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源杭 丁伟 安大地
摘要:分析上海地区的工业设计布局、八大产业布局以及上海工业设计产业所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和产业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在整个长三角经济中的地位。文章通过调研上海工业设计公司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调研工业设计八大行业的发展概况、竞争格局、发展模式,来得到上海设计公司服务企业分布比例图、产业结构表以及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长江沿线城市辐射图。文章总结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并且以长三角发展模式进行著重分析,对优势部分进行提取发扬,而对劣势部分进行分析取因,并研究了弥补途径。
关键词:上海工业设计产业 长三角经济 产业转型 实体经济 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5-0134-04
一、研究背景介绍
长时间以来,上海一直以其先天的服务发展优势、技术发展优势、相关产业发展优势,与长三角其他城市进行产业上的分工协作,可谓“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然而,随着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的消费层级及需求层级都在不断上升,对于商品的心理刺激早已从单层次的使用功能转向个性化的适用功能,加之政府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意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市场和政府的这两只手同时作用,使得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逐渐面临新的角色担当和挑战。
二、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现状
在《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上海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必须将新兴技术作为关键环节,坚持走创新引领、集约高效之路,产业转型势在必行。[1]而上海在2013年、2016年、2017年分别成立了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品牌之都促进中心以及时尚之都设计中心,‘上海三都建设”的确立,更是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碉堡,结合产业转型,设计的范式也逐渐变革。
(一)人才储备方面,上海坐拥13所双一流大学,拥有非常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资源,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艺术设计学科排名更是已位居亚洲第一。
(二)国家政策方面,“一带一路”、“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等多个重大国家战略附着于长三角地区,并在上海地区得到释放,使之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推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2]
然而,虽然上海在工业设计服务中不断为实体经济创收,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1.受土地等要素的限制,一些高新科技成果在推动产业商品化的过程中,屡屡受阻,并缺乏工业设计的嵌入。
2.人工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上升使得许多周边的低端制造企业开始外移。
3.不少实体企业仍然缺乏对于工业设计的足够重视,在实际项目中,仍以低端外观设计作为主导,与市场的个性化、情感需求所脱离。
4.上海虽然拥有超过230家城市商业综合体,但实体经济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三、研究方法
考虑到上海目前缺乏设计产业服务及设计师数量统计数据,本文运用官网信息收集与问卷调研分发结合的方法,其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地区的设计机构、拥有设计部门的制造企业、设计咨询公司和涉足设计业务的外贸公司。通过百度地图POI数据中对于公司名称、八大产业以及英文design相关词条的筛选,共得到186家涵盖八大设计行业的公司名录,数据样本截图如图1。
之后,我们将根据设计公司服务企业的名称、地址、服务产业类别进行进一步调研,以获得上海设计产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关联性。针对无法在官网上查到其服务企业信息的设计公司,我们将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补充调研,调查问卷示例如图2。
在上述186家调查对象中,我们根据每一家设计公司的官网以及由调查问卷所提供的服务对象企业名称、类别、定位等信息,共筛选梳理了近三年内,这些设计公司所服务过的194家有效的创意产业服务对象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谷歌地图,我们可以得到被服务企业在中国各省市的位置分布。
我们将通过对服务对象企业的地址分布以及产业结构比例,来得出上海地区的工业设计布局、八大产业的布局以及上海工业设计产业所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和产业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在整个长三角经济中的地位。
四、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角色定位
(一)上海工业设计服务范围—空间维度:根据表1和图3的信息,我们发现,上海工业设计服务范围辐射面非常之广,可完全覆盖包括北上广在内的我国主要省市,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洲、美洲有不少的工业设计项目合作,尤其是以德国居多,这与近年来,中国借鉴德国工业“4.0”,以配套制定“中国制造2025”有一定关系,通过对德国相关工业理论的研究和参照,从制造业中落脚,来设计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以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产业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实行新的突破和对策,而作为将德国制造业真正发扬至全球的工业设计服务,更是我们可以与之取经的重要方面。
位于长三角区域的省市占上海工业设计服务输出的60.8%,而上海本土企业共84家,设计服务比重占据43. 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经济带已然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向周边区域扩散的态势。
