细胞显著升高,需讨论三者有无因果关系。患者激素治疗前即有肺部阴影、乳胶凝集试验滴度升高,示隐球菌感染,不符合哮喘、激素治疗后继发隐球菌感染表现;抗隐球菌后肺部病灶吸收,嗜酸细胞持续下降并维持基线水平,符合隐球菌感染继发嗜酸细胞增多表现;嗜酸细胞下降、感染控制后,患者仍反复发作性喘息,需长期使用气管舒张剂,急性期嗜酸细胞无变化,即与嗜酸细胞、感染无相关性,不符合嗜酸细胞增多、真菌感染继发哮喘样发作表现。综上分析,本例确诊哮喘合并肺隐球菌病继发嗜酸细胞增多。

临床诊治中,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作为隐球菌感染早期无创性诊断与筛查方法;遇到哮喘症状难以控制或哮喘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等情况,注意排除真菌感染、ABPA、EGPA 及吸入装置使用错误的可能;真菌感染继发嗜酸细胞增多,需考虑隐球菌感染可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嗜酸乳胶氟康唑
洗乳胶枕 先浸泡后按压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四步挑选乳胶枕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如何选购保养乳胶枕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3种微生物脱硫废乳胶及其填充天然橡胶的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