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琴
【内容摘要】在“引—展—探—评”的“20+20”作文教学课堂模式中,“展、探”没固定标准,甚至有时合二为一,教师要灵活运用,运用主问题意识,力求学生展示以及问题共探,评价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展示与师生探疑这两个教学环节得到最大的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教学“20+20”时间安排淋漓尽致,达到教学有模式而无固定模式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展、探” 主问题 评价方式
“20+20”课堂模式分引:导入—展:学生展示—探:师生探疑—评:评议小结四个环节。因作文教学版块不同,教学环节“展、探”没固定标准,教师要灵活运用,“展、探”只是教学方式,目的是改变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被动性太强的局面,让“20+20”的时间安排得到淋漓尽致,达到教学有模式而无固定模式的教学境界。
怎样让学生展示与师生探疑环节充分运用?因写作水平的提高是细水长流的工作,教学目标不宜多,环节设计要精准,有“主问题”意识,一节课设立一个主问题,充分让学生展示、师生探疑,让学生有体验;评价多样化,打破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评价”位置,具体操作如下:
传统作文教学讲评常采用题目回放,评价综述,表彰优秀例文,师生共同欣赏,指出本次作文不足的模式,一节课涵盖了作文讲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内容处理及语言表达等版块,内容多而杂,学生吸收效果不佳,下次写作依旧暴露相同问题,这样的作文讲评课上是低效甚至无效。如果课堂上想让学生充分展示,师生探疑透彻,可提出一个主问题贯穿教学,课堂围绕主问题开展,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难点,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主问题”作文教学让教学目标单一化,将堂上作文写作过程依次分解,逐点研修指导,力争有所突破,以期能达成作文水平整体提升。
课例1:在《怎样说更有说服力》研讨课上针对学生在作文课上暴露的共性问题——说理不清,说服力不强,设立主问题“手机进校园利弊”,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掌握让言论更具说服力方法。以学生展示为主,学生自由辩论时,有条有理有据说服对方。做到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理由,即延伸一个问题“基于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让学生在校园内持有手机,但很多同学沉迷手机,影响休息和学业,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基于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有的学校严控手机,用金属探测仪严防同学携带手机入校,你怎么看?你对学校管理手机有何建议?”达到了“生疑—质疑—释疑”的教学过程,精心创设貼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预期达到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得到“言论具有说服力”的方法,这节课完全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逐步形成其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作文讲评课上,“引—展—探—评”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作文讲评课,提出一个学生在作文课上暴露的共性问题,设置主问题,课堂以学生自信展示为主可更好达到学生作文水平总体提高的效果。
一堂有效的作文讲评课应打破学生只写作,教师评价的单一作文评价方式现象,需增强对学生作文评价灵活度,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写作讲评课的主体作用运用在学生展示、师生探疑教学环节里引用多方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多样化、多层次的评价反馈中明白自身问题,并提出本次写作出现的普遍问题。
课例2:在《“北大屠夫”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做好示范评价、指导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让学生直观感知修改作文的过程、角度。然后同班互评:让班上同学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多小组互评,2~3小组组成一个大组,选一名组长汇总好互评后展示组内作文存在的问题(可运用多媒体),然后汇总问题进行筛选,目的让他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白自己的写作活动是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进展如何,真正从意识上唤醒学生回归到学习主体上。如何筛选好这个师生共同探的问题,教师要提前阅读学生作文,必要时还要“异师参评”(针对有争议的作文),从而在教师角度发现本次作文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本次讲评课把主问题焦点落在“如何做好审题立意”。
根据主问题,运用表格:
从不同的对象、行为、结果和原因去挖掘写作的角度,做到不偏题、不离题,再回顾前面学过的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取问题共探,确保学生能够一课一得以及评价多样方法,学生充分展示后增强对自身写作调控性,更加有针对性学习,展示出了“20+20”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
学生是写作主体,充分利用课堂“学生展示”、“师生探疑”的环节,设置主问题和评价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的写作问题由学生自主发现和探讨,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碧琰.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初探[J]. 文学教育(上),2013(12).
[2] 高文德. 作文评改应倡导学生参与[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