1.设计产业服务范围: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服务主体。根据上述图表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位于长三角核心区的上海正在带动周边毗邻区域实现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的经济板块。内部增长以核心区同城化为根基,并向周边城市扩散,最后形成势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传统意义中,城市一体化被认为是“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通过核心城市以资源、服务来加快毗邻区域的城市发展,而现今,随着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渐紧密,交通系统等基础设施也越发完善,从前以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的从属属性也变成了各个城市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共享属性。
2.“中心辐射态”形成原因及特点
(1)形成原因:工业设计是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种,始终处于和其他产业的紧密联系之中。[3]同时,新产业与新技术的进步也会极大地影响着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工业设计的产业特色,正是使其成为长三角产业形成合作协同模式的桥梁的原因。
(2)特点: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转型应是当务之急,有不少纺织服务业企业已经往我国中西部、东南亚地区转移,所以服务型制造已經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导向,而上海拥有服务业的优势,江浙区域拥有制造业的优势,工业设计产业则成为了融合两者的关键,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从科技创新方面来看,上海作为带动全国科创能力提升的龙头城市、科创中心,有足够的科技创新成果,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商用大飞机设计项目的研发、移动终端产品集成平台的研发等。在人才储备上,上海拥有13所双一流大学,具有强大的创新要素聚集、科研投入与高水平科技创新优势。然而尽管有如此强的科创能力,由于土地要素、企业重视度不够等主客观限制,科技成果在商业化、产业化中屡屡受阻。[4]根据《2018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数据显示上海在学术增长率上,排名较高,但就新兴技术的投入与产出上稍显不足。[5]
所以我们尤为需要打造优势互补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并将工业设计嵌入技术转化产业的过程中,实现以工业设计服务为基础的长三角实体经济一体化。
(二)上海工业设计服务的产业结构——产业维度:根据表2和图4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很明显,在194家实体经济被服务企业中,设备仪器产业和交通工具产业这类高新技术综合型产品各占26.3%和25.8%,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其次是电子产品和家电设计这类技术复杂型产品,占14.9%和10.8%。
根据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必然可以提出中国未来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以通过创新驱动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实力。所以,从表4-2信息所述,上海的工业设计服务对象产业结构已经开始趋向于高新技术和技术复杂型、矢口识密集型产品,这对于属于全国科创中心的上海来讲,是一种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手段方式。
1.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就长三角地区经济而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其面临着产业同质化竞争和经济转型升级等压力,所以,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体系便成为了引领长三角地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
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大幅度上升,大量产业开始向我国的中西部与东南亚地转移。传统产业转移后,长三角区域的加工制造优势消失,加之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而若在研发、设计、晶牌和销售等环节依旧存在短板,便难以在短时间内替代传统产业,容易导致长三角产业空心化。[6]
2.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作为处于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在装备制造业中,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产业门类都是最为齐全的,具有非常强的产业辐射力和带动力。[7]所以,上海更应在具有雄厚资源、具有发展工业设计优质土壤的产业中发挥作用,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度过产业转型攻坚期。
五、上海工业设计产业服务特点
根据图4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工业设计服务于长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都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担任。工业设计服务为上海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就上海工业设计服务职能、优势上来讲,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服务本地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是这—次上海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抓手,尤其在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上海本土企业更应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控,以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领导地位,取得核心竞争力。
