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听力健康现状调查

2020-06-18 07:51沈晓丽赵乌兰王燕白银婷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耵聍外耳道患病率

沈晓丽 赵乌兰 王燕 白银婷

听力健康对处于生命各个时期的人群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列为常规筛查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1]。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老年人的听力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然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听力健康问题关注甚少,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也鲜见报道。在校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群的独有特点,听力健康问题引起的孤独、自卑、抑郁、焦虑、挫败等消极情绪会严重影响其认知行为[3]。因此,他们的听力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加强其关爱听力健康意识,及早地发现及治疗听力损失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在校大学生中开展听力健康现状调查,通过了解其听觉行为习惯、噪声暴露水平及听力现状等情况,为增强他们听力保健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聋治聋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万里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大学内开展调查研究,从1341名学生中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该年龄段学生1008名(2016耳)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86名(48.21%),女生512名(51.79%),年龄范围17.3~19.1岁,中位年龄18.2岁,平均年龄18.3±0.78岁。调查对象均接受入学前体检,但体检内容未包含听力测试。

1.2 方法

研究采取调查问卷、耳科检查和听力学检测相结合的形式对全部被调查者的听力健康情况进行调查。

1.2.1 调查问卷 参考WHO耳和听觉障碍检查表(7.1A版本)[4]编制调查问卷。内容包含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应用史、家族遗传史、听力相关疾病既往史、听力现状等。

1.2.2 耳科检查和听力学检测 对所有被调查者双耳行电耳镜检查,观察其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听力学检测内容包含纯音测听、耳声发射。纯音测听使用Madsen兹达纯音听力计,经校准后,采用“升五降十”法分别测试被调查者左右耳0.25~8 kHz每倍频程气导阈值和0.25~4 kHz每倍频程骨导阈值。耳声发射使用Smart OAE,将参数f1与f2比值设置为1.2,刺激声强度L1设置为65 dB SPL,L2设置为55 dB SPL,频率选取0.75、1、2、3、4、6、8 kHz进行测试。听力学检测均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背景噪声低于30 dB(A),测试人员均经听力学专业培训并考核通过后开展以上检查工作。

1.3 判定标准

1.3.1 听力损失(DHI)及听力减退的判定标准 对听力残疾的定义及听力减退的分级参照WHO/PDH97.3推荐的标准[5]。DHI以较好耳0.5、1、2和4 kHz4个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听阈级平均值计算:成人≥41 dB,儿童(15岁以下)≥31 dB。听力减退分级以较好耳0.5、1、2、4 kHz 4个频率的平均听阈级计算:轻度26~40 dB;中度41~60 dB;重度61~80 dB;极重度≥81 dB。

1.3.2 耳疾的判定标准[6]耳疾的判定参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对各类耳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听力减退患病率

本次调查的1008名在校大学生中,46例(62耳)听力减退,患病率为4.57%,其中轻度38例(23耳)占3.77%,中度6例(6耳)占0.6%,重度2例(2耳)占0.2%。486名男生中,听力减退为28例(40耳),患病率为5.76%,512名女生中,听力减退为18例(11耳),患病率为3.45%。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见表1。

表1 在校大学生听力减退情况分布

2.2 DHI患病率

在接受调查在校大学生中,较好耳0.5、1、2和4 kHz4个频率裸耳听阈级平均值≥41 dB的人数为8例(16耳),患病率为0.79%。

2.3 耳疾患病率

在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按任意一耳存在耳疾计算,患耳疾54例,占5.36%,其中耵聍栓塞16例(1.58%),外耳道炎2例(0.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0.4%),分泌性中耳炎2例(0.2%),遗传性听力减退2例(0.2%),噪声性听力减退28例(2.78%)。

在46例听力减退者中,耵聍栓塞6例(占听力减退者13.0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占听力减退者8.7%),遗传性听力减退2例(占听力减退者4.35%),噪声性听力减退28例(占听力减退者60.87%),不明原因听力减退6例(占听力减退者13.04%)。

2.4 在校大学生听力减退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性别、噪声、感染、遗传、耵聍栓塞、药物等与听力减退相关的常见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感染、耵聍栓塞是在校大学生听力减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1、1.07、0.51(见表2)。

表2 在校大学生听力损伤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 潜在听力损伤风险情况

在未被判定为听力减退的962名在校大学生中,有14例(18耳)存在耳声发射未通过,但纯音测听未显示异常情况。

3 讨论

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易变性强、可塑性大,听力损失引起的孤独、自卑、抑郁、焦虑、逆反、挫败等消极情绪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认知行为,可能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不良现象,甚至会造成违法犯罪等行为偏差[7]。因此,关注在校大学生听力健康,加强他们关爱听力健康意识,及早发现及治疗听力损失问题,对其意义重大。

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均接受过入学体检,但体检内容未涉及听力健康相关检查,因此有效地避免了样本抽样的偏倚,保证了样本能客观地反映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听力健康现状。笔者通过对性别、噪声、感染、遗传、耵聍栓塞、药物等与听力减退相关的常见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声、感染、耵聍栓塞是在校大学生听力减退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8],并趋于年轻化,在校大学生成为噪声性耳聋的主要发病人群之一,在问卷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在校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听音频的经历,其中,有近20%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长期使用此类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甚少考虑到此类声刺激对听力的影响。职业性噪声聋暴露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85 dB[9],而长期持续性的慢性声损伤同样会对听力造成影响,且在校大学生的噪声性听力损伤多为缓慢进行性[10]。本研究共发现噪声性听力损伤28例,但耳声发射测试在未被判定为听力减退的962名在校大学生中,有14例(18耳)存在耳声发射未通过,但纯音测听未显示异常的情况,这可能与噪声性聋的发展特点有关,它首先引起耳蜗毛细胞的损伤,这类人群同样处在听力损伤的风险中。在校大学生成为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高发人群,一方面因为他们对于娱乐休闲的需要造成的;另一方面,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大力开展也将成为在校大学生听力减退的隐患。在校大学生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直接对象,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通过手机、电脑学习(在此过程中避免不了接触音频),若他们缺乏听力保健意识,必将带来更多的听力问题。因此,掌握如何避免此类声刺激对听力的损伤对于在校大学生至关重要,应从两方面入手,即降低声刺激强度,减少噪声暴露时间[11]。

耳部感染也是引起在校大学生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此发现与国内其他学者,如赖丹[10]、刘海红[12]做的同类研究一致,分泌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等耳部感染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耳部疾病,若不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将会导致听力损失的发生。

本研究还发现耵聍栓塞也是引起在校大学生听力减退的因素之一,这个结果与本研究在行纯音测听检查前,未要求测试者对被调查者进行外耳道清理有关,耵聍栓塞除了引起听力下降,还可能引起耳鸣[13],与耵聍栓塞相似,外耳道异物也可能引起此类症状(在本研究,未发现外耳道异物者)。因此,在校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外耳道分泌物、外耳道异物的正确处理方式[14],合理寻求医生的帮助。

噪声、感染、耵聍栓塞等引起在校大学生听力减退的危险因素均可防可控,只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加强对其听力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爱耳意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防聋治聋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猜你喜欢
耵聍外耳道患病率
外伤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策略研究△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为什么会有耳垢?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耵聍栓塞怎么办
耳屎的麻烦:耵聍栓塞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掏耳后听不清,是耵聍栓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