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永杰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王其竹 湖北保康县核桃技术推广中心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经过多年的产业扶贫,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模式和案例。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主要是一些特色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核桃产业是湖北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扶贫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近年来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该产业扶贫的显著成效,但是在扶贫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不同的问题。
早在2016年,国家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湖北省也把核桃作为重要的扶贫产业来抓。如何保证产业持续长效已成为全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2018年10月,笔者与保康县核桃技术推广中心王其竹副主任、技术员王晓飞等走访了保康上世纪70年代就发展核桃产业的马良镇苏家寨村144户人家,了解苏家寨核桃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现状和问题。
2019年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保康县核桃技术推广中心、马良镇人民政府根据调研情况,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技术和物质帮扶。根据两年来的调研和帮扶情况,我们提出湖北核桃种植业发展建议,以期为湖北核桃产业扶贫提供思路和参考。
苏家寨是种植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核桃村,66.9%的农户种有核桃,可谓“村在核桃林中,核桃在村子中”,每年核桃成熟时,宜昌、襄阳等地很多人都会驱车到村里买核桃。
苏家寨村位于保康县马良镇西南部,面积6.34平方公里,5个村民小组,共215户,672人,包括易地扶贫搬迁87户,277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共59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391亩,山林面积6500亩,平均海拔750至850米,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7.0℃,极端最低温-16.5℃,极端最高温42℃,≥10℃活动积温4300℃~5600℃,无霜期237天,年降雨量平均为921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01小时,相对湿度75%。
上世纪70年代产业发展留下来的核桃树,在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和当前的脱贫攻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78年全村核桃产量3万斤,收入1.14万元(价格0.38元/斤),保留下来的核桃树,成为农户稳定收入的来源之一。2016年全村核桃种植户核桃平均收入4000元以上的7户,3000元以上的14户,2000元以上的26户。部分家庭完全靠几株核桃树实现脱贫。苏兆海家2人,家里一株30多年的核桃树,2016年产核桃120斤,单株收益1800元。
2016~2018年全村核桃干果产量分别为12400斤、3800斤和9690斤,核桃销售收入分别为14.5万元、4.3万元和9.9万元,核桃种植户人均增收分别为327元、94元和217元。
徐永杰(左二)与当地种植大户、农技人员探讨核桃园管理
2019年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保康县核桃技术推广中心、马良镇人民政府组织技术员对全村22户示范户开展“保姆式科技服务”,就整形修剪、病虫防控、开沟埋肥、采收加工等关键环节召开现场会,累计培训300余人次,组织专人统一机械药物防治,组织农户统一标准开沟埋肥,集中采收机械加工,并申请了苏家寨有机核桃商标。全年22示范户收核桃干果38258斤,实现收入57.4万元,人均增收6500余元,全部靠核桃产业脱贫。
据村里82岁的陈崇丙回忆,他小时候村里就有很多大核桃树,其中清宣宗道光年间留下的一棵大核桃树,1955年的时候,直径约1.4米,树冠面积约半亩地,是村里集会的地方。因这株核桃树是杨坪到兴山的必经之路,这棵树也成了兴山县等地“挑脚”的脚夫过往歇脚乘凉的地方,因此“大核桃树”成了当时一个远近闻名的地点,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1970年,保康县土产公司牵头成立苏家寨林场发展核桃,1978年林场职工达到15人,专门从事核桃生产。1977~1979年,林场嫁接成活1400多株,出售2万多株苗木到龙坪、店垭进行栽植。1981~1983年,村里每年可分成核桃干果3000多斤,收入1000多元作为集体经济。
目前全村树龄在10年以上的核桃单株4962株。几十年来,经过本地核桃与云南泡核桃的杂交以及人和动物有意识、无意识的繁殖,保留了一些独特的核桃资源,比如适宜本地气候的泡核桃,坚果大,口感好、仁白、饱满、丰产、适应本地气候、抗性好,10年生株产核桃干果40斤;再如小果核桃,单果重5克左右,壳薄,丰产性好;再如乌米核桃,核桃仁颜色发乌,口感好;早熟核桃,六月中下旬成熟。这些独特的资源为现在和以后本地品种选育提供了很好的育种材料。
徐永杰(右)与王其竹调研保康苏家寨核桃资源
然而,苏家寨核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远远没有起到预期的致富效果,除了少量经验外,更多的是教训。
盲目引进技术和品种。1973年聘请河北遵化县技术员指导核桃技术,并在缺乏论证的基础上,引进了大量泡核桃。北方技术员对南方潮湿的气候缺乏系统了解,对泡核桃不耐寒的特性缺乏认识,导致引进苗木大量病虫害和冻害,最终致使目前保持率不足1%。
政策不稳定。1970年,保康县土产公司牵头成立苏家寨林场,1981年土地联产承包后,林场解散,树随田走,核桃树分到户,后因以粮为纲,林场解散没有技术员指导,管理跟不上,产量迅速下滑,3159株核桃树农户砍掉或天牛危害毁掉1000多株,保存2000多株。1989年因农户三提五统负担重,村办了核桃企业。进入90年代因种烤烟,核桃遮阴,影响烤烟生长,农户砍核桃树当燃料又毁掉近一半。
对于一个长效树种来说,不稳定的政策导致前期扶持的产业资金、财物损失殆尽,前功尽弃。
尽管先后两次成立过公司,但资金一直是困扰苏家寨核桃产业发展的根源之一。
