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化效率测度与空间特征研究

2020-06-17 02:44杨宁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河南省城镇化效率

李 波,杨宁宁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主要注重城镇化“数量”的增长,忽略了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城镇化的度量也主要从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建成区面积增加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经济学中关于效率的提升,主要研究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使社会福利得到最大化,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效率问题,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空间效率,而且要考虑环境效率。截止2018年末,河南省城镇常住人口496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1.72%。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保持了较高的年均增长态势,但从各地级市看,由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存在较大差距。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同时也是人口密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推进其城镇化进程,必须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生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提升城镇化的内涵建设,需要逐渐摸索适合本省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并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经验。

目前,关于城镇化效率研究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城镇化发展效率、城市产业效率、城镇化效率的测度、城镇化效率的驱动机制与影响因素及城镇化效率的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构建、影响因素与演变趋势等方面。陈立泰等(2014)、宋林等(2016)、王春枝等(2017)对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城镇化效率进行研究[1-3];王晓云等(2017)采用DEA—Tobit两步法,对城镇化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分别进行评价[4];曹飞(2015)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对城镇化效率进行研究[5],一阶段为传统Malmquist指数分析,二阶段为DEA模型和SFA模型分析,三阶段为调整后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谢永琴(2018)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城镇化整体效率和分解效率进行分析,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城镇化影响因素展开分析[6]。研究尺度主要从国家、经济区及省级之间展开,基于微观尺度的城镇化效率研究较少。本研究构建河南省城镇化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三废”排放状况作为环境城镇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主要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解的方法对2007—2016年各市的城镇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ArcGIS平台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经济、空间、社会、人口对河南省城镇化效率进行综合分析。

1 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1.1 DEA模型

DEA是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简称,它是对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效率测度的一种方法,假设目前评价n个决策单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有l种投入指标,m种产出指标,设xj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的投入量,yj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的产出量,DEA应用模型为[6]:

1.2 DEA—Malmquist指数

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模型,对各个决策单元的城镇化效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效率指数模型可表示为[8-9]:

M(Xt+1,Yt+1,XT,Yt)

(2)

式(2)中,Dt+1(Xt+1,Yt+1)、Dt(Xt,Yt)分别表示以t+1期的技术水平表示的当期和第t期的距离函数;Dt(Xt+1,Yt+1)、D1(Xt,Yt)分别表示以t期的技术水平表示的第t+1期和当期的距离函数。当M> 1,表示在t到t+1期间城镇化效率处于递增状态,受评价的单元城镇化效率提高;当M< 1,表示在t到t+1期间城镇化效率处于递减状态,城镇化效率下降;当M= 1时,表示城镇化效率不变。而Malmquist指数能够分成为技术效率变动指数乘以技术变化指数的积。

(3)

(4)

1.3 城镇化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1.城镇化效率的内涵。城镇化效率指的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之间的权衡和比较,其中投入要素应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能源等,产出则包括使得城镇化综合水平提高的要素[9-11]。城镇化效率高低主要由城镇化消耗的成本和其带来的效益综合评定,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控制生态环境污染,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化效率并非简单地通过城镇人口的比例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来决定,它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有着本质区别,城镇化效率更多地体现城镇化进程中前期和中期投入同后期成果的衡量比较,而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仅注重城镇化进行的最终结果。

2.指标体系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测度,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测度指标体系并使用正确的计量方法进行计算。在此选用复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城镇化效率的内涵,选择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重点指标。本研究选取劳动力、资本、土地、能源4项指标作为投入指标,用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代表劳动力投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资本投入,建成区面积代表土地投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代表能源投入;产出指标方面,选取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代表经济城镇化水平,建成区面积占总面积比重代表空间城镇化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社会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代表人口城镇化水平,“三废”排放状况代表环境城镇化水平(见表1)。

表1 城镇化效率指标体系

2 河南省城镇化效率空间分布特征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2007—2016年《河南省环境统计年报》。

2.2 2007—2016年DEA—Malmquist指数计算及分析

DEA模型的效率是对各个决策单元同时期数据的静态效率评价,计算过程中会忽略技术水平的进步,因此,本研究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7—2016年18个地级市的多个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城镇化效率的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ArcGIS平台的自然断裂法作专题图。

表2 2007—2016年河南省各地级市Malmquist效率指数分析指标

图1 2007—2016年河南省各地级市城镇化效率分解指标空间分布图

1.技术效率的空间变化分析。由表2可知,2007—2016年各市技术效率变化的平均指数为1.045,技术效率整体呈略升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大于1呈上升趋势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和商丘,约占城市总数的33%,这些城市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趋于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趋于下降趋势的城市有3个,分别为许昌、信阳、驻马店,约占城市总数的17%,这些城市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趋于下降趋势;还有比例高达50%的城市技术效率无变动。由图1-a可知,河南省技术效率低的城市有2个,分别为驻马店和许昌;技术效率较低的城市在各个方位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豫南和豫西,共有11个城市;技术效率中等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共有4个城市;技术效率高的城市仅有焦作。

