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境下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理论、设计及模型

2020-06-16 01:02李鸿雁林伟鹏何瑞卿
预测 2020年3期
关键词:样本文献制度

李鸿雁, 林伟鹏, 何瑞卿

(1.广东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2.南开大学 商学院,天津 300071)

1 引言

随着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内外经营必须采用的国际通用方法。与之对应,学术界CSR领域的综述性成果也层出不穷,例如沈洪涛[1]于2006年对公司公民进行初步探讨,对国内学者初步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起到了良好的传播作用,而2012年Aguinis和Glavas[2]的综述性研究则成为CSR大样本实证研究领域的奠基性成果,此后国内外学者在传承Aguinis和Glavas[2]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就其提出的未来展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如Frynas等针对Aguinis和Glavas[2]提出的制度层和个体层展望进行响应,针对心理层面及跨国企业的政治社会责任进行了综述性研究[3,4]。Gond等[5]创新性地针对个体层次CSR的驱动因素、评价、反应构建了一个循环的反应机制。Jones等[6]基于求职者和员工角度阐述了CSR的影响机制[6]。Pisani等[7]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及发达国家CSR的异同[7]。Jamali和Karam[8]关注跨国公司子公司的CSR动机以及总部制定的CSR与发展中国家子公司CSR之间的差异[8]。Yin和Quazi[9]对近几十年经历了快速社会经济增长的大中华地区(大陆,港澳台三区)的商业道德进行了动态演绎[9]。

尽管学者们的综述性成果对今后CSR研究的拓展方向、理论推进和实践开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详细梳理以上综述性文献可发现依然存在以下不足:(1)几乎所有学者就未来展望提出应“三多”:即多理论、多学科、多层次进行研究,然而如何开展、如何聚焦都没有详细的表述,导致“三多”的研究缺乏操作性。(2)几乎所有的综述性文献基于定性分析的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偏见问题,而且注重于刻画研究“状态”而非“动态”,揭示了近年来我国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之间的不平衡日益增长[10]。(3)尽管CSR大样本实证研究成果丰富,然而在新常态经济的中国的本土化应用,无论驱动因素、评价还是反应机制方面都与西方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特定的商业文化、不完善的制度环境、缺乏有效的媒体和第三方监控等[9],因此,急需针对中国情境下CSR实证研究的知识结构和动态演化进行探索。(4)基于制度情境下的CSR大样本实证研究必然离不开制度变迁的梳理,然而我国学者更多倾向于就某一制度政策或某一重大灾害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缺乏对制度环境的整体性理解,无法实现研究发展的动态性和研究热点的关联性。

立足已有CSR的重要成果,针对当前CSR综述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的不足,本文从中国情境出发,在参考Bruton和Lau[11],Yin和Quazi[9]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准备探究以下五个问题:(1)制度变迁下2006~2018年的中国CSR大样本实证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2)谁对这个研究领域有贡献(个人作者及其附属机构)?(3)研究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4)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样本、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是如何改变的?(5)未来中国本土化CSR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为了突出高质量引领性文献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首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30种重要学术期刊,辅之以影响因子排名前40的管理类CSSCI(2017~2018版)期刊,删除二者间的重复之后,最终选定30种经管类期刊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日期限定为2006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2006年为起始点的理由为:(1)我国CSR发展的显著背景特征之一,是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政策议程中优先考虑“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并自2006年起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社会合法性杠杆[11]。中国政府的积极态度已促使一些企业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并采用创新的商业实践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9]。(2)可以比较制度环境影响下、有关政策出台前后,我国CSR本土化研究的主题、研究方法等的差异和变化。

具体检索及筛选过程为:(1)在CSSCI数据库的检索模式下,以30种管理类期刊为文献来源,把“企业社会责任”、“CSR”、“慈善”、“捐赠”分别作为关键词、主题进行检索,运用SATI软件去重之后,发现200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共有628篇CSR文献。(2)从628篇CSR论文中选出399篇实证论文。(3)对399篇论文依据样本量的大小、研究方法是否严谨以及研究结论是否前沿的原则再次筛选,最终得到321篇大样本实证研究论文作为分析样本。