湖北省核桃种植规模从1996年约1万公顷发展到目前约16.8万公顷,其中2007年后发展规模占总规模的80%以上。全省核桃坚果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从1990年1540吨,到目前12.34万吨,种植规模居全国第9位,产量居全国第10位。作为我省继油茶之后的第二大经济林树种,核桃基地规模约占全省经济林总规模的9.7%,2019年产值约38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林总产值的15%,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扶贫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为加强对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宏观指导,理顺管理体制,搞好部门协调与配合,省政府成立了木本粮油产业领导小组,很多核桃产业县也成立了核桃产业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同时,政府积极培植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共同投资开发核桃产业,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基地+农户”“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其他”“产学研合作”五种基地建设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主体普遍采用良种嫁接苗进行基地建设,普遍引进了先进的集约化栽培管理经验,并与基地农户一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培训,使良种良法深入林农人心。很多企业开始注重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并获得的初步成效。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政策刺激下基地规模发展过快,目前全省核桃栽培面积约16.8万公顷,其中2007年以前发展规模占总规模的5%左右,2007年~2010年发展规模占总规模的50%左右,2010年~2014年发展规模占总规模的40%左右,2014年后发展规模占总规模5%左右。由于社会资本参与希望较高的效益预期,包括政府希望快速脱贫预期和生态安全预期,都与核桃树的生长规律有矛盾。正是这高预期导致引进了大量的不太适宜本地的早实薄壳品种,引进不适宜本地高温高湿气候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反之,也因为过高的预期,忽视了对本地资源的利用和适宜本地的栽培模式的科技投入。调查显示,全省核桃园利用本地良种建园的不足5%,全省41.25%核桃园土层厚度≤50厘米,40%核桃园土层厚度在50~100厘米之间,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有效磷普遍不足。尽管90%以上的核桃园均有施肥习惯,但施肥量特别是有机肥施用量严重不足,导致落果、病虫害比较严重,基地低产低效。
基于对保康苏家寨的扶贫经历以及全省的核桃产业状况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提高对核桃树种和产业的认识。核桃是个见效慢但是长效的扶贫树种。通过技术培训等各种途径宣传核桃树种和产业知识,使社会各界了解核桃是个见效较慢、效益持久的生态友好型树种,了解我省核桃产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地位,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使核桃基地建设质量稳步提升。
二要稳定科技投入,组建科技支撑队伍致力产业技术研发。建议设立核桃产业专项科技资金,充分利用湖北省林科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组建科技支撑队伍,面向生产,解决核桃产业中育种、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产品研发等问题,为当前和以后核桃产业出现的问题服务。
随着树龄的增大,核桃严重落果和产量问题必然会被解决。特色化(鲜食核桃、彩色核桃、果材兼用核桃等)、多元化产品供应可能是下一阶段核桃产业供给侧改革并实现高效益的科技需求。因此要加快多元化品种选育、特色品种供应基地建设、多样化产品研发,为引领产业下一阶段发展贮备技术成果。
三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提升社会信心。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核桃产业种植基地质量是提升湖北核桃产业影响的重要途径。当前需要尽快营建3种示范基地来提升核桃从业人员信心。首先是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对于品种混杂、密度过大、土壤管理薄弱造成的低产低效核桃园,采用高接省审品种或本地新品种、调整密度、林下种草和加大有机肥施入等措施,建立示范基地,使其尽快收益。其次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在全省筛选一批品种适宜且纯正、核桃园土壤状况良好的核桃基地,各地以这批基地为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特别是优势科技资源,加强肥水管理,调整果园通风透光、综合防控病虫害,因地、因园施策,迅速建成高产高效示范。最后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基地,针对现阶段核桃种植业中品种、栽植密度、栽植模式、病虫防治、机械化问题,利用现有品种资源,建立果材兼用、水肥一体化的核桃园:核桃园栽植密度为6米×8米,砧木为湖北生长迅速且抗性强的杂种核桃“中宁盛”,在其3米处高接本地抗性高产新品种或省审良种,实施林下套种和滴管水肥管理,采用无人机行间喷雾进行病虫害防治,机械脱青皮皮和坚果烘烤,实现坚果生产全程机械化,5~8年达到高产高效。
四要引导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各产业县、企业相互交流,降低无序竞争产生的内耗,提升我省核桃产业的“四化”(主导产业产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服务组织化、市场销售品牌化)水平,建议在省林业协会管理下成立核桃产业协会或产业战略联盟。产业协会或产业战略联盟联合全省致力核桃种植、产品研发、生产、经营、检测、技术、服务及培训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下,积极促进政府组织与产业发展主体之间联系,争取政策和法律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产业政策和规划,多渠道帮助核桃生产、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集中优势力量打造湖北产业品牌,促进我省核桃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