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探究

2020-06-18 06:38陈泽战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关联性高中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摘 要】本文从教育层面和社会层面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反思,认为我国高中教育存在认知偏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向职业教育、社会岗位的分流,提出准确把握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建立健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高中学校应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投入、基于家校联合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对策。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中教育 关联性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06-02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就教育层面而言,高中阶段已经脱离义务教育范畴,未来的发展直接与就业挂钩,及时培养高中生职业意识是教育应有之义。而从社会层面分析,无论高中毕业直接就业,还是进入高校深造后再求职,二者在“社会劳动力”概念上具有相同属性,积极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但长期以来,我国在高中教育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将“上高中、考大学”视为一个教育整体,从而衍生出数量庞大的复读生,不仅造成严重的过度教育及资源浪费,也限制了人才向职业教育、社会岗位的分流。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价值、阐明职业生涯教育特点,提出一些合理化策略,以供高中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缘起

(一)实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中国在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进一步完善,多数用人单位已经改变传统人才观念,从“重学历”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回归到“重能力”的正确轨道上,而高中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却转型缓慢。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社会对人才需求进一步细分,不同层次的人才可选择的就业区间扩大,同时大学扩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含金量,这意味着某些市场就业领域不再拘泥于学历这一“敲门砖”,不断建立起“能者上”的用人标准。这样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在高中生群体中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多样化发展和多渠道输出。

(二)实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依据这一要求,高中阶段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概念的内涵、外延,正确看待职业与人生的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就业是大学生要考虑的问题”的错误认知。深层分析,造成我国高中教育视野狭隘的原因,仍然是根深蒂固的“高考文化”,尤其一些家长认为,只有没有能力的孩子才考不上大学而走向社会。从消除过度教育的教育改革观点出发,加强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纠正错误的社会就业观念。

(三)实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人发展的主观需求

如前文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在这一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帮助高中生明确自身资质、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以参加高考竞逐大学为例,其间涉及高考志愿填报和文理科划分,如果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就容易对未来发展判断不准确,跟风填报所谓的“热门行业”。一旦“入错行”,就会对终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也就意味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未雨绸缪,更是真真切切地关系高中生自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喜好,间接影响到其工作满意度、人生幸福感。反观现状,高中阶段的教育几乎被文化课所覆盖,填报志愿的標准完全被考分所决定,专业的筛选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这样即使他们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也难以保障大学毕业后就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

根据《方案》提出的课程内容关联性原则,在实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另一方面要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一言概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一)准确把握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先明确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特点,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一,高中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职业生涯的可塑性。在我国,高中生的年龄普遍为15~18周岁,这一阶段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知识储备,在许多问题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虽然在生理层面接近成年人,但心理上并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构建尚不完善,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这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高中生自身性格、智商、爱好、思维等综合判断,及时将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错误认知中纠正过来,尤其是要纠正一些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引导他们进行理性角度分析,将对未来职业的渴望转化成努力学习的动力。

第二,高中生特殊的教育阶段决定了职业生涯的两面性。高中生特殊的教育阶段表现为“真空性”,既脱离了义务教育又未达到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个“教育过渡”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是学业规划教育,二是职业规划教育。前者面向“考大学”,后者面向“进社会”,两者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协同性。一方面,学业规划教育依据高中课程系统展开,对语数外、政史地等学科的知识要有一个全面性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突出兴趣所在,不断注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完善。另一方面,职业规划教育则是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未来可期待的岗位需求,通过教育形成一定的职业基础技能。

第三,高中生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多样性。随着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多元化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样性的,换言之,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也并非所有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在高校中才能获取。因此,针对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结合家庭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展开,例如引领高中生走进工厂,以实践的形式了解职业前景。

(二)建立健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

短期来看,从立法层面实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不具备条件。高中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实现高质量、长效性的职业生涯教育。

第一,依据“三全育人”理念展开管理。所谓三全,即全体成员、全过程、全要素。高中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普及,进一步结合教师、教材、教法等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起高中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间的联系。

第二,高中学校建立导师模式。进入高二阶段,学生就已经能够对未来职业发展形成明确的认识,学校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互助组”,为学生确定不同的职业导师,带领他们积极参加互助组的研究、实践、探讨等活动,促使职业目标更加清晰化。其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说明的功能,有关职业的价值交给学生自己反思。

第三,搭建特殊技艺培训平台。长期以来,高中艺考教学范围覆盖面较窄,除了满足向高校上升的需要,还要考虑部分高中生直接走进社会的可能性。据此,高中学校应该建立特殊技艺培训平台,鼓励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余,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培训小组(社团)。

(三)高中学校应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投入

拘囿于高中教育视域,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主要是“教学资源”,学校可立足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例如,除了语数外、政史地等国家课程,还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开设综合理论课程,将各学科知识、技能等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相关联,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加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渗透,这种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效整合的方式,也更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在教育投入的具体实施上,方法不一而同,可根据高中学校自身的条件进行。例如,各科任课教师可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中主动渗透职业相关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会、讲座、演讲、咨询等活动。

(四)基于家校联合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其一,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更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据此,高中学校一方面要建立专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部门,日常负责教育方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设计,并为教师提供职业生涯教育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积极提升理论及实践水平,作为一名“过来人”,根据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经历、挫折、经验等,转化成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扮演好高中生“人生导师”的角色。其二,聚焦家庭教育环境,父母长辈从小会引导孩子“立志愿”,憧憬未来“成什么样的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职业生涯规劃教育。或者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潜意识的教育,之所以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发生异变,主要原因是教育功利心理在作怪。相对而言,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有务实性,其影响力虽然不及家庭环境,但却更加科学,可行性更高。据此,面向高中生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校联合”的教育优势,教师、家长在高中生未来职业态度上要达成一致,尤其要消除家长层面不切实际的功利思想。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整体,即以“考大学”为主要目标的高中教育阶段,也可以视为未来职业生涯的筛选阶段,在形成职业意识、了解职业前景、明晰职业需求等之后,将职业规划诉求付诸大学专业学习之中,从而保障高中、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体性。

【参考文献】

[1]段进全.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0(4).

[2]吕广文,赵建磊.新高考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志愿填报的积极作用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6).

[3]黄莉莎,孔晓瑜,石蕊,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

[4]藏亚琴.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9(31).

[5]李薇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及对高中生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9(2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计划课题(C类)“高中阶段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以玉林市部分高中为例”(编号:2017C2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泽战(1977— ),男,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

(责编 文 煜)

猜你喜欢
关联性高中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