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艳,郭秋生,李 丽
(喀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奠基石,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尽管课程地位十分重要,但是教师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较长时期采用“满堂灌”“传输式”的教学方式,[1]这种“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之弊端,教育领域早有大量研究,也提供了较多成功、可借鉴的教学改革经验。就应用型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而言,“基础会计学”有着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兼具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必然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而类似高职高专院校的重技能轻理论的模式同样不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亟需“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符合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的教学方法改革。
但是,如前所述,“基础会计学”是面向大一学生的入门课,学生尚不具备深入企业实践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教学又侧重理论为主,这不但降低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极易使触屏一代的学生从大学一开始就对专业不感兴趣。显然,作为基础课,“基础会计学”教学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而进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快速推广,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得以广泛应用。所谓“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下)与网络教学(线上)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2][3]这一模式侧重于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但是,这一模式也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学习主动性,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能力均很有限,面对丰富多样又碎片化的网上教学资源,在缺乏有效引导时既容易产生偷懒行为,也容易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为此,教师既“以学生为中心”,又以课堂教学的优化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时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适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总结,对大一学生的基础课学习显然非常重要。
实践表明,在混合教学模式下融入“任务驱动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很好地融合起来,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这样学生不仅学懂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通过任务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建,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5]在这一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不难发现,这一方法与混合教学有着天然的融合之处,即将教学主体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了“学生为中心”。
当前在校的大一学生都是00 后,互联网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借助于互联网,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这一思路使得将混合教学和任务驱动融合成为可能。与缺乏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单纯任务驱动相比,混合教学模式中融入任务驱动法,能够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教和学的工具、手段和资源更多样化、智能化、便捷化,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互动不必在同一个空间,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舞台,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和探究,这种教学应用对提高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任务驱动法的重点是“任务”,课程流程始终紧贴“任务”进行。本文以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节为例,分析混合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第一步,也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要线上交流学习,又要线下独立思考学习,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特点,教师把整节课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单元,任务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设计(见表1)。
表1 任务驱动法下“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混合教学任务设计
混合教学有其鲜明优势,特别是微课、微视频等资源有将知识碎片化的特点。在任务情境中,利用这一特点,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再以过程为导向将知识点逐步串联。
1.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将关联知识点衔接
课前任务既是前一节内容的巩固,也是新内容的过渡。本节课通过钉钉群、QQ 群或者慕课堂等提前发布适量测试题。任务具体分解为两个。
课前任务一:给出一个某企业的有关经济业务的资料,主要要求是根据经济内容写出会计科目,并在对应的账户类型中打√,目的是通过完成测试练习会计科目的识别和分类(见表2)。
表2 某企业有关资料
课前任务二:根据某企业月末有关账户的余额和发生额数据,要求计算填写未知数据,从而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和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见表3)。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教师设问:对于大家所处理业务中任意一笔业务,该怎么样记账?设想一下记账有没有专门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任务。
表3 有关账户的余额和发生额数据 (单位:元)
2.以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探究,开展深度学习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通用的复式记账方法,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的企业记账方法。本内容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应用,任务驱动选用模拟企业经营来创设任务情景。
第一步,简单设问,以讨论带入新课程。某企业用以银行存款1000 元购入一批原材料,现在给出两种记账方法,一种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中登记1000 元,另一种是同时在原材料和银行存款账户中分别登记1000 元。请学生判断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法更科学合理?限定3 分钟进行讨论,并在平台讨论区发布讨论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紧密衔接。
第二步,层层递进发问,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在学习平台对讨论简单归纳概括后请学生快速画出相应的T 型账户,并切换一个新的任务情景同时设置任务问题,即20××年10 月,企业收到某投资者投入资金150000 元,款项当即存入银行。
任务一:实务起步,根据新的业务情景回答问题
(1)款项存入银行,应计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是增加还是减少?(2)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金,应计入账户借方还是贷方?是增加还是减少?(3)画出T 型账户;(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什么?
