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0-06-17 02:24高春艳丁明静丁晓浩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植物园林

高春艳,丁明静,丁晓浩

(阜阳师范大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1 园林植物造景的专业地位

传统园林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房地产项目、市政工程建设等,过去十年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各个城市新建了大量的住宅区,按照行业规定,新建居住小区、社区内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0%,而且,景观质量是房地产销售的保障因素,因此,园林建设催生了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建设。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社会对植物造景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建设以及旅游专类园区的建设为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的提出,都预示着更庞大的专业人才需求。园林行业人才是为人类生存环境增添绿意的专业践行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英国造园家B.Clauston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1]”。植物景观具有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的需求等方面的功能,不同的园林绿地甚至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式对植物景观的营造功能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必须深入研究植物种类、群落结构、色彩和形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优化功能性植物景观的设计,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表1 植物造景在景观植物类课程中的位置

园林造景课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根据阜阳师范大学2019版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第5学期开设,总共32个学时(理论课时16个,实践学时16个)。一般而言,园林专业植物栽培与造景方向的学习程序分为3个阶段[2](表1):第一阶段是对植物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如植物学、土壤学等;第2阶段是对园林植物类课程和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第3阶段对植物种植设计相关课程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即学生必须在熟知至少150种常见的园林植物树种的基础上,才能在设计中合理有效地进行应用[3],最终达到能够灵活运用园林植物并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的能力。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专业的方向课程,在我校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植物景观类课程的第3阶段(表1),总体上符合植物种植设计学习程序的要求。

2 园林植物造景理论教学改革思路

2.1 精炼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衔接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内容是建立在植物学基础课程之上的,作为设计类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其他设计类课程交叉进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花卉学的花卉观赏特性和水生植物应用、与园林树木学的园林树木观赏特性等存在重复内容,而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设计理论基础、单元分类设计作业等又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部分交叉。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把握不清该课程的目的,产生重复消极的学习态度,造成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4]。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对重复的内容做好分配,明确各自不同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一章,为避免与此前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课程的对应内容重叠,教师不再讲述原理,而是把重心放在具体的应用案例中,基础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前复习,并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手法,最终以分组的形式形成专题论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针对观赏树种当下常见的应用形式进行图片分析和案例讲解,并对学生的专题论文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再由师生一起对专题进行总结。这种图文并茂、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

2.2 关注园林植物更长时间尺度的景观效果

从学生单元训练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植物构建合理的植物群落,满足最佳季节的观赏效果,但是,学生往往只考虑了一个季节的最佳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季相交替,导致其他季节无景可观。而这种偏枯偏荣的景观设计反映出学生对植物的季相特征缺乏敏感度,不能最大限度满足欣赏者的需求。特别是城市公园、居住小区等公共绿地,作为日常休闲运动的场地,人们总希望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欣赏到四季花开、次第开花的植物景观。不仅落叶植物具有明显的季相特征,即便是常绿阔叶植物香樟,一年中的生长状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每年的4-5月份老叶会变红并纷纷落下,别有一番景致。因此,要加强对包括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等各类型绿地植物造景的训练,培养学生植物景观配置在时间上、区位上全盘考虑的思维。

关注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甚至是更长时间尺度的景观效果,强调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出“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植物景观效果。很多项目对植物造景的要求是高、大、密、厚、彩[5],可现实情况是乔木的规格较大会导致工程造价较高,虽然成景效果很快,但从长期生态效应来说却造成了浪费,不符合当下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教师提供几种植物配置的方案,由学生模拟甲方的角色,判断到底怎样的景观植物配置较为合适。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不给学生指定结果,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引发学生主动进行思考。

2.3 注重对环境与乡土地域特色的保护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公共绿地的设计蓬勃发展起来,各个城市纷纷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城市绿地系列建设,同时将生态平衡与环境改善等功能纳入到绿地建设和植物景观配置中,因此,站在国土和城市治理的宏观层面上,保护湿地以及建设湿地公园成为当下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湿地公园中植物景观如何营造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实践。英国风景园林师Nike Robinson认为,种植设计应具备功能、生态与艺术三个关键要素,视觉和生态因素是设计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当代交通的便利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植物的引种栽培得到了大力发展,陆续开发的新品种也加入到园林植物材料选择范围内。但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规范以及城市建设指南明确指出,为了营造并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尽量使用乡土植物。因此,教学中须要求学生在掌握不同片区常用树种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项目的立地环境,尽可能挖掘和运用乡土植物,达到适地适树,彰显地域风情与特色。

