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17 07:45蔡卫荣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臂丛麻醉神经

刘 星 蔡卫荣

(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也得到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发展起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为了分析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精神病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 44~79 岁,平均年龄(55.42±2.45)岁。实验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4.23±1.56)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盲探方法,采用22G穿刺针,将针尖斜刺入前中斜角肌间隙,略向足侧推进,直至出现异感。一次性注入10 mL 2%利多卡因+10ml 0.75%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实验组: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采用索诺声便携式超声系统扫描肌间沟处臂丛神经,于探头外方,采用纵轴平面内进针,使得针体处于探头平面内,通过超声引导针尖抵达神经干周围,并向其内注入麻醉药物(10 mL 2%利多卡因+10ml 0.75%罗哌卡因混合液)。可通过超声显像发现神经干被局部麻醉扩展并包绕。根据超声显像图像合理调整针尖,神经干完全被局部麻醉药物浸润,总量为上述混合液20ml。

1.3 疗效标准 优:患者未感到疼痛,且未使用任何辅助药物;良:患者感觉到轻微疼痛,使用辅助药物完成手术;差:患者疼痛严重,需要改变麻醉方式完成手术。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指标分析 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经对比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麻醉指标分析(x±s,min)

2.2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比较 实验组优良率为96.00%,对照组优良率为80.00%,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

3 讨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骨科上肢手术中,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是根据体表的解剖标准来定位,进针后寻找易感,当回抽后未出现血液及其脑脊液,则可注入局麻药物[1]。但该方法可能对神经及周围组织带来损伤,麻醉效果不理想[2]。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实时显示人体解剖结构,可通过超声图像清晰的分辨神经及周围组织结构,明确定位神经,从而注入局部麻醉药物。同时,还能够观察麻醉药物的扩散规律,进一步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麻醉效果[3]。本研究中实验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且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快,维持时间较长,效果优良,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麻醉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