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法是治国之本,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标准。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当代青年的一个重要群体,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在法制社会不断建设,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法律素养的教育,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大学生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法治素养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如何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对法治建设问题的关注,主要在于国家立法和依法行政方面,很少有人会关注到国民法律素养尤其是高校学生的素养教育。很多的高校学生把认识的法律问题归结到刑事案件以内,认为法律问题似乎离他们很远。事实上每年发生的在校学生犯罪和校园犯罪案列不在少数。
1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
1.1法律观念淡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现在的大学生与过去相比,见识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多,接受能力也更强,然而当今社会诱惑也在变多,大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难以抵抗诱惑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近年来高校学生高智商犯罪案件增多,高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高科技犯罪活动,比如网络“黑客”软件案例。高校学生社会价值观扭曲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也成为高校学生突发性犯罪案件增多的原因,高校学生作案动机单纯,普遍对于“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不清晰。在法律权利义务面前,往往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而更注重与自身的权利,忽视应有的义务。
1.2对法律知识不了解
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不了解,或者是知道却并不知道怎样去运用,法律不仅仅是制约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更是维权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大部分大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最近引起社会关注的校园贷、裸贷,大学生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被不法分子压迫利用走向犯罪,甚至轻生。还有很多大学生利用假期打工,由于不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被老板欺骗压榨劳动力,有的严重超过义务工作时间,还有的甚至连基本工资报酬都得不到。还有的在他们踏入社会应聘工作时,不了解《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相关法律法规,在应聘过程中不了解合同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草草签字,以至于在后期的工作中权利受到侵害,而受到侵害后也不知道怎们正确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2导致大学生法律素质不高的原因
2.1法律教育力度不够强
大部分高校非法律专业学院未设立专门专业的法律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手段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高校学生的参与度低。大部分的授课老师只想着怎样去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只注重了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理念。不够重视校园系统的多维性,普法教育活动举办的力度不够大,在学生的社团中也很少能见到有关法律协会等集体活动。大部分学生也是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上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2.2大学生学习生活脱离社会
现在的大学生像是生活在象牙塔里,与社会严重脱节,平时接触的都是同学老师,严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经验,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这种情况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想法思维过于简单,容易轻信他人,没有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哪怕有人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也许会因为网络上或者电视上的一些负面消息,对我国的法治失去信任,产生了权利大于法律、金钱大于法律或者人情大于法律的错误观念,这种对法律的错误偏见,导致即使在现实中遇到了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情况,也不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2.3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所以父母双方的性格习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也同样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以及品德。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宝,父母对孩子宠爱变成溺爱,缺少对孩子的约束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孩子的自身,而不是问题的本身。很多孩子内向和孤傲,父母的溺爱让他们无所顾忌,缺少了有关人性和道德的起码标准,以至于在面对法律的红线时无法正常选择。而且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的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单,在意的是孩子的专业学习程度,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个第一,不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家长本身对法律知识也并不了解。很少家长能够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更有一些家长的法律意识淡薄,家长就是权威,形成无论任何事情绝对服从,甚至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不能教育学生,还容易产生逆反叛乱的扭曲心理,从而误入歧途。
2.4高校学生自身因素
我国目前高校在校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8-24周岁,正处于在生理和心理慢慢走向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意志力较差,很多事情分辨不清厉害,没有很强的自控力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遇到事情不冷静易冲动,做事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常常在学业、生活、家庭、就业或者恋爱的多种压力之下,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容易引发焦虑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人格。
3如何提高高校法律素养建议
3.1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法治教育的关键人,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意识都决定了法治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跟要注重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注重教课过程的趣味和实践的操作能力。大部分在校学生都处于心里发育不成熟阶段,没有足够的社会经历经验,意志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很多事情不计后果,分辨不清。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多是政治教师,这些教师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想教育理论,却没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很少能把法律知识真正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价值。所以高校必须组织专门经受过专业的法律培训,并有一定实践能力的老师,培养老师的实践能力。
3.2加强校园法治氛围的建设
学校组织应该重视法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依法治校,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校园氛围环境。首先,可以设置专门的法治选修课,不定时举行举行法治教育讲座,请专业的法律人员介绍实践案列;再次,可以组织相应的法律社团学校的社团很多,但有关于法律的少之又少。学校可以鼓励建立相应的社团,举办比赛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兴趣。
最后高校还应该严格执行制度,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平等的权利,“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遵守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制度所规定的义务,高校要做到对待职工和学生一视同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培养家庭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占据主导地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学生基本上一半时间是在家里,一半时间实在学校。所以提高父母的法治素养,法律意识非常重要。父母不仅要督促孩子的法治教育,更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法律意识,这样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外家长要增强家庭责任感,给孩子一个良好以及健全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孩子接受全面良好的教育。同时注意孩子的心理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正确的教育和疏导,避免孩子产生心理扭曲的情况,遇事后冲动,不考虑后果,触犯法律的底线,断送了美好前程。
4总结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国策,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推进建设的关键。高校学生是国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會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的希望,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所以高校的法治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且艰巨的工程,需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力量结合起来,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和高效的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输送新鲜的血液,国家才能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张凌(1993.08-),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春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5(03) .
[2] 戴中祥,证券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第一版)[M].长江出版社,2017.
[3] 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