从表4—2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工业设计服务对于本地汽车产业的投入,占到了19%,这与汽车产业在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密切相关的。—方面,汽车产业在上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布局——以“安亭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延伸中西部”的跨区域联动发展布局。[8]而另—方面,上海在汽车研发上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上海坐拥全中国最多的主机厂,根据百度地图POI数据,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公司达3600多家,研发人员以及资源都非常丰富,且高校资源集中,具有非常优良的人才储备。而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正以新的面貌步入全球价值链,以自主技术和原创品牌特征在国际上拥有新的竞争力。
然而,虽然上海汽车产业正热火朝天得为抢占全球汽车市场而努力,但因为软硬件资源、基础教育等原因,仍暴露了一些问题。
1.国际竞争力薄弱:虽然上海汽车产业在国内拥有足够的竞争力,但放之全球,其国际竞争力仍然比较薄弱,这和本地汽车产业大多为合资品牌相关,过度依赖国外的品牌和技术难以在全球汽车市场找寻缺口。
2.核心技术有待加强:虽然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集聚群研究中心已经开始形成,但核心技术仍依赖国外车厂晶牌,自主研究能力仍然较弱,以至于品牌特征仍以中低端为主。长此以往,难以获得全球汽车市场的话语权。
3.过度依赖国外引进人才:这与汽车设计基础教育在国内薄弱有很大原因。虽然许多品牌通过引进国外高端设计人才,来改善本土品牌特征,获得消费者的喜好,占领市场,但这种方法对于国内品牌并非可持续,无法形成真正的品牌DNA,市场表明这种昙花一现的品牌改造终究非长久之计。
(二)服务高新科技:我国正位于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时期。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等革命性创新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为工业设计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作为去全国科创产业集聚城市——上海,其在高新科技创新领域已经实现了高产出,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科技论文数量已占全国近20%,其年申请专利数量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9]就此次调研的数据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已经在全上海工业设计服务中占据了77.8%的比例,上海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视已经逐渐显现,服务性制造已经在这些产业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是将这些复杂中间品转化为实际产品,为大众所用的重要阶段。所以,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科学和技术创新桥头堡,应该充分发挥上海科技优势和研发优势,并以工业设计服务作为串联,结合长江经济带周边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以推进跨区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网络建设。六、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策略与建议
(一)发挥“上海设计”的品牌优势
1.长三角区域城市等级体系:长三角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即指在长三角区域内,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区域、城市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结成的有机整体。[10]我们可以发现,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中,服务范围会根据不同的城市等级作职能划分,整体会呈现圈层嵌套结构。一旦构建起成熟的城市等级体系,各个城市即会根据自身经济、产业格局特色等内容,来相应承担不同的角色。如上海与苏州在长三角区域中是区位优势最为明显的2个城市,设计服务数量之和已占长三角区域设计类服务总和的47.4%。而位于长三角边缘的县市则区位优势较差;在共同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区域也会根据各自产业结构的不同和特色,在设计服务上形成不同的设计产业偏向。如宁波则以装备制造业为主,支出年均增幅高达58%,在产业服务上以设备仪器、家电等为主。[11]
2.平台推广体系:作为“设计之都”的上海,逐渐以‘(上海设计”作为品牌,向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本地的工业设计服务,从新能源汽车、大型工程机械到生活家居用品、包装印刷等无一不成为其聚焦的产业对象。
为不断提升上海工业设计服务辐射能力,加强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推广,上海也积极营造产品传播平台,品牌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如举办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都使得其工业设计产业辐射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以营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一些行业机构如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也在期间发挥了作用,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来举办各种活动及比赛,如与上海木创工业设计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单位合作共建“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区域合作设计创新中心”等[12],都为‘上海设计”这张名片推广向长三角地区、全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3.知名设计公司体系:在‘上海设计”这一名片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明星设计公司,如木马工业设计公司、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等以及一些国外设计公司,如Frog、design affair等,这些公司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公司规划布局分布较广J拥有许多分部,涵盖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一些制造业发达的重点省市。通过空间布局来更好地将服务与本地优势产业进行对接,是让工业设计与实体经济更好融合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也将“上海设计”的辐射力遍及更广的区域。
