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雅斌 张立刚 冯丹
听力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疾病,我国每年新增听障儿童约3万名。听觉信息输入是儿童行为、言语、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的缺陷会对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影响[1]。特别是听觉神经系统长期缺乏信息传入刺激,可造成听觉通路神经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影响言语、认知、行为和运动功能的发展[2]。正常的听力是言语认知、产生和表达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言语的产生和认知。然而语言只是多元认知的一个方面,当前对听障儿童的非言语认知能力缺乏系统研究[3,4]。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存在高度的可塑性,突触是神经可塑性变化的敏感部位,也为神经系统的恢复与改善提供了基础[5]。有研究发现,听障儿童视觉注意能力较正常同龄儿童差,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视觉注意能力高于未植入的听障儿童[6,7]。本文筛查与分析了重度听障儿童非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得到所有入选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者均为双亲家庭,年龄3~12岁。
病例组: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度听障儿童120例,纳入标准:经听性脑干反射检查与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确诊为重度听力障碍(≥71 dB);无其他明显先天性疾病、心理行为异常、精神发育迟滞、视力缺陷疾病;无视力缺陷、重大精神神经性疾病史或躯体残疾等疾病。对照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听力言语正常儿童120例,经过听力行为测试、智力发育检测、神经学等检查,排除听力障碍、智力、发育等障碍。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1 视觉运动能力测定 采用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the development test of visual motor integration,VMI)[8]进行调查与判定,包括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视知觉能力等3个维度,分数越高,视觉运动能力越好。
1.2.2 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测定 采用简化版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children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al scale,CNDS)[9]进行判定,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适应能力等4个维度,分数越高,神经心理发育状况越好。
1.2.3 社会适应性测定 采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ocial adaptability testing form)[10]进行调查,包括独立生活能力、作业、交往、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能力、参加集体活动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5~10分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会适应性越强。
选择SPSS 19.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比、率等表示,两两对比方法主要为t检验、SNK法分析、χ2检验等,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病例组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视知觉能力、总分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病例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适应能力、总分等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病例组的独立生活能力、作业、交往、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能力、参加集体活动、总分等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儿童听力障碍与视觉运动能力总分、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总分、社会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见表5。
听力障碍是儿童期的主要疾病之一,听力障碍与语言发育缺陷的关系已被人们广泛重视,一个完整的听力反馈系统的缺乏,将会严重影响言语的产生和认知[11],但听力障碍与非言语认知功能的关系还未被深入探讨。听障儿童不仅表现为语言发育延迟,而且影响注意、记忆、行为和运动发育,使智能结构发生改变[12]。有研究显示,听障儿童通常具有正常的智力,但是智力结构有一定的差别[13]。本研究显示,病例组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视知觉能力、总分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当听觉信息传入受阻,儿童主要依靠视觉通道感知外界信息。健听儿童在选择性地集中视觉注意于某项任务时,听觉同时也在监控他们所处的环境;而对听障儿童必须用视觉监控周围的环境,从而可能导致视觉注意策略缺陷。已有研究显示,听障儿童的视觉注意空间分配会出现差异,使自身在学业或临床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周边的错误选择也会使自身更容易分散注意[14]。并且当听觉信息传入受阻,听障儿童外界环境的刺激减少,影响儿童的读、写、人际交往、计算等能力的发展,造成视觉运动能力下降[1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2 两组视觉运动能力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社会适应性评分对比(分)
表5 儿童听力障碍与非言语认知能力总分的相关性(n=240)
听觉发育期内的听力剥夺可导致听觉系统有关结构发育不良,从而对认知、行为和社会发展产生连锁反应[16]。本研究显示,病例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适应能力、总分等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由于听力障碍使外界环境的刺激减少,可能会导致听障儿童自信心不足,容易出现激动、性情急躁等情绪,影响自身生活质量下降。有研究显示,听障儿童大多表现社会适应性差,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也容易表现出冲动性的行为特征,发生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几率更大[17]。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所期望的程度,是指个人对周围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显示病例组的独立生活能力、作业、交往、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能力、参加集体活动、总分等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听觉信息的输入是儿童言语、认知和行为正常发展的重要措施,并且在在视注意、记忆、视觉、抽象思维能力协调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听力障碍可导致患儿社会适应能力下降[18]。儿童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听障儿童不仅有语言发育缺陷,在非言语认知方面也落后于正常儿童。不过在听觉发育的敏感时期给予足够的声音刺激,可促进听语反馈的建立,将有助于听觉中枢和言语中枢的发育,也可改善非言语认知能力。本研究Pearson分析显示儿童听力障碍与视觉运动能力总分、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总分、社会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儿童听力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视觉运动、神经心理发育与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也有一定不足,没有进行听力障碍治疗后的评分判定,纳入样本数量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
总之,重度听障儿童在非言语认知如视觉运动、神经心理发育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落后于健听儿童,两者互相影响,导致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