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旅游文化地标的构建与区域文化的创新传承

2020-06-15 06:29何宝怡
理论与创新 2020年8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旅游文化

何宝怡

【摘  要】在全球城市化大背景下,文化地标在城市区域文化传承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软实力的向心力。本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期望塑造京、津、冀三地旅游文化地标,树立具有区域地标文化符号和三地区域文化创新传承等方面寻求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开发,通过对京津冀区域文化脉络的梳理,分析相关文化地标视觉语言案例的表现形式,打造京津冀三位一体的文化地标形象方案并探究其开发潜能与价值。京津冀旅游文化地标的构建从系统性、关联性、平衡性、开放性等角度出发提升京津冀城市形象,打造资源贯通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推动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创新传承,促进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区域文化;创新传承;旅游文化;文化地标

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强调京津冀优势互补,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因事而化,京、津 、冀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是机制的构建,更是模式的引领,以此促进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为三地文化产业共兴创造良机。旅游文化地标的构建旨在实现京津冀文旅“一张网”,促进区域文化创新传承,推动三地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旅游文化地标的定义是区域城市的文化与生活空间,是一个“文化名片”,是增强文旅融合的软实力、辨识度的重要依托。既包括自然风貌,地理建筑等物质层面,还包括民俗艺术、人文情怀、历史记忆等精神层面。文化地标形象是城市文化历史具像化、符号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自生性和累积性特点。旅游文化地标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活的灵魂,因此构建旅游文化地标是推进区域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提升区域整体形象的辨识度与显示度的重要方式。

回溯历史,作为“首都圈”,京津冀三地历来地脉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京津冀三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历史文化深厚,但区域旅游文化发展相互脱节,布局不合理且水平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旅游文化形象的构建显现出非均衡性,单一性,碎片性、边缘性等特征。本文通过对京津冀三地文化脉络的梳理调研,确立京津冀旅游文化形象的核心理念,打造区域代表性旅游文化符号,有利于提升大众对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地标的崭新认识,以文化旅游创意角度助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文化传播力,凝聚力,影响力。

1.京津冀区域文化特征梳理

京津冀自古以来地缘相邻,人缘相近,文化交往甚密,但三地地域文化因长期潜移默化的交流正显现出交融、变迁的文化形象,这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分析探寻地域独特性、解读性文化元素,形成三地横向关联及差异对比。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及丰富文化资源,独特的“皇城文化”,新兴文化产业发达,在人文、科技、绿色角度是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的核心,对周边区域城市具有辐射效应,进一步拉动城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天津地理位海临海面海,长期受漕运文化影响,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特色,其广告会展、软件互联网等产业发达。河北省位于京津之间,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其文化资源多集中于皇家园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人文气息浓厚,具有鲜明旅游文化特色。

纵观历史,京津冀自古便地域一体,同属燕赵之地,现今行政划分上分为一省两市,尽管如此,京津冀文化一脉相承,在地理文化上却仍有内在联系,风俗民情同根同源。作为北京唯一与河北和天津同时接壤的地区,通州更有机会成为京津冀区域副中心。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在交通、产业、人才、科技等要素交流合作上很好的基础。

2.构建旅游文化地标构的必要性

通过京津冀旅游文化构建,打造京津冀三位一体的旅游文化现象,提升整体文化形象,树立京津冀旅游文化地标使得区域文化深度融合,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感,提升区域城市识别度,促进三地文化创新传承,进而增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京津冀旅游文化地标形象构建路径

故宫——北京、杨柳青年画——天津、承德避暑山庄——河北,这些极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和标志建筑,不仅仅是城市历史底蕴的“文化名片”,更是城市地域特征的“代言人”。文化地标发挥着文化传承、历史沉淀、精神符号等作用,是城市和地区文化标志和旅游符号,不仅增强了区域城市间的精神感召力与凝聚力,还能带动城市间旅游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使旅游城市名片焕发新的生命力。

围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探索“三种资源、两个圈层、多种路径”的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创新模式。依托北京“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充分发挥首都文化资源优势,挖掘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成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京津冀旅游文化地标构建以旅游文化资源为创意素材,结合相关文化地标视觉语言案例,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等文化创意新平台,打造京津冀旅游文化地标高地。

京津冀区域文化创新传承的核心在于串联三地旅游文化资源,在京津冀大区域理念下,探寻三省市产业发展最佳契合点,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优势互补,以此创新加固文化软实力的经纬,强化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以全媒体传播背景下构建京津冀文化地标,搭建旅游文化地标传播新形势平台,采用全新科技手段,推动文化理念创新,将旅游文化符号与互联网、虚拟仿真、区域文化特质及当下热点事件相结合,加强区域文化地标深度融合,实现“1+1>3“的文化效应。基于京津冀三地优势特征,深度挖掘京津冀旅游文化资源内涵,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元素,创建创新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创意产业集群,打造以区域特色旅游文化為资源的核心IP形象。

4.价值

京津冀旅游形象整体构建促进城市区域形象之余还提倡全民参与,开发新型创意互联网形式、科技交互手段。通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与时俱进的审美需求,给其全新的视觉体验与消费享受。

京津冀三地旅游文化地标的整合构建,创新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增强了文化资源整合力。打造共同文化载体与文化符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人民群众建设“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热情。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文化地标与城市文化发展密不可分,地标形象的构建推动了跨区域的产业链融合,刺激三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激发消费者消费潜能,带动区域经济市场协同发展。

5.结束语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凸显文化引领的时代必然性,整合三地资源,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区域文化创新传承。我们要抓紧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机遇,提升区域城市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实力,培育多元化京津冀文化发展主体,建立健全新时代协同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促进三地文化共兴,加强三地协调发展。京津冀三地基于文化历史传承性,艺术多元性、营销策划性、文化产业性等共同构建,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良好推动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彪.略论以协同发展理念推进京津冀文化共兴[J].区域与全球发展,2019,3(03):78-90+156-157.

[2]张建梅,王佳欣.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J].开发研究,2015(02):42-45.

[3]池志勇,刘琳.推进京津冀地域文化融合形成大区域文化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3):23-24.

[4]万安伦,王剑飞,李宜飞.论京津冀文化形象的历史风貌与建设路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1):25-30.

[5]陈旭霞.京津冀都市圈文化软实力建设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1):25-28.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旅游文化
巧借“翻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