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止步 永新迈出稻田综合种养新步伐

2020-06-19 01:39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蟹苗河蟹种养

文/本刊记者 孙洁

青山秀美,绿水环绕,永新给人的印象稻田花香,底蕴悠长。立足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培植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永新正在从传统的水稻种植走向稻田综合种养的新道路。

地处赣西边陲,位于井冈山下。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所在地,这里,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直到2018年才正式“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667元增长到2019年的11608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如何进一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才是接下来的重点目标。作为科技部的定点扶贫县,科技部没有因为永新县脱贫摘帽而停下帮扶的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部署新阶段的任务目标。如何才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产业基础?“井冈山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应运而生。

挖掘山水优势 开创新兴产业

永新县境内多山,地势高低起伏,河谷、高岗、丘陵混杂,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破碎。这样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农业的开发。但是这样的资源环境,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生态环境优良,利用良好生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未尝不是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近年来,在科技部定点帮扶下,当地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稻田生态农业之路。水稻产量逐年上升,优美的稻田风光为永新带来了旅游资源,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那么,永新县的稻田还有可挖掘的潜力和空间吗?如何进一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促进当地老百姓收入增长致富奔小康呢?在稻田里进行“稻-虾蟹-渔”种养,是否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索的发展路径呢?

永新县有天然的生态优势,2017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这里的工业污染少,大型工业企业少,土壤、水源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低,丰富的自然山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稻-虾蟹-渔”种养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自然优势,为品质好的稻田虾蟹种养奠定了最基础的资源。

9月底的稻田

永新县还具备“稻-虾蟹-渔”种养的天然气候优势,春夏秋三季平均气温19℃~25℃,是适宜河蟹生长的最佳温度,较为适宜河蟹持续稳定生长。冬季平均温度在6℃以上,更适合河蟹越冬,同时可搭造简易保温设施,在冬季继续投喂饲料,促使河蟹继续生长,延长生长期,易养出大规格蟹。

此外,永新县还具有虾蟹种养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从产业布局来说,江西省河蟹养殖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鄱阳湖、军山湖及其周边地区,在赣西、赣南山区鲜有养殖。永新县率先产出高品质河蟹,对于建立品牌、控制价格和优化当地产业布局具有战略性意义。从市场空间来说,永新县地处赣西,距离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交通方便,周边无大型河蟹市场,可伴随产业建设河蟹市场,控制生产、销售,引导河蟹产业良性发展。并且,相比小龙虾,河蟹养殖技术要求更复杂,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因此河蟹价格相对稳定。

这些有利的条件,为“稻-虾蟹-渔”种养提供了非常独特的天然优势。2018年11月,“稻-虾蟹-渔高效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得到“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井冈山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支持。这个项目由南昌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沈阳农业大学作为课题的主要承担单位。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稻-虾蟹-渔”综合种养技术进行集成与示范推广,从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对“稻-虾蟹-渔”综合种养系统的种养要素进行优化,进行“稻-虾蟹-渔”等良种选用与开发,开展饲料配制、投喂及水质调控技术研究,集成适合井冈山地区的“稻-虾蟹-渔”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

道阻且长 不改初心

课题虽然立项了,但是要完成其中的任务并非易事。稻田种养虾蟹,既要产量高,还要品质好,在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行动必须“摸着石头过河”。项目总负责人、南昌大学洪一江教授告诉记者:“项目的所有技术集成与创新、研发成果,首要目标是井冈山和永新革命老区,希望建立可行的模式后再向外推广。‘稻渔综合种养’这种模式,看上去大家都明白,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都有人赚钱又有许多人亏钱,所以每个地方都要试验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2019年1月,经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牵线搭桥,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在永新县设立分公司,加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为什么要引入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加入?这得益于这家企业在“稻-虾蟹-渔”高效综合种养方面的专业化优势。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科技企业,拥有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稻蟹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国内首创稻田养蟹技术,首创河蟹生态育苗技术,首创海蜇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创“公司+农户+基地+服务站”的经营模式。多年来,该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农民达10000多户,养蟹稻田面积40万亩,年产优质蟹田大米20万吨。稻田养蟹技术推广以来,为农民增收500多亿元。

那么,这家企业的经验在永新的稻田里适用吗?他们的加入将对当地的“稻-虾蟹-渔”高效综合种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都需要时间给予答案。

