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承担着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任务,党建工作在新时期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本文在论述做好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并讨论提出可行性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党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已经占领了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学制模式有其独有的特点。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兴起,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做好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新要求。
一、做好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以基层党组织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鼓励从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根据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目前中国普通高等专科在校学生约为2 753.5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为244.30万人。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责任,如何更有效地做好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加强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为祖国培养更多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化人才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工作基础薄弱,队伍建设不重视
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繁重,要求高。作为承担发展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主要责任的二级党总支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对基层支部党政人才培养的忽视,专职组织委员“不专职”成为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的常态。党建工作多由辅导员或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兼任,在处理繁重的党建工作时还要兼顾处理学生日常管理的诸多事宜,精力有限。基层党组织党建机制不规范,再加上年轻的基层党建人员自身政治修养欠缺,未能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导致工作创新能力不足。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对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所需的科研、论文等学术性研究少于时间钻研,进一步导致基层党建人员心理疲惫,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学生党员发展模式受限,堡垒战斗作用不足
学生入党必须经历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支部大会讨论接收为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等步骤。一名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至少需要两年半的时间。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是“2+1”,或者是“2+0.5+0.5”。以笔者所在的系部为例,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在校学习,大三为实习期。学生在大一入学即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即面临离校实习,很难确保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效果。此外,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党性修养有所欠缺,部分学生对党的认识匮乏,入党动机功利化,从众色彩严重,很难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削弱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党建活动形式化严重
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多为“00后”,年轻的党员教师多为“90后”,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目前党员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多以集体学习、座谈会、研讨会、党课等理论说教和灌输式的教育为主。不能满足他们对教育形式创新性、多样化的需求。很多党建教育活动还停留在走过场层面、形式化严重,进一步制约了党建教育的成效。
(四)舆论引导欠缺,榜样力量不够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形式,高职院校学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舆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误导。受到高职院校学制的影响,多数学生党员入党即离校实习甚至毕业,与组织联系不够密切,教育管理不够,自身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受限。高年级中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在在校学生中的影响力降低,无法对低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干部等进行有效的“传帮带”活动。
三、高职院校二级党总支党建工作路径
(一)重视基层党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为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必须确定明确的基党建工作目标和管理方式,重视基层党建队伍建设。从支部书记、培养联系人到辅导员、班主任都应该对党建工作有充分的了解。高职院校党委要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热衷于党务工作的年轻党员教师担任基层党建工作者,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完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职业发展等相关管理机制,“专人专用”确保党建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
(二)完善党员培训机制,实现全员育人
完善黨员培训机制,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从辅导员、班主任到党员教师,全线参与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从学生入校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引导。作为党员教师,集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可以采取一个党员教师重点联系一个班级,关注一批学生,将党建思想融入专业课堂、职业发展,全面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系统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院党训班的基础上,根据二级院系的实际情况,可以联合关工委、各组织部门、教研室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学生干部一起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模范作用。
(三)创新教育形式,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党建活动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二级党总支要综合党员队伍年轻化,个性化的特点将传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联合学生或、团委等各部门将理论教育与志愿者服务、校外见习、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以笔者所在的医学系为例,结合专业特色,由教师党员带队,组织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组成医疗志愿者服务队,连续七年赴石门竹儿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理论知识、党的理论知识与为人民服务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为祖国培养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技能过硬的“大国工匠”。同时,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革命电影,党建知识竞答等方式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舆论引导,积极依托新媒体等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应该紧跟这一步伐。以笔者所在的医学系为例,在官网主页设立“党建工作”专栏,将党建工作与易班建设紧密结合,在易班设立“易—党团建设”栏目,对党支部开展的党建活动、教育成效予以宣传报道。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形势下,搜集整理积极投身基层防控一线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事迹,形成连续的报道,落实教育部开展的“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将文化成果通过易班进行宣传,在全系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在教工和学生支部党员同志中掀起“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对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党史知识的提升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嘉.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索[J].党建研究,2019(12):31-32.
[2]汤才,陈梦瑶,刘万裕,甘乃添,黄雄志.公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责任制三级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党史博彩,2020(3):43-44.
[3]赵峰松.“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索[J].辽宁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40-42.
[4]翟杰,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2012(8):22.
作者简介:夏诗敏(1987—),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