3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实践教学路径拓展

植物造景是一门融合多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设计实践,需要结合土壤学、园林树木学、气象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坚持科学和理性的观念,在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中,展现生态、艺术与功能的高度融合。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拓展实践教学。

3.1 调研不同园林绿地景观,探索多尺度下的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园林绿地,类型多样,既有小尺度的又有大尺度的,各种尺度空间一应俱全。小至街头绿地和私家花园,中至城市公园,大至绿地系统,甚至上升到国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等宏观尺度。不同尺度的园林绿地,对于植物景观的要求也不同。如果不了解植物如何作为设计元素在不同尺度空间中发挥作用,那么在图纸上制作出来的方案只能是拙劣的作品。通过实践调研和案例分析,感受植物景观的空间尺度感。安排学生对其居住的城市或学校所在地或国内的著名风景区进行调研,通过测绘、拍照、手绘和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对植物种类、植物配置进行调查,并制作PPT,包括平面图、现状照片、植物景观分析图、植物景观局部效果图,以及调查文字说明(包括植物景观现状说明、植物配置情况、优化建议等),然后,用图文并茂的PPT进行汇报交流和分析评估。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植物空间、场地的比例关系,对大尺度和小尺度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方案进行对比,能切实提高学生对尺度的把握能力。

3.2 以网络精品课程等多种线上学习为依托,追踪学术前沿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除了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大量的案例学习,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运用信息更新较快的媒介主动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将网上的精品课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超星等线上精品课程自主学习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等,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重点以及更具实践性和复杂性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效率。引导学生通过谷德设计、景观中国、园林学习网等专业网站及相关微信订阅号获取书本上未有的最新资讯,了解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趋势,如雨水花园植物配置方法、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等前沿知识。设置相关专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对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如引导学生思考在当前现代主义景观风格盛行的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优良传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拓宽专业知识。

3.3 项目实战,强化植物造景训练

以往毕业生的就业调查表明,园林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分布在园林相关的企业,少部分进入相关事业单位或选择继续深造。因此,对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应用型课程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实践中,根据苗木的形态可以归纳出常见的适用于不同空间环境的植物组团搭配,这对于实战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学习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促使学生掌握方法之后,进行实地调查和方案设计。如对某植物景观平面、效果图进行示范性的综合分析,让学生体会植物造景设计的程序和内容。一般来说,植物造景的程序为:现状调查与分析、种植规划图绘制、确定基调树种和主干树种、详细种植设计、绘制种植设计施工图。结合教师实践项目或指定校内、校外一块场地,要求学生模拟植物设计师从场地勘察、场地测量、设计方案到最后定稿出图,完成一套完整的植物配置设计文本和设计图。这种做法一方面加强和巩固学生实践绘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植物造景的完整程序[6],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3.4 充分利用园林综合实习,内化植物造景知识体系

充分利用第6学期开展的园林综合实习,将之作为植物造景课程的延伸,分析评价园林植物造景在苏州、上海两个城市的古典园林以及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不同园林场地的景观风格与造景特点,如典型植被的群落结构设计、景观主题与植物文化内涵、植物季相特征与园林建筑的主题搭配、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城市立体绿化等。在实习过程中,把教师讲解和学生体验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部分学生认为的实习活动即是参观景点的想法,明确综合实习是一项集体专业调研活动。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部分景点可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由学生现场讲解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思路,如景区的地域特征简介、功能分区、植物造景技巧以及植物多样性选择等,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和点评。这种方式的穿插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整理归纳植物造景相关知识,对学生系统掌握植物造景相关知识与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园林植物是景观场地形成的灵魂与精气所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要用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植物配置过程中的群落搭配和树种选择,使人与植物更加亲近,也就是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在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指引下,相关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园林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植物园林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清代园林初探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