成熟的稻谷

花汀村农户贺伏生向稻田投放扣蟹

2019年初,永新县龙田乡花汀村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开工建设,基地规模300亩,开展稻蟹共养试验,对6个蟹种进行筛选对比养殖,同时对13个稻种进行筛选、种植,并推广最优种养模式。6月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毕;7月,稻谷开始种植;8月,蟹苗进行投放;10月,起捕蟹苗、收割稻谷。截至10月底,每亩产蟹20斤。

亩产成蟹20斤,远低于预期。按照项目技术规划,在同等蟹苗投放密度下,亩产成蟹30~50斤为正常产量。那么,问题出在哪?

针对这样的结果,项目专家组成员反反复复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找到一些原因。

首先,为什么死亡率高?经检测,基地水质稳定性差,水源(禾河引水)中,河蟹生长所需的钙、镁离子含量偏低。经过多年传统耕作,土地中存在农药化肥残留,特别是油菜根中农残水平较高。而且,基地处于水渠下游,在农忙时经常不能保证水源供应,特别是2019年端午节后至国庆节期间基本无降雨,另一方面循环水降温困难,高温(2019年最高水温达34℃以上)、缺氧、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共同造成河蟹停止摄食、活力差,最终导致大量死亡。

其次,为什么逃逸率高?2019年端午节后,这里持续4个月无降水,稻田土层出现裂纹。另外,这里的土质偏沙性,粘性差,河蟹具备打洞能力,一旦有缝隙,易造成逃逸。再加上当地田埂规格偏小,难以抵御水流冲击与河蟹钻洞。

再次,为什么产量偏低?由于基地主进水渠北侧100亩稻田地势高,进水困难,所以当时并未投放蟹苗;主进水渠南侧水源同样紧张,稻田水位低,也未在这里的稻田里大量投放蟹苗。

亩蟹产量未能达到预期,那么,蟹的规格品质达到预期了吗?从2019年的结果来看,同样没有达标,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经过分析,课题专家组认为:一是苗种问题。2019年春季以来,油菜收割、连续降水特别是两次强降雨造成高标农田建设进度严重滞后,水稻种植比预期推后两个月,8月才开始投放蟹苗,苗种暂养期过长,规格小、活力差。此时的蟹苗长途运输温度高、暂养地(江苏)和投放地温差大,造成河蟹难以适应。二是时间问题。8月才开始投放蟹苗(30头/斤扣蟹),经过两个月稻田生长,水稻已经成熟,仍有大量河蟹正在蜕壳,未成熟,蟹的品质不高,同时也错过9月初黄金上市时间。

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在遇到挫折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希望和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稻田养蟹在永新尚属首次,而且第一年就能养蟹成功并达到亩产20斤的产量,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这证明该模式在类似永新的南方丘陵山区具有一定生命力,值得进行继续试验探索。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年摸索,专家组成员找到了产量低、品质不高的原因,这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结束暂养即将投田的扣蟹

长风破浪 直挂云帆

困难再大,总要解决。而解决困难的关键,说到底靠的是人的聪明才智。首要的一环,是廓清疑虑,让老百姓接受这一新生事物,并最终相信科技的力量。

据了解,2019年初,课题组引入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进入永新开展各项工作,刚开始遇到的阻力还真是不小。

有的人,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永新稻田里能实现“稻-虾蟹-渔”综合种养;有的人,即使愿意相信稻田里能够养虾蟹,但也只愿意按照传统的方式自己鼓捣。

在采访中,科技部扶贫干部、驻永新县龙田乡花汀村的第一书记张硕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地村民贺晓忠,是江西永新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贺晓忠放弃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龙田乡,流转2000多亩土地发展水稻、油茶、油菜、白莲等农作物种植和加工。他是当地有名的无人机飞手,还完成了多项农用机具的发明创造,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带着乡亲们用科技创新的手段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很受村民拥护。老百姓稻田里种什么,怎么种,大家都听他的。贺晓忠本人,也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水平很高。

当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永新分公司负责人李海涵进入花汀村在稻田里种养虾蟹时,最开始,贺晓忠并不服气。有一次,两人还因为投放蟹苗多少发生了争执。