本文通过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文献计量可视化Citespace软件及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321篇CSR大样本实证论文进行量化统计及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共词分析、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

3 CSR大样本实证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分析

3.1 整体增长趋势分析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绘制历年发表数量如表1可见:2008年之前,由于受到社会责任信息(年报、报告)可获得性的限制以及计量方法落后于西方研究,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的年度发文量比较稳定,平均每年只有6篇;2009年到2013年开始稳定增长,平均每年为21篇;而2013年后的5年间累计文献197篇,平均每年40篇,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进一步拟合每年论文发表数量的指数函数,发现拟合曲线的R2为0.86,说明有关CSR领域的研究数量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在于,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快速发展,接纳全球绿色治理规则、提升绿色治理能力正形成全球共识,而中国政府近几年关于构建 “和谐社会”、“新常态”、“美丽中国”、“创新型国家”的政策,也进一步引导了学者们对环境和CSR问题产生兴趣[12]。

表1 2006~2018CSR大样本实证研究论文数量

3.2 期刊分布

2006~2018年CSR领域载文量前10的各期刊(依次为《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软科学》、《管理学报》、《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会计研究》、《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科研管理》)的载文总量占全部文献的78.45%,表明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非常集中,因而可以这10种期刊位于CSR领域期刊的核心区。由各期刊所属学科也可以发现,CSR大样本实证研究并未局限于管理学领域,还涉及经济学、心理学、基础科学综合、会计、金融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从期刊的总被引次数来看,总被引次数最高的研究为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影响因子8.17)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总被引次数为1369次,属于该领域的经典成果。从期刊的载文数量及影响力来看,《管理世界》(影响因子4.751)以34篇载文量居于榜首,文献比例为12.01%,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是《媒体关注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之履行——基于汶川地震捐款的实证研究》,总被引次数为214 次。该文首次从媒体关注这一制度层面驱动因素出发,重点考察了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捐赠行为的影响。

3.3 作者发文量及机构合作统计

2006~2018年CSR领域发文量3篇以及3篇以上的作者依次为刘凤军团队、肖红军、宋献中团队、晁罡团队、刘计含团队。刘凤军团队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达到110,在市场营销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宋献中团队总被引频次最高,为717,平均被引频次为239,该团队从会计角度,对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研究层次来看,核心作者的研究涉及Aguinis和Glavas[2]划分的制度、组织、个体三层次,组织与个体的跨层次的研究也相对丰富,但相对缺乏三个层次的跨层次研究。

此外我们发现,2006~2018年CSR领域科研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合作强度不大。尽管部分科研机构也存在合作,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之间等,但合作发表文章篇数低于3篇,合作的程度较低,更多的是同一科研机构内的合作与交流。

3.4 CSR高被引文献分析

被引文献频次最高的学者为贾明、张喆,两位作者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并结合代理成本理论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慈善行为,其研究设计严谨、研究方法前沿,因而成为CSR领域尤其是制度层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的经典论文。其他高被引文献频次的学者还有山立威、高勇强、梁建、温素彬、Mohr、周延风等,他们侧重研究我国特殊制度情境下CSR的政治关联、公众反应等,对学者们进行制度层、组织层CSR研究提供了严谨的实证研究范式,形成中国情境下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核心主线。

