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乾 陈雪萍 刘会长 王利祥
结肠癌属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方式仍以手术为主,其中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及胃肠道干扰小和出血少等诸多优势,特别是对于老年结肠癌患者,可有效降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少有人们注意到术中的麻醉情况对患者的影响,且有多个研究表明,术中麻醉程度的不同可对肿瘤患者的心血管及免疫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时还会诱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更有甚者可降低预后,但麻醉深度却是1项可调控因素[2-3]。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免疫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老年肿瘤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80例,根据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9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深麻醉),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为(66.5±9.0)岁;ASA分级:Ⅰ级39例,Ⅱ级51例;BMI值19.5~31.6 kg/m2,平均BMI值(22.5±3.2)kg/m2;对照组(采用浅麻醉),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为(67.2±8.8)岁;ASA分级:Ⅰ级37例,Ⅱ级53例;BMI值19.8~31.2 kg/m2,平均BMI值(22.4±3.5)kg/m2。
①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病史、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诊断为初诊老年结肠癌患者且均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症;②所有患者麻 醉医师学会评定为Ⅰ~Ⅱ级;③所有患者排除心、肝及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所有患者排除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疾病;⑤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入手术室后给予心电监护等,并建立静脉通路行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依托咪酯0.15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苯磺酸盐注射液0.2 mg/kg;麻醉维持用药为瑞芬太尼0.2~0.6 μg/kg·min,丙泊酚4~8 mg/kg·h,持续泵入,同时调节丙泊酚静滴速度来控制麻醉深度,并以通过BIS值来界定麻醉深度。
研究组采用深麻醉(BIS值为35~45 kg/m2);对照组采用浅麻醉(BIS值为55~65 kg/m2)。
①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相关临床指标(MAP、HR、PH、PaCO2)的差异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应激反应指标(ACTH、E、Cor、NE)的差异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免疫功能指标(CD3+、CD4+等)的差异情况;④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标准[4]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后72 h认知功能的差异情况。
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应用放射及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
应用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为P<0.05;与研究组比较,#为P<0.05。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应激反应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为P<0.05;与研究组比较,#为P<0.05。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为P<0.05;与研究组比较,#为P<0.05。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后72 h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认知功能的差异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为P<0.05;与研究组比较,#为P<0.05。
结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而麻醉对于手术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且是围术期较为重要的一项操作[5]。合理有效的麻醉技术可为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诸多文献证实,麻醉深度亦是麻醉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中麻醉过浅可增加患者术中知晓及苏醒的风险,对患者的身心均会造成巨大影响,而麻醉过深则可使强烈抑制患者的 循环功能,从而引发苏醒延迟及神经系统损伤,更有甚者可造成术后POCD,因此如何确保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并探寻合理的麻醉深度,一 直以来是众多麻醉医师致力研究的内容之一,此对手术的安全实施及促进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6-9]。而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则是反映麻醉深度的有效指标,它通过结合频域、时域及高阶频谱参数,又经多重运算转变为1个直观的参数值,进而使复杂的脑电图变量 经简单的参数值体现出来,最终简明的反映出患者大脑的镇静深度,其中浅麻醉时的BIS通常维持在60左右,而深麻醉时的BIS通常维 持在40左右[10]。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免疫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老年肿瘤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实践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前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表明深麻醉更有利于患者循环系统及血气的稳定,分析原因可能为:①深麻醉可有效抑制机体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而导致的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应;②深麻醉可使患者呼吸加深加快,进而减少CO2滞留,促其排出,同时持续面罩吸氧可使PaCO2浓度维持正常[11]。
ACTH、Cor及NE均是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而本研究发现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表明在深麻醉下,患者的应激反应较浅麻醉更轻微[12]。同时发现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考虑可能与深麻醉可降低机体的神经兴奋性,从而减少了体内类固醇及儿茶酚胺等物质的产生有关,最终减轻了应激反应及免疫抑制程度[13]。
POCD属术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以记忆力减退、精神失常及人格变化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而术后3天内是POCD的发病高峰,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POCD的发生率可达88%[14]。而本研究结果发现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而手术后72 h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表明深麻醉更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POCD 的发生率,考虑可能与深麻醉可降低患者脑代谢进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有关[15]。
综上所述,深麻醉对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改善其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同时还可减轻免疫应激反应并降低POC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