2.技术进步的空间变化分析。由表2可知,技术进步的均值为0.76,2007—2016年河南省城镇化技术水平整体呈现负增长。其中呈现正增长的城市有4个,分别为郑州、南阳、信阳、周口,约占城市总数量的22%;其他14个城市均出现负增长。由图1-b可知,河南省地级市的技术进步差异悬殊,技术进步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开封、西部的济源和中部的许昌;技术进步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也均有分布,共有8个城市,约占河南省城市总量的44%;技术进步中等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洛阳与东部的商丘和周口;技术进步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的南阳和信阳与中部的郑州。

3.纯技术效率空间变化分析。从表2可知,2007—2016年各市的纯技术效率的平均指数为1.03,可见纯技术效率呈现略增趋势,并且空间分布呈现集聚特征。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城市有4个,分别为平顶山、安阳、新乡和焦作,这些城市的纯技术效率呈现增长状态;管理水平下降的城市有洛阳和驻马店,分别为0.966和0.898,所占比例为11%;其他61%的城市管理水平趋于稳定状态。由图1-c可知,河南省地级市的纯技术效率整体偏高,纯技术效率低的城市仅有驻马店;纯技术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和豫南地区,豫北地区的濮阳和鹤壁也有分布,共有14个城市,约占河南省城市总量的78%;纯技术效率中等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的新乡和焦作;纯技术效率高的城市分布在豫北地区的安阳。

4.规模效率空间变化分析。从表2可知,2007—2016年规模效率呈现上升趋势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商丘及驻马店,占城市总数量的33%;规模效率呈下降趋势的城市有3个,分别为安阳、许昌、信阳,这些城市可以采取提高规模效率的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有50%的城市规模效率趋于稳定状态。由图1-d可知,河南省城镇化的规模效率整体偏低,规模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的安阳和中部的许昌;规模效率较低的城市在各个方位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共有11个城市,约占河南省城市总量的61%;规模效率中等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的新乡、西部的洛阳和中部的平顶山;规模效率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的焦作和东部的商丘。

5.Malmquist指数空间变化分析。由表2及图1-e可知,2007—2016年河南省城镇化Malmquist指数的均值小于1,其值为0.794,整体城镇化效率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地区差异明显;但从全局来看,城市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率均呈上升趋势,技术水平处于无效变动状态。2007—2016年Malmquist指数大于1,即处于高有效型(M≥1)的城市有5个,分别为郑州、南阳、商丘、信阳和周口,约占城市总数的27.8%,这些城市呈现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特征,其中指数最大的是南阳,其值为1.295,说明其城镇化效率年均提高29.5%。其他13个城市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这些城市呈现出全要素生产率退步,其中,处于弱无效型(0.97≤M≤0.99)的城市仅有洛阳,处于高无效型(0.95≤M≤0.97)的城市为零,处于强无效型(M<0.95)的城市有12个,约占河南省城市的66.7%,Malmquist指数最小的是开封,其值为0.478,意味着城镇化效率年均下降52.2%。Malmquist指数最大的南阳(1.295)与Malmquist指数最小的开封(0.478)指数相差0.817,可见河南省城镇化效率各市差异悬殊。通过相关性计算,Malmquist指数与技术进步的相关系数为0.9495,可知Malmquist指数的大小主要受技术水平的影响,且与技术进步呈正相关,城市技术进步越大,Malmquist指数也相应增大,反之减小。由图1-e可知,Malmquist指数低的城市在豫北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均有分布;较低指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的新乡、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和西部的三门峡;中等指数的城市在豫北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均有分布,共有5个城市,约占河南省城市总量的28%;高指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中部的郑州和东部的商丘,共有4个城市。

3 结论与建议

基于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城镇化效率指标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方法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对城镇化效率分解指标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城镇化效率主要受技术水平的影响,且与技术进步呈正相关,即城市技术进步越大,城镇化效率越高,反之降低。技术水平呈现正增长的城市有4个,约占城市总量的22%,分别为郑州、南阳、信阳、周口。2)整体城镇化效率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地区差异明显,城镇化效率最高的南阳与最低的开封Malmquist指数相差0.817。3)城镇化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的南阳和信阳、东部的商丘、中部的郑州,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的许昌、东部的开封和豫南的驻马店。

针对河南省的城镇化效率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以下提高河南省整体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1)发扬创新精神,提高科技水平。尤其驻马店和许昌是河南省技术效率最低的两个城市,且近几年来技术进步呈现负增长,导致城镇化效率严重下降。2)政府加强管理,提高综合水平。虽然河南省管理水平较高,但综合效率仍未达最优状态,尤其是驻马店稳趋下降状态。3)相邻城市间进行区域联合,提高整体水平。各个城市的效率参差不齐,且高效率地区分布不集中,如果高效率城市能发挥带头作用,帮扶低效率城市,则是最有效的方法,如许昌在河南省整体水平居于末尾,但其周边的郑州和豫南地区均比较发达,如果实现区域联合发展,许昌的城镇化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河南省城镇化效率
送伞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跟踪导练(一)2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