按照稻田养蟹的技术标准,每亩投放蟹苗10~20斤能达到最佳效益。李海涵建议贺晓忠按照这个标准投放,贺晓忠不肯听,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认为投放越多产出越多,并认为有环沟可以大大增加养殖密度。贺晓忠在试验养殖田里投放了近50斤/亩的蟹苗,也未和李海涵及时沟通。李海涵有一天下田观察养殖状况时,看到蟹苗密度很高,并出现死亡现象,就立即与贺晓忠沟通,最后还激烈地争执起来。平静下来后,李海涵再次找到贺晓忠,详细向他讲述河蟹在稻田养殖需要合理控制养殖量,并告诉他投放过密会引起河蟹互相残杀、缺氧等。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决定将一部分试验田降低密度养殖,并和密度高的进行对比观察。最终,在10月起捕时,经过数量以及增重统计后,结论十分明显。

经历了这次风波之后,贺晓忠真心被专家的专业知识所折服。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贺晓忠和专家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坐下来仔细研究永新稻田的特点,并商量如何为下一步发展拟定新的策略,为稻田种养虾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勇往无前 终将到达

从过往一年的种养经验来看,永新县的稻蟹种养面临着水源、水质、水温、土质等多方面的困难。怎么办?课题专家组认为,必须改良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通过优化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改良河蟹生长环境,以提高成活率、降低逃逸率、增大规格,提升综合效益,建成高标准示范基地。

一是建造储水过滤池,解决水源不足、水量不够及水温过高问题;同时进行杂质沉淀、物理化学净化、沤肥等技术处理,解决水质问题。

二是大田提升建设。将所有田埂加宽堆实,解决逃逸问题;建造部分浅沟,为河蟹提供更低温栖息,同时更便于捕捞;每块大田边缘建造一条缓坡,便于机械化作业。

三是加强引水工程建设。加大对上游渠道的清理力度,尽可能保证渠内水量;建设小型流动泵站,从主进水渠为北侧稻田引水。

这是在以往失败经验上总结的改进经验。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稻田虾蟹种养,课题组专家认为还需从多个方面着力,才能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扩大销路。

建设莲蟹种养示范基地。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正常河蟹每亩纯效益在1500~2500元之间,考虑到永新县的地形特点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为更好地发展蟹产业,结合已有成功案例,可以创造每亩纯效益5000~8000元以上的莲蟹种养模式,高标准建设20亩莲蟹种养示范田,以村集体为主体,由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永新分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建设蟹苗暂养试验车间。在永新县首年养殖河蟹基本成功的情况下,依托“蓝色粮仓井冈山专项”各成员单位及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的强大技术力量,建设蟹苗暂养试验车间,进一步提高河蟹适应能力,延长河蟹生长期,增加河蟹蜕壳次数,做好不同家系河蟹的分类实验,在非暂养期进行其他水产动物(泥鳅、黄鳝)的繁育,河蟹起捕后方便储存,从而打造河蟹领域,甚至是水产领域的技术高地,更有力地支撑和带动永新县及周边地区水产业的发展。

加大培训推广指导力度。在培训方面,全面总结2019年永新县各经营主体稻蟹综合种养的经验教训,形成适合永新县的稻蟹综合种养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已建好的培训展示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在推广方面,开展永新县各乡镇农业主水源水质监测项目,通过水化指标测定,确定适合养殖河蟹的地区,并进行宣传推广。对于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稻蟹综合种养主体,予以适当补贴。在指导方面,聘请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永新分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为永新县河蟹养殖技术顾问,对各新增稻蟹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规范养殖模式,及时解决技术问题。

成立河蟹产业联盟。扩大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规范及统筹苗种生产;建立河蟹(水产)市场,统一购销;打造“永新河蟹”品牌,扩大网络销售渠道,开拓网购新型营销模式;探讨河蟹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品牌升级和产销对接,按照订单组织生产,避免产能过剩;与保险业合作,创新河蟹保价模式;拓展相关业务,邀请餐饮、加工企业入驻;通过不断外出学习,吸纳新业态,丰富蟹文化。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往前走,定能到达。通过花汀村稻蟹、莲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永新县河蟹产业有望在几年内突破万亩,进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阶段,成为生态、高效、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可以预期的是,这一项目将会催生永新县新的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丰富百姓的餐桌,并为永新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猜你喜欢
蟹苗河蟹种养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蟹苗报价开始啦!年底苗价基本平稳,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提升品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