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逐渐增加,“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峻,有效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此前,我国多轮垃圾分类尝试收效甚微,除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强之外,也存在一些客观原因,如政策方向不明确、分类标准频繁变动等。十三五期间我国从国家层面开始力推强制分类,目前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已出台细则。截至2019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接近70%。长沙作为全国,属于本文以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之一的长沙为样本研究社会规范如何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将对制定和完善生活垃圾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居民执行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极其重要。
(一)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既可以是由社会力量发布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受到法律和规则的监督,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他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发生作用,例如:遵守交通规则也可以是内化了的个人意识,不受社会规则的监督,而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他的遵守与否不会受到奖励或者制裁,是源自于个人价值观的一种呈现,例如:不随便乱扔垃圾。因此,通过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社会规范描述的是大家都在做什么,大家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越遵守社会规范的人,其内在的道德规范也会越强,他们会更加赞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行为,从而会从事更多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
(二)规范焦点理论。社会规范作为一种解释和预测的手段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考虑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时,规范焦点理论将社会规范分为“是”(描述性)和“应该”(命令性)(Deutsch&Gerard,1955)。描述性规范描述了什么是典型的或正常的,是大多数人所做的,它通过提供证据来激励人们采取可能有效和适应性的行动;命令性规范是指关于道德上认可和不认可的行为构成的规则或信仰。与描述性规范(规定已做的事)不同在于,命令性规范规定应做的事,并不是简单地告知一个人的行为,而是通过用社会制裁来加以约束。两者在概念上和动机上是不同的,正确理解规范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两者同时行动的情况下。规范应主要在行为被激活时(即变得突出或以其他方式关注)激发行为;因此,倾向于或暂时关注规范考虑的人最有可能以规范一致的方式行事(Berkowitz,1972;Berkowitz&Daniels,1964;Gruder,Romer,Korth,1978;Miller&Grush,1986;Rutkowski、Gruder&Romer,1983;Schwartz&Fleishman,1978)。事实上,在明确的描述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的情况下,将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应的信息上,会导致行为改变,这种改变只与现在更为显著的规范类型相一致。
(三)规范焦点理论与垃圾分类行为。根据以往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社会规范对有利于环境的行为有正向的影响。Raymond R.Reno(1993)为了突出社会规范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一个研究人员在研究对象的注视下捡起了垃圾,目的是表达对他人乱扔垃圾的反对意见;因此,它包含了社会规范的基本激励成分:社会认可和不认可。Cialdini等人(2007)将社会规范区分了命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的优势,并能够根据命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做出明确的差异性预测。此外,由于规范焦点模型在问题行为中的应用依赖于命令性规范焦点在消极环境中的有效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命令性规范对垃圾分类具有正向作用
H2:描述性规范对垃圾分类具有正向作用。
Stern等认为对环境的强烈保护意识可以使个体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最终决定个体从事更多的绿色消费。个体有着较强的社会规范意识,其自身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判断标准。他们通常认为,环境的保护是具有切身利益的。他们自身有责任有义务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多的努力;因此,环境责任感也越强,更多的越会从事绿色消费行为。基于此提出假设:环境责任感在社会规范对垃圾分类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H3a:命令性规范对环境责任感起正向作用
H3b:描述性规范对环境责任感起正向作用
H4:环境责任感对垃圾分类行为起正向作用
(一)数据来源。本文为保证受访者的广泛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采用网络发放问卷在“问卷星”平台上和现场回收问卷进行。问卷量表设计参考国内外文献,共有15个题项。在人口统计因素,量表包含年龄、性别、收入、学历、婚姻状况共5个题项。调查时间于2019年6月-2019年10月在长沙市展开,共获得问卷497份。本次研究的样本中男性比例为45.9%,女性比例为54.1.%。年龄阶段集中在18-50岁,其中文化水平集中在本科/专科和研究生,文化水平偏高,但由于其中一部分是学生或者年龄偏低,所以文化水平偏高但收入水平却不高,集中在收入水平3000以下和3000-5000,这两个收入区间总样本量占比51.7%。其中40.5%是已婚,未婚比例为59.5%。
(二)变量测量。采用SPSS20.0软件,所有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高于0.7,量表α系数为0.824,属于很可信区间内,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正式问卷中的量表信度较高。其中命令性规范中“政府和社区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均值达到4.03,说明长沙市垃圾分类政策政府进行了推广以及要求市民实施。就环境责任感,认为公民团体或个人最需要对缓解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负责任的占比达到89%,说明人们的环境责任意识较强。
表1 变量量表
(三)数据分析。本研究以垃圾分类行为为因变量,以社会规范作为自变量,并引入环境责任感作为中介变量,并结合上述各变量的相应测量,剔除了没有统计显著性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出具体路径分析图(图1),所得统计结果详见表2。
假设检验在确定了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我们采用AMOS23.0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与各变量间路径关系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模型的χ2=45.916,df=18,χ2/df=2.38,CFI值为0.925,TLI值为0.927,IFI值为0.969,RMSR值为0.069,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较好,均达到模型被确认的标准,表明本研究的模型与数据达到了很好的拟合效果。
图1 路径分析图
表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
变量间关系Estimate(β)S.E.T值是否支持假设命令性规范→环境责任感0.2010.0681.506**是描述性规范→环境责任感0.3580.0602.262***是命令性规范→垃圾分类行为0.2920.0473.426***是描述性规范→垃圾分类行为0.3890.0504.337***是环境责任感→垃圾分类行为0.4980.0754.625***是
进一步分析社会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的路径关系,如表2所示,命令性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H1)、描述性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H2)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292、0.389,命令性规范对环境责任感(H3a),描述性规范对环境责任感(H3b)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201、0.358,环境责任感对垃圾分类行为(H4)影响效应分别为0.498。因此,假设均得到数据支持。
本研究采用boostrap方法进行检验,相比于Baron和Kenny的中介检验和Sobel的中介检验方法,boostrap方法具有不需要正态性假设、不需要大样本、估计时无需标准误的优势。采用SPSS软件实施PROCESS程序,结果显示:环境责任感在社会规范与垃圾分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0.057,SE=0.02,CI=[0.0216,0.1137),将环境责任感纳入社会规范与垃圾分类行为之间作为中介后,社会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由β=0.473(P<0.001)下降为β=0.321(P>0.05)。
本研究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命令性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描述性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社会规范在直接影响垃圾分类行为的同时,亦通过环境责任感间接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故总体而言,社会规范、环境责任感、垃圾分类行为假设均在本研究得以验证。根据结论,可以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的培养。根据规范焦点理论,促进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需要提高人们对于垃圾分类行为的意识,描述性规范对于促进人们垃圾分类行为有更加积极的作用,用一人带动多人进行垃圾分类行为,树立榜样促进人们对于垃圾分类行为的责任感。第二,社区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对于垃圾分类的现状,长沙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还不够丰富,生活垃圾在一些社区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需加强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对于生活垃圾能清楚辨别种类,进行正确的投放。第三,政府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命令性规范对于垃圾分类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政府应当加强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对于居民垃圾分类进行奖惩,提高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