过程引导:前三个问题完成后通过在直播平台随机提问,让学生回答并展示所画T 型账户,第四个问题要求理解性解答,以某小组任意成员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各小组组长对回答进行评价,形成共性结论的方式完成。
任务二:基本技能实训,完成资料中各业务的会计分录。在本环节,教师有意识植入技能训练思维,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就是掌握一项会计基本技能,学会怎样编制会计分录。
教师在任务一基础上拓展资料为:(1)收到某投资人追加投入资本金150000 元,存入银行;(2)以银行存款50000 元偿还银行到期的短期借款;(3)以库存现金4000 元向小规模纳税人万众公司购买原材料;(4)以盈余公积金60000 元转增资本金;(5)购买一批办公用品共计6096 元,其中6000 元以银行存款支付,余款以现金支付。要求编制各项业务的会计分录。过程引导:教师提示学生学习平台课中的“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内容,限定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开展小组间竞赛,在教师宣布时间到后,各小组将本小组最好的一份成果在交流群展示,由学生对分录中的账户名称正确与否,书写格式是否规范,要素是否齐全等进行“挑毛病、找错误”,最后选出最正确的一份,该同学为大家总结会计分录知识要点。
任务三:挑战实务技能新高度,编制试算平衡表。
继任务二之后,教师抛出第三节任务目标,即会编制试算平衡表。鉴于本小节内容为重难点,教师在学习群内上传补充课件,同时在前面任务基础上新增该企业10 月初各账户的期初余额表(见表4),要求在完成小节内容学习后,综合任务二、三资料,编制完成试算平衡表。
表4 账户期初余额表(单位:元)
过程引导:教师提示学生在规定时间学习“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小节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也可借助课外资料和更多资源,边讨论边形成学习笔记。讨论期间,每位同学讲自己的思路,小组内集体完成一份本小组的“任务”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各小组全部完成之后,首先让各组互评,找出编写有误的小组,再由有误小组讲解本组的编制方法,由其他小组成员对错误之处纠正并给出理由。最后由1 名学生对正确的试算平衡表进行分析,总结如何编制试算平衡表。
3.教师在线有效督促,评价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驱动法重在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不乏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但对于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自主探索能力较弱、自律性不强、学习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法如果缺乏有效引导监控,则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任务的过程督导是确保任务良好完成的保证,教师在任务驱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问题,在每一个任务环节,进行及时的督促引导。对课前任务,通过学生提交的测试题分析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困惑;对课中的任务一、二、三,以小组为单位督促,及时查看学习进度、小组讨论参与情况,随机调取某个组员独立完成的任务成果,督促后进者追赶。
要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充分肯定学生表现并予以激励不可或缺。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予以评价,但口头评价有时会失之偏颇。不妨可设置学习测量表,分优良中差四等次,可从参与态度、合作精神、运用能力、完成状况等方面予以衡量,成绩由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综合而成。每月进行课程之星评选,对小组额外加分以鼓励学生重视合作学习,相反,对于态度消极的学生,实行适当小组集体倒扣分,以示惩戒,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混合教学在知识呈现上较为碎片化、简洁化。混合教学模式下融入任务驱动法,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收获,但对能力弱的学生则可能事倍功半,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的情况必然存在,“任务”的激励作用可能无法体现。对应用型大学的“基础会计学”教学而言,既要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又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明白怎么做也明白为何做。因此,在“任务”结束时,应按照任务点进行知识梳理,形成体系性小结。比如,教师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要素,试算平衡的原理,概括出编制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对在线课程中未能深入阐述的内容进行补充讲授,重难点以实例加以分析,对任务实施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进行重点解释,使能力强的学生有自主延伸学习的欲望,使能力弱的学生查缺补漏,及时跟上,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质量高低除了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之外,课堂外的温故知新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巩固课堂攻克的“任务”点,把“学中做”上升为“学会做”再巩固为长期的“熟练做”能力,就离不开教师课后任务的延续巩固。课后任务在课堂结束后立即发布,让学生趁热打铁,学生通过课后完成适当的章节测试题和综合训练题,将章节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后,对章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内化,教学目标才算圆满完成。
实践证明,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实施“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法,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实践能力。但是,混合教学模式下融入任务驱动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充分掌握“学情”和“课情”特点。任何教学设计,都以服务学生为目的,以培养人才为根本,通过课程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充分掌握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能力、年龄、兴趣偏好等特点,充分利用“00”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的背景,任务设计中既要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材设计“任务”。
第二,任务设计既要难易得当,又要能放大互联网优势,体现趣味性和挑战性。“任务”的完成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方法,最后激励学生敢于克服困难,超越自己。笔者认为触屏一代的大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法就是设计并带动学生参与到一个类似攻克任务的游戏中去。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普遍具有在游戏竞争中获胜的心理,因此,教师按打游戏思维设置任务,让学生把教学内容的学习当成通关打怪的过程,只有既自己独立奋战又加强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以挖金子小游戏思维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方法,任务驱动法相当于带学生面对一个金矿并要他们自己去开采,每个“任务”就是大小不一的矿石,若将简单的任务比作小金块,难度大的比作大金块,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抓起这些“金块”。对教师而言,如果在游戏开始就给了学生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同在一开始就去挖一块完全超出能力的巨块金石,纵有热情也无力完成,最终只有垂头丧气放弃,开矿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科学地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小任务,任务设置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实际,先易后难,又要使任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第三,重视过程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多样化,线上短视频、片段化资源更适合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开展在线学习。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基础会计考核,应当更加多元化。“基础会计学”课长期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方式考核,混合教学模式下,应打破过多传统评价考核限制,特别应加大任务驱动的过程考核,提高过程考核所占比例,将学生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一并纳入评价考核,赋予学生能自主评价的适当比例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每种教学模式总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将混合教学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应用于“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既能充分体现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又能更好地突出任务驱动法的“探究”性特点,使二者相辅相成。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混合教学模式下融入任务驱动法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启发、监控作用,还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任何教学模式改革都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对应用型专业而言,混合教学模式下融入任务驱动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改革思路,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