3.5 CSR共被引文献突现信息分析

进一步分析共被引文献突现信息可以发现,Mohr和Webb的研究《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ice on Consumer Responses》突现强度最高,达到了5.602,说明该文献为CSR与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经典文献,2007年到2013年间对该文献的关注度持续增加[13]。其次为Godfrey[14]的《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 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突现强度达到了4.8311,说明该文献成为从2010年到2011年期刊CSR研究的前沿文献,但该文献的关注度只持续了2年,随着公司治理其他相关热点的出现(例如高管背景、诉讼风险、融资等),2011年该文献的关注度也有所降低,因此该文献属于过渡文献。Porter[15]的研究也得到较高关注,但也只持续了2年,说明尽管Porter为战略管理领域顶尖学者,其《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也成为战略慈善方向的经典文献[15],但随着绿色话题的不断更新、实证研究方法的逐渐普及,其研究到2014年关注度逐渐下降。

4 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的知识结构分析

国内学者普遍按照五年或十年划分论文研究阶段,但本文认为,应按照制度情境的不同和研究主题的侧重对论文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据此,按论文研究时间指数图及2006~2018年制度情境,本文将CSR大样本实证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6~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在此基础上,通过SATI软件分别对三个阶段关键词进行统计,选取共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建立相似矩阵,采用UCINET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根据每阶段高共现频次的关键词来分析各阶段的热点,系统总结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的知识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

表2 2006~2008年CSR大样本实证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

4.1 第一阶段知识网络(2006~2008年)

这一阶段CSR领域存在四大知识网络类团,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向1)、CSR与市场反应(方向2)、CSR企业家特征(方向3)、CSR动机(方向4)。

由表2可见,2006~2008年CSR的研究相对分散,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企业形象、产品购买意向、财务绩效、企业家经济动机等方面,由此可见,此时研究数据主要集中于少量的自愿披露性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问卷统计,但由于CSR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我国处于初步阶段,缺乏规范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信息质量一般,集中于描述性统计。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后,有关公司捐款与经济动机,“逼捐”等社会热点也成为研究热点。其次,从2006~2008年高被引文献上看,这一阶段最高被引文献都来自于中国工业经济,由此可见,CSR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始终是企业界最为关注的方面,也是CSR领域长兴不衰的研究主题。但这一阶段缺乏公司治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及制度层面的制度环境、政治关联和媒体关注的论文发表,其他主题都有少量论文出现。

4.2 第二阶段知识网络(2009~2013年)

2009~2013年,CSR大样本实证研究领域从数量规模和关键词间的关联性看,比上一阶段有了较大的拓展。进一步从社会网络分析表3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第二阶段呈现出非常丰富的知识类团:制度环境对CSR的影响(方向1)、个体层次的CSR研究(方向2)、公司战略角度下的CSR研究(方向3)、公司治理角度下的CSR研究(方向4)。相对第一阶段组织层为主的研究,这一阶段制度层和个体层的研究开始出现,组织层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且针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丰富而全面,一方面,针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制度压力、政府、媒体对CSR的影响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另一方面,针对内部利益相关者如员工、高管也逐步引发思考,例如针对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经济条件与CSR执行的研究、民营企业CSR动机研究等的研究相对热烈,但研究热点追随国外研究明显,且呈现明显的情景化、制度化。这也验证了Yin 和Quazi[9]关于中国情境下CSR的两个研究主流的观点:第一主流,理解和实践中国背景下CSR的特征;第二主流,复制和重新测试来自西方的现有的CSR的绩效影响研究。

表3 2009~2013年CSR大样本实证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

(2)CSR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正深入发展中。由表3可见,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财务绩效”和“慈善捐赠”正成为主要研究主题。经验证据表明,公司治理机制(如董事会组成、所有权和最高管理团队组成)对提高公司社会绩效有积极作用[16]。这意味着CSR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正深入发展中。此外,由于汶川地震对慈善捐赠等的影响具有克服外生性的优点,因此该阶段对“汶川地震”这一特定事件也高度关注(方向4),相对于阶段1,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

4.3 第三阶段知识网络(2014~2018年)

由表4可知,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知识网络发展趋势相比,研究内容更为深入和丰富,形成4个重要的知识类团:CSR信息披露(方向1)、公司战略角度下的CSR研究(方向2)、个体层CSR研究(方向3)、公司治理角度下的CSR研究(方向4)。而针对方向4的研究主题数量增长较多,有企业声誉、高管团队、企业并购、股权性质等,说明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视角较为创新。