4.明星设计师体系:为宣传‘(上海设计”这张名片,上海正通过各种比赛、展会、会议活动,来推出属于上海的“本地设计师”,而这些拥有明星光环的设计师,也正是‘上海设计”的明信片。如作为亚洲顶级国际设计盛事,“设计上海”每年会大规模展示来自全球的各类设计品牌,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不少‘上海本地明星设计师”,如张周捷,在“2018设计上海”展会上,以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来展示参数化设计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二)强化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在长三角的地位
1.上海工业设计服务于长三角地区:根据表4—1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工业设计产业服务对象,主要以江浙沪为主,占据了总额的60.4%。而安徽的比例仅在长三角中占0.5%,究其原因,或许是与安徽省的产业结构相关,在安徽,服务业还未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第二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2017年,第二产业占据GDP比重的49%;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了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如奇瑞和江淮等车企正引领安徽走向新的经济产业转型阶段。但安徽省的其他传统产业如金属制品机械、金属冶炼等,由于产业特性,無法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很好的连接。
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上海为代表,本土产业已经呈现由第三产业作为经济支柱的态势。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从侧面说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也不断细化。上海作为工业设计服务业核心聚集区域,其服务对象不仅是本地产业,也包括长三角经济带其他区域甚至延伸至全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而浙江和江苏则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这种制造业与服务业具备天生的产业凝聚势能,加上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完备,长三角将在这种产业协同联动下,形成新一轮的一体化进程。
2.上海工业设计辐射于长江经济带:根据表4-1所示,上海工业设计范围已经突破了三省一市的范围,在长三角以外区域的工业设计服务比例已达39.2%,国外服务占比也已经至5.4%,我们可以从图表中看出,上海工业设计服务已经形成从山东北京一重庆一广东的工业设计辐射圈,并仍有向外辐射的趋势。
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也是长三角区域中工业设计服务输入输出最为频繁的城市,所以在经济产业转型过程中更应成为引领者和排头兵,不断推进设计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建设。
在拥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通过工业设计服务将其产业化,将高新技术产业下沉落地,让实体经济受惠,正是上海近几年重点探索的一个路径,如建设“特色小镇”等。在一些重大项目工程中,上海也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如中国商飞研发创意设计和选型中心的建立等。
总结
工业设计在当今的定义已经完全突破传统的外观设计层面,当今,我们更应以“产业设计”的名称去称呼它,用系统论的方式,去考虑系统整体利益、方法、程序、技术和产业结构机制。[13]我们应该将本土的优势产业资源、设计研究所的研发资源、各类制造型企业的需求、以及工业设计服务公司的优势相结合,一起融汇至产业园区中,而这一产业园区,可以是实体的,如张江高科技园区,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长三角区域的设计创新,一种共享式的技术和服务平台。从这一层面上讲,只有将工业设计与研究型技术相结合,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才是未来设计的立足之本。
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无论是自身需要还是从所承载的使命出发,都必须利用技术资源优势、市场承载量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优势等方面来强化工业设计服务功能,顺应用户的需求层级变化和时代的要求,提高服务经济的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上海设计的引领和辐射功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解读[J]上海化工,2016,41 (10):7-8
[2]李湛,王晓娟,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制[J]上海经济,2018,(3):131-135
[3]秦彪,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模式研究[J]上海经济,2017 (04):48-57
[4]洪银兴,在同城化基础上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J]上海经济,2018,(3):122-124
[5]顾震字,2018国际大都市科技刨新能力评价[J]竞争情报,2018,14 (06):11-13
[6]禚金吉,魏守华,刘小静,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 (2):24—29
[7]王可侠,宏观紧缩背景下的泛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安徽与沪浙苏产业融合路径探讨[J]江淮论坛,2009 (01):27-31.
[8]曹永琴,应以智能制造引领上海汽车产业的高端化发展[J]上海经济,2016 (01):21-25
[9]曾刚,滕堂伟,落实建设新型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J]上海经济2018,(3):126-131
[10]陈柳钦,基于产业视角的城市功能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9 (01):44-49
[11]钟一鸣,方鸥,宁波市打造设计之都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83-484
[12]李卓然,浅谈设计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以上海“计立县”项目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3 (09):97-99
[13]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结构机制思考[J]设计,2013,(IO):15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