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玥
摘 要: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运用文字视觉符号化的表达形式,打破了文字自古记录与交流的“固化”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起,徐冰、古文达、黄永砯等人因其海外留学经历和西方艺术的影响下开创了将文字纳入中国视觉艺术的创作道路,这批艺术家的创作独具一格,引发众多关注和讨论起文化载体所引发的民族危机意识的思考。本文将列举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并分析其承载的意义与精神诉求,以及对当代文字装置艺术的思考。
关键词:文字符号化 当代艺术 装置艺术
一、打破“固化”的文字装置艺术
本文就固化一词是指对某事物形成了某种固定看法、观点的意思。意指文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就固化于沟通、交流和记录于纸本的认知状态。从艺术创作中来看,中国至今都在使用的文字——汉字,自古就出现在画家的作品之中。赵孟頫所言的“书画同源”即表明中国自古书法艺术与中国的绘画艺术关系紧密,同步产生与发展。在国画作品中,文字具有提字署名的实用性功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题字与画面之间有着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作用,优则画龙点睛,差则破坏整体。题款,是在画面上观察其整体后在合适的位置上,题上作者的姓名,作画的地点及时间。这样不但能使画面更加完整、充实、和谐,也能为画中所画的人物或是事物给后世留下有效的信息和资料,以供后人考证。总之,一幅画恰到好处的题诗、题字与题款能增添画面的美感与强烈的艺术趣味,起到平衡画面、烘托作品的作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追逐新潮前卫的美术运动兴起,部分艺术家开始接触到西方兴起的装置艺术。装置艺术(Istallationart),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现成品材料或综合材料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安装,以形成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展示个体或群体。{1}装置艺术发展至今,仍在不断探索出新的视觉感受呈现方式,饱受人们的注目与思考。现代,中国的装置艺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中所包含的媒介也不断的多元化,其中以汉字为例的装置艺术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作品,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开始,将文字纳入观念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家们通过对文字的重新解构创造、改写、转译等艺术手法创作出了许多的文字装置艺术作品,将文字转变为趋于符号化的形态体现,试图去唤醒人们的民族危机意识,让人们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可能存在问题,具有显著的“事件化”特征。{2}
1987年动工一直到1991年才得以完成的《析世鉴—世纪末卷》(图1)是徐冰最具代表的作品,这件作品从动工到完成共四年多时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徐冰将汉字进行拆分和重组伪造了一本有着四千假汉字但毫无疑义的书,看似正常的一本本书籍,只要靠近观察就能发现在这本书里你根本无法了解到任何文字信息。他们具有汉字的造型,却未曾出现在字典上。而徐冰本人也明确表明“这件作品的命运,取决于整个制作过程的态度,假戏真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艺术的力度就会出现。”{3}作品通过文字结构的重新编写为一小段或一大段甚至于整本书籍的艺术表现形式用来阐释作者内心的情感意味。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的出现这些以文字为载体进行的创作藝术作品打破了文字被“固化”的状态,起到“意象表达”的效果。{4}所以说文字在创作中的运用从古代的题款到当代装置艺术中观念表达形式的改变,其功能和本质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二、文字在装置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作品在创作时选择的材料中,就有文字类的媒介。这些文字类媒介不管是附着在材料上的展示,还是作为伪文字被创造书写表达的形式也好,都体现出了文字与装置艺术的一定关联度。产生这种关联肯定都不是巧合,一切并非偶然。在艺术家黄永砯的作品——《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图2)中,有这样一句醒目的汉字“《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我们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他通过文字、书本碎片、玻璃以及木箱向人们展示了一堆“碎片”,一堆书本的碎片,象征着历史的碎片,具有“标签化”的特征。{5}
书作为文字的载体,成为了碎片,原来两本原始的有意义的书籍在使用“洗衣机”这一机械性的行为来进行清洗、绞碎、毁灭和亵渎后,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这样的“清洗”行为,构建出了一个仍未摆脱原有材料但又没有原有意义的艺术作品。这些背后意义的表明正是作者那句醒目的汉字所想要警醒世人的,这就好比杜尚作品《泉》上面的署名所体现的含义一样。两本书,在进行学习时客观实用价值高于一切,而在黄永砯的非理性创作下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具有供人们自由想象的“开放性阐释”的意味,展现出对现代性的批判态度。{6}
