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输注与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在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0-06-18 04:25李丽李正艳秦玲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垂体微量支气管

李丽,李正艳,秦玲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肺重症监护室,贵州 遵义 563000)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理症状为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支气管壁肌肉与弹力结缔组织受损,导致支气管扩张、变形,支气管引流不畅,管内分泌物潴留导致咯血等症状[1-2]。咯血是支气管扩张患者典型症状,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是呼吸科危重病急症之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发病初期如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患者可能会出现窒息[3]、休克甚至死亡等现象。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呼吸功能储备不足,且身体虚弱,大多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故探索非手术治疗尤为关键。目前,治疗老年咯血除针对其基础疾病的对症治疗外,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是第一要务。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垂体后叶素等,临床报道较多,但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不一。本文探讨持续微量泵输注与分次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在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伴中等量咯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1~73岁, 平均 (46.25±7.61) 岁; 咯血量5~100 ml, 平均 (36.72±15.34) ml。 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0~74岁,平均 (46.18±7.74) 岁; 咯血量 5~100 ml, 平均 (34.27±16.18)ml。纳入标准:(1) 符合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4]中关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2)入院前咯血量均为中等咯血,即24 h咯血量为5~100 ml。排除标准: (1)出血性疾病;(2)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垂体后叶素使用禁忌证; (3)结核、肿瘤、肺脓肿等导致的咯血。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医生均详细了解其咯血情况,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订对症治疗方案,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吸氧、补液、止咳祛痰等。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治疗,垂体后叶素12 U(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准字号:H32026638)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6 h滴完,每12 h进行1次滴注,治疗同时应严格进行卧床休息并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随时注意观察补充血容量,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治疗,注射器抽吸垂体后叶素18 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以2 ml/h的速度对患者进行24 h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2组患者若有咯血加重情况出现,临时将输注速度加倍,若有血压升高、腹痛、胸闷等不良反应出现,则临时将输注速度减半,待症状缓解后1 h调整为初始速度。2组均连续进行5 d的用药。用药量根据患者咯血量及咯血次数随时调整。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改善情况。 (2)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出汗、血压升高、低钠血症、胸闷心悸、腹痛便意、面色苍白等。(3)治疗效果。(4)肺功能:咯血减少后,肺功能仪测定患者的肺功能,包括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用力肺活量),FEV1%和PEF(最大呼气流量)。严格遵照仪器说明执行相关仪器操作步骤。 (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发热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咯血消失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5]无效:治疗5 d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出冷汗、气促、咳嗽等症状未好转,每日咯血量仍然为中等量;有效:治疗5 d后患者呼吸困难、出冷汗、气促症状消失,咳嗽减少,四肢暖,痰中带血,咯血间隔时间延长,无中、大量咯血;显效:呼吸困难、出冷汗、气促症状消失,咳嗽显著减少,咯血症状停止,痰中无血。临床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湿啰音、咯血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

2.2 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具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FEV1 (L)、 FEV1/FVC、 FEV1 (%)、 PEF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出汗、面色苍白及低钠血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压升高、腹痛便意及胸闷心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一直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该病病程慢性,各年龄段可见,具有反复咯血、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脓痰的典型症状。支气管扩张由于并发化脓性病菌感染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气胸、肺坏疽、肺脓肿等。当肺组织纤维化严重时,肺毛细血管被破坏严重,导致肺动脉循环阻力增加,进一步引发肺动脉高压而导致慢性肺心病[5]。研究表明,支气管扩张患者发生咯血率为50%~70%,而我国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有咯血症状存在的患者占比达90%,咯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6-8],故针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有效治疗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老年支气管扩张伴中等量咯血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能力降低,同时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大多无法耐受手术,而且大咯血发作时,外科手术中可发生窒息、出血及呼吸衰竭等严重事件,使病死率增加,部分老年患者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因此,采取内科药物治疗意义重大。

目前,在老年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内科药物治疗中,垂体后叶素是最为常用的首选药物,垂体后叶素水溶性较好,为动物脑腺垂体中所提取,主要成分为加压素与催产素,其中血管加压素是发挥止血作用的主要元素,血管加压素可使全身血管收缩,其能够通过对血管平滑肌产生直接兴奋作用,收缩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减少肺循环血量,降低肺循环血压值,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目的[9-11]。垂体后叶素的临床使用方面,以往主要采用分次静脉滴注,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垂体后叶素在体内的半衰期短,垂体后叶素肌肉注射3~5 min开始起效,半衰期为20 min,在肝和肾脏中被分解,常规静脉滴注可能受到患者体位、输液操作、肢体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给药的速度、药物消除速度不均匀,血药浓度容易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情况,导致血管张弛不定,对出血部位血栓形成不利,在分次静脉滴注给药间隙期容易出现收缩的血管快速松弛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反跳性出血事件[12-14]。持续微量泵输注能够有效控制输注速度缓慢均匀,垂体后叶素剂量准确,对血药浓度平稳有利,肺内血管收缩均匀,有效减少了肺循环血量,血栓也更容易形成,达到有效止血目的[15-16]。本研究探讨了持续微量泵输注与分次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在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采取持续微量泵输注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分次静脉滴注治疗的对照组,提示持续微量泵输注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有效。观察组治疗后退热、咳嗽咳痰、湿啰音、咯血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且短于分次静脉滴注治疗的对照组,说明持续微量泵输注垂体后叶素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出血量。另外,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持续微量泵输注垂体后叶素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其原因可能由于垂体后叶素有潜在的缩血管特性,通过兴奋血管平滑肌,促进肺动脉收缩,降低肺循环压力,减少心排血量,促进血小板聚集,可有效控制出血,并可促进残留血液吸收,从而控制肺部病变。另外,患者在治疗咯血同时,继续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以进一步控制咯血进展,更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安全性方面,观察组血压升高、腹痛便意及胸闷心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分次静脉滴注给药时存在较大的血药浓度波动,随之对冠状动脉及全身血管收缩和胃肠道平滑肌兴奋作用也较大,导致血压升高、腹痛便意、胸闷心悸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说明持续微量泵输注能够使药物浓度不稳定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效减少,增加了患者治疗的耐受度。

综上所述,持续微量泵输注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提高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出血时间,降低出血量,提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垂体微量支气管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