进一步挖掘这一阶段知识网络可知,除了“企业社会责任”关键词以外,“社会网络”、“高管团队”和“企业声誉”正成为主要研究主题。意味着第三阶段的研究重点仍以组织层为主,但制度层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如“政治关联”、“情境因素”等中国情境特点浓厚的变量也逐步成为该阶段研究的新兴议题,相比以往,研究视角更为创新和前沿、研究层面也更为全面,且开始增加跨层次研究。

此外,个体层面的研究数量也稳步上升,与Yin和Quazi[9],Moon和Shen[17]一致,我们发现针对宗教信仰、个人经历、企业家公德和私德行为等心理方向的研究得到持续关注。这说明CSR作为一个新兴的主题比其他任何单一的主题都受到更多的关注,这一发现也证实了Zhou等[18]的预测:在亚洲背景下,伦理领域的首要研究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

表4 2014~2018年年CSR大样本实证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从文献的外部特征上看: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基本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等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载体;CSR域核心作者群仍未完全形成,不同科研机构学者间的合作与交流正逐步建立;CSR大样本实证研究学科主要集中在管理、经济、会计、金融、心理、行政管理、系统工程七大学科。

(2)从分阶段的知识网络演进性特征上看:第一阶段(2006~2008年)处于CSR初步阶段,侧重研究CSR与财务绩效、企业价值、消费者反应的关系研究,制度层、个体层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第二阶段(2009~2013年)处于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的快速发展期,研究热点侧重CSR与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反应两个方向上。第三阶段(2014~2018年)的研究热点体现在制度层、个体层方向,此外跨层次研究也逐渐兴起,这一信息与Aguinis和Glavas[2]有关多层次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

5.2 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在传承Aguinis三层次研究模型[2],Gond等[5]的微观层次CSR大样本实证研究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情境下CSR实证研究的驱动因素、CSR内涵和维度、CSR理论基础、调节变量和结果变量的不足和未来创新方向,我们汇集了一个相对完备和前沿的研究框架(见图1),以期对未来CSR学者发现创新性的研究问题、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图1 未来研究框架

(1)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者跨国、跨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广泛,因而针对CSR的跨文化、政治主义等的研究成果丰富,结论稳健。例如法国马赛商学院的Farooq与美国普渡大学Rupp基于跨文化取向对内部和外部CSR对组织的认同的多重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19]。Gond等[5]四位作者分别来自于英、法两国、四所大学,联合对CSR的心理基础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不同地域、机构、专业的学者合作研究能有效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CSR领域的研究尽管近几年较快,也不乏本机构的研究团队,然而相对跨机构合作,仍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建议:

①国内学者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合作,综合社会学、政治学、金融学、心理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信息科学等不同学科的融合研究,不仅能促进CSR研究的理论拓展,而且能更好捕获CSR本土研究的创新点、突破点,最终实现CSR的跨层次研究和动态研究。

②国内学者应加强与政府、媒体的良好合作,不仅能推动CSR大样本实证研究的纵深发展,更能借助政府、媒体力量对所在区域企业进行调研,从而有效解决研究样本普适性难题。

③国内学者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入企业进行扎根研究、纵向案例研究,从而深刻理解CSR现象背后的企业发展规律、制度情境变化和本土化演绎,实现实践向理论的升华。例如针对CSR与逼捐、制度压力的关系,只有深入企业调研才能了解捐赠背后的企业财务收支和摊派压力,而不是一味单方面指责企业“铁公鸡”。