如果说文字媒介在此类作品中起到的诠释的作用,那么再次反观徐冰的《天书》,这里的文字都是无意义,没有它本身含义的,被称之为“伪文字”的作品。在这样的作品中文字所代表的含义就不仅仅是诠释字意,而是与日常生活中正常表达、交流和沟通所相反地去使人们的认知混淆,更多地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些文字装置作品的存在背后,所想要触发人们的究竟是什么。徐冰曾说过,“文字是人类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触碰文字即触碰文化之根本,对文字的改造是对人思维最本质的那一部分的改造。”{7}重新解构的文字,虽然属于文字,但实质上已无文字原本的价值,徐冰将“伪文字”的外壳打造的无比精致,引人注目。这些“伪汉字”的作用是我们不断的尝试与更新下,逐渐开阔的思维空间意识之中,体悟到文字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再重返我们的思考原点。徐冰成长时期正值文字简化运动,再加上他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验,造就了他独树的美学风格。创作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天书》这一作品的文字解构创作呈现形式虽最初不能为人所接受,但其蕴意很深,警示文明不忘中国传统文化,思考如何西方影响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和审美思想。{8}徐冰运用文字在装置艺术中的体现形式对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和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位艺术家也同样被杜尚所吸引,文字是他作品的主角,他通过对文字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加工”方式来陈述他的艺术思想。这位艺术家就是谷文达,“把中国如此悠久的绘画传统绘画艺术推到某个极端,使他无法再向前走了。那时我也许就不再画画了。”{9}曾经学过国画的他受到过很严格的国画训练。同时他也曾学过篆刻,通识篆书,这也就为他之后文字类媒介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既是偶然,又是理性。谷文达一是在读维特根斯坦时对文字产生了怀疑,二是自身对文字的不识感受到魅力。从他的作品《遗失的王朝——A系列# 19#6E01》(图3)看得出他对文字的“破坏”,将篆书的偏旁部首重新解构、拆分和运用真篆书与伪篆书进行交叉书写,使人难辨字意,造成了人们的阅读困难。这种艺术处理方式,让人们不再关注文字的表意,更是在看文字的本身,文字俨然已成为了一种在作品中无阅读性,颠覆传统,纯粹的视觉符号,引发观者思考对于这一载体本身的所承载历史文化的意义。
无论是形式还是观念下,艺术家们都在以强调传统与现实的关联为主题进行创作,谷文达的作品中还用头发制作“伪文字”将承载了历史的文字建立了人的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之间的联系。{10}观者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去联系和观察作品,形成新语境下的“对话关系”。{11}越是身边最常见的事物,越容易被人所忽视,创作者试图在去唤醒人们的对于这种文化载体的强烈意识。
三、当代文字装置艺术的思考
汉字经历了五千年历史演变,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字体系。汉字是中国的一种象征,作为独特意象代表了中国的身份地位。现代艺术家在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下,通过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将汉字符号化,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新时代给予了汉字活力,让其从自身的本性之中获得释放。现代作家与艺术家是运用文字媒介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会在作品之中展现出来,将作品与社会、与文化相联系起来,在意象创构过程中赋予其作品以价值和品质。{12}时代的不断变迁,在这样的艺术创造中,易产生出新的艺术风格或是一种新的艺术方式,扩宽艺术领域。
文字装置艺术俨然已成为了现代装置艺术一支主流分支,从一开始的文字字形解构创作到现在运用多种综合材料与艺术手段进行文字符号化创作,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文字装置艺术研究的升华,用批判“习见而不察”来唤醒人们的民族危机意识,强调着传统与现实相关联。文字装置艺术的兴起,能够启发人们对于汉字的重新思考。特别是在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当下,许多人已不再拿起笔,更多的通过电子设备,拼写文字以及代码来进行传输沟通。高速度的生活发展所带来的弊端日益体现,当代文字装置艺术在启发着我们对于传统,对于现实的思考。
文字在装置艺术中的体现,是一种可辨识与不可辨識的对立存在。我们的惯性思维和知识容量在观看这些文字装置艺术时并不能流畅地阅读,原有的识读思维反而成为了阅读障碍,强调着人们变换思维方式,以更多的视角寻找新的发现。当思维方式的改变,思想的空间则更大化,这些难以读懂的文字正在提醒着我们文字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些艺术创作作品具有开放性与艺术性,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层面,现代艺术家们都秉承着艺术批判的精神去进行创作。
注释:
{1}许新华.户外装置广告的视觉应用研究[D].浙江:渐江农林大学,2012.
{2}罗小凤.“诗歌事件化”作为传播策略——论新媒体时代的“诗歌事件化”现象及其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
{3}徐冰.我的真文字[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4}简圣宇.对中西“意象”概念的考察和梳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9-23(6).
{5}罗小凤.论新媒体语境下诗歌批评的“标签化”趋向[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
{6}简圣宇.长远时间中的“强制阐释”问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2).
{7}徐冰.自序:一个艺术家的文字观[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2).
{8}简圣宇.探索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王朝闻美学探索的学理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
{9}费大为.向现代派挑战——访画家谷文达[J].美术,1986(7).
{10}谷文达.艺术与文字——谷文达访谈录[J].美术学报,2003(1):76-77.
{11}简圣宇.在新时代语境下参与全球理论对话的别现代理论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9(6).
{12}简圣宇.当代语境中的“意象创构论”——与朱志荣教授商榷[J]. 东岳论丛,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