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 婵 王晓珊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南京美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王健觉得,电商生鲜这艘大船已经驶入了百慕大海域。
2017年至今,经历了萌芽、初步探索后,生鲜电商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车道上,却又迟迟没有出现成熟的盈利模式。
王健无法忘记,去年年底,多家电商生鲜平台接连陷入暂停、关店的困境,陆续进入死亡倒计时,一些平台最终没有熬过2019年的寒冬。
但谁也没有想到,整个社会因为疫情被按下暂停键之后,电商生鲜平台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对于生鲜电商平台来说,陈琪是最理想的那类用户:对新鲜度和品质的关注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可供选择的菜品种类和购物的时间成本。
作为盒马鲜生的深度用户,她日常采购几乎都依赖盒马鲜生。最爱的是“每日鲜”的豆浆,“有些零食买的次数多了会习惯性想吃,会更直接下单。”
但陈琪最近很少再用盒马鲜生。她很少成功抢到盒马的配送名额——晚上10时抢购难度太大,早上10时“要么在上班,要么没起床”。起初一段时间,她青睐的豆浆和新鲜的排骨,在晚上经常显示“无货”。
由于疫情期间的需求猛增,运力紧张,每晚10时的抢购大战折磨着许多人。一些门店客服甚至自己试验,推出了抢购攻略:提前选好商品,在电脑上把“北京时间在线校准”调出来,从晚上9:56:56开始不停点击结算按钮……每一步都不能错,更不能慢。
有人在为买菜拼搏,有人则为卖菜而烦恼。
身为生鲜店店主的秦蔚更怀念以前那种可以开门迎客的时候,门店里的客人来来往往,显得有生气。有些客人来多了,就成了熟人,有时候还会拉拉家常。
但她并不习惯这种网上卖菜的模式,“顾客如果觉得你送去的菜不新鲜,或者有什么别的想法,心里一旦留下疙瘩,以后也不会再当回头客。”
疫情暴发之后,交通停摆,进货也不便,他们原本没有打算继续营业。但一个月的房租加上水电需要支出1.8万元,去年全年“勉强保本”的情况下,他们不敢不营业,只能“尽量少亏本”。店铺需要营业,但客人无法来店里,他们无奈转向“线上”模式。
而对于生鲜电商平台而言,发展时面临的一大阻碍是用户习惯。王健说,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线下进行生鲜采购,打破这种传统模式任重而道远。培养用户习惯、让用户持续购买,是生鲜电商最想突破也最难做的两个方面。
陈琪说,依赖线上买菜确实更省事,不用自己拎着,选择余地大,最重要的是“出了问题,可以找它(售后)”。
但也有一个原因是,公司和住的公寓附近都没有菜市场。她其实也喜欢传统菜市场生活的氛围,喜欢那种烟火气息,一些菜农自己拖过来的菜新鲜又便宜。但工作以后,她很难再“慢慢生活”。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生鲜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着供应无保障、运力紧张等问题。
王健承认,在疫情暴发初期,他们公司旗下的达农商城面临的困境是大于机遇的。达农商城的服务对象包括事业单位、高校、企业单位食堂、连锁餐饮店等,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食材供应。
但疫情当下,高校延迟开学、餐饮店铺由“座无虚席”变为寥寥数人,对食材的需求大大减少,这一度对平台造成负面影响。
不少生鲜电商平台的内部人士表示,疫情期间很多依赖第三方平台的传统超市,配送价格大幅度上升,且数量极其有限,配送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早在2月12日,盒马发布招聘信息表示,因订单量大增,以及共享员工将陆续返回原公司,盒马当时人员缺口大约1万人,涉及配送、餐饮、采购、营运、技术、市场等多个工种,配送员尤其急缺。
对于不少平台来说,疫情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促使平台研发新产品或变革模式。
盒马鲜生华南区公关冼文欣介绍,以广州区域为例,盒马在疫情期间新开发了八十多款半成品菜。“疫情间接推动了经济、卫生、方便的半成品菜在国内市场的扩大。这次疫情期间,人们一日三餐要在家里解决,对于不会做菜或者想换换口味的消费者来说,熟食、半成品菜成了最佳选择”。近段时间,销售排名靠前的几款是酸豆角鸡杂、子姜炒鸭和奥尔良鸡中翅。
没有人能说清楚,电商生鲜平台是否真的迎来了春天。
盒马鲜生华南区公关冼文欣认为,生鲜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消费驱动的数据技术能力,扎实的供应链系统”。
生鲜电商平台传统困境包括资金压力大、经营难、引流容易固流难。王健告诉记者,生鲜电商本质上就是生鲜零售,毛利低、损耗高、供应链难突破等问题仍待解决,能否减少成本、降低损耗是生鲜电商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与此同时,激增的需求也是对生鲜电商供应链的一次巨大考验,多家券商指出,未来供应链能力将是企业制胜关键。
拥有自己完整的配送物流的京东在此次疫情中快速反应。疫情暴发后,2月5日,京东7FRESH发布“人才共享”计划;2月6日,京东生鲜发起“餐饮零售业发展联盟”,将餐饮品牌开拓半成品速食生产,并通过京东全渠道拓展销售,实现“供应链转型”。
国金证券分析指出,随着行业玩家的增多、巨头布局的扩大、资本烧钱补贴降温,生鲜电商行业预计将加速洗牌。而真正占据消费者心智,在供应链和成本端有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