(2)使用或发展新的中国本土化的理论进CSR行为的解释

论文提供理论贡献的方式有两种,分别为构建理论,或检验现有理论[20]。然而,当前我国CSR大样本实证研究往往采用西方传统研究视角进行研究,并复制西方延用的研究方法,没有寻求扩大理论基础或强调这项研究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重大意义[21]。尽管有些中国学者开始关注本土因素的影响,如关系、阴阳、儒学、佛教、道教、商业行会文化对中国治理结构的影响,并且注意到关系(guanxi)对企业经营个人和组织层面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效应,并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后果[9]。但以上相关理论和概念在CSR领域的研究仍相对较少。

Tsui[22]认为,与情境无关和情境特定的理论是并存的,中国情境下一些独特而新颖的概念有利于产生出全球性的CSR观点以及丰富的概念、理论和范式,还有助于进一步发展相关理论,包括前驱因素、中介因素、调节因素、结果和边界条件[23,24]。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构建本土化CSR理论,全面探索新的理论对CSR的解释。例如制度层我们利用市场转型理论、跳板理论设定研究基础,组织层则可以利用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传染理论等构建理论框架,而个体层则可以关注前沿的资源保存理论、调节焦点理论等(见图1)。

(3)多研究设计

尽管我国CSR理论研究几乎与西方同步,然而CSR实践却严重滞后于西方,很多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学界对于定量研究及实证方法严谨性的一味推崇,导致中国管理理论研究与本土的管理实践脱节的现象[25]。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我们建议:第一,通过定性+定量的组合或多种研究方法同时进行,实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例如单纯的CSR实验研究容易导致外部效度较低,可以再跟进问卷调查进一步提升内部效度。第二,通过定性研究来挖掘研究机制、进行理论的构建或量表的开发。第三,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通过定量研究发现有趣的结论之后,再追加定性研究进一步进行解释。

(4)构建创新性的CSR反应机制

尽管当前国内外CSR研究成果丰富,然而研究结论却无法统一,例如有关CSR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至今有争议。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建议从前因变量、调节变量、结果变量入手(见图1):

①作为前因变量,当前对CSR往往从整体角度进行研究,缺乏不同维度的细分。Griffin和Mahon[26]指出CSR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但CSR的衡量指标却不够统一。因此我们需要明确CSR的维度,充分挖掘被忽视的子维度。例如,有关CSR的维度,针对CSR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CSR和外部CSR[27];针对CSR行动和政策响应的不同,CSR分为反应性(reactive)CSR和前瞻性(proactive)CSR[2];依据企业执行CSR的自发程度将CSR分为强制性CSR和自愿性CSR[28]。

②进一步完善CSR影响机制的调节变量,积极寻求中国情境的影响因素。如当前我国正进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规制性制度变迁、EEFS与AEFs企业社会责任的异同、不同国家的制度距离、中国区域间制度差异、跨国企业面临的制度质量的差异、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都是当前全球化环境影响下我国企业CSR面临的制度层调节变量。

③探讨变量与变量关系中的不同机制(多重中介假设/竞争假设)。当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探讨较多,较为缺乏消极结果的探讨,更缺乏相反结果的同时探讨。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注意到,要关注结果的两面性,即既要分析CSR结果的积极作用,也要注意CSR的消极作用,如List和Momeni[29]通过两个渠道实证研究发现CSR可以减少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也会经由道德授权的中介关系反而增加工人的不良行为。Jones等[6]发现虽然CSR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可能更为积极,但当它通过其他导向机制发生时,CSR可能导致更低的员工敬业度。因此我们建议,可以通过两个中介两种路径展现一正一负的双重影响。

此外,还应跳出CSR对制度层面、组织层面、个体层面的线性影响,进一步关注非线性的关系。例如,当前CSR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都以线性为主,但一些学者却发现CSR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呈现出非线性的U形关系或倒U形关系。

④CSR与组织、制度层变量的关系,有可能互为因果,需要我们同时进行探讨。例如CSR与企业声誉的关系,既可能因为履行CSR提高企业声誉,也可能因为出于企业声誉考虑,或迫于公众压力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样本文献制度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规划·样本
人大专题询问之“方城样本”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