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玉 刘玥婷 林海婷
(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 401114)
“乡村文化振兴”是2017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个振兴”之一,是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农家书屋作为一项专门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文化惠农”工程,不仅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途径,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十年来湖南省内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现实状况,了解其成果与不足,寻求这项工程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新的机遇与发展途径。
调研小组以湖南省农家书屋十年建设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前期通过在知网、万方等数字资源平台上查询数据,结合湖南省经济白皮书进行整合分析,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选定7市21村,制定了合理完善的调查方案,并且在中期利用暑期时间深入湖南农村实地调研,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4份。后期通过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并对深度访谈、现场走访等视频、图像和文字资料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发掘农家书屋发展十年的成就和问题,对其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项目小组以湖南省为调查对象,根据湖南省各州县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将湖南省内的各个州县分为四个层次:人均年收入24 210元以上、达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发达地区”;人均年收入9 071元~24 210.21元、达到农村人均收入的“中等发达地区”;人均年收入3 026元~9 071.46元、低于农村人均收入的“欠发达地区”;《湖南省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中公布的贫困地区名单[1]。根据所划层次,在每一层次中选取一个区(县)作为代表,每个区(县)抽取2~3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
在万方、知网等数字资源平台查找农家书屋近几年的研究数据和相关情况的文字材料,为小组实地调研和后期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查找国家统计局近几年发布的湖南省的人口、经济相关的官方数据,为小组进行研究对象的分类等前期工作以及后期的实地考察提供便利。
在确定调查路线和具体的考察对象之后,调研小组深入湖南省农村,对农家书屋的建立、规模、运营、管理、藏书、利用率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
在实地调研中,调研小组对村民和相关村干部进行了深度访谈,组织小范围座谈。除此之外,还对实地调研过的村子再次以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确认,保证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对部分无法进行实地调察的村子进行电话访谈和异地见面访谈,深入了解农家书屋的相关情况,为团队调研提供充足的数据。
小组根据前期搜集到的电子和文字材料以及官方数据,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以问卷方式来调查经济水平、学历、职业、阅读爱好、图书类型等因素对农家书屋项目的影响;并为每个村子设计一份调查员表,记录每个村子的总的情况,为后期的统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本次实地考察,一共调查21个村。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农家书屋基本建设和管理情况如表2。在小组调查的村庄中,有25%的村庄根本没有农家书屋,有33.33%的农家书屋没有挂标牌。按国家要求建立了农家书屋的村庄把书屋地点大都设立在村委会,书屋面积在45m2~60m2之间,大部分书屋图书数量都在1 000册以上。采访发现,每年都有政府下发的书籍对其书籍进行更新和完善。但即使如此,仍有不少已经建立的书屋不完全符合国家统一标准,超过半数的书屋只提供了少量或没有提供报刊和电子影像制品,有部分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不少于1 000册”的目标,阅读种类和阅读形式都很单一化。从基本建设来看,经过十年发展,书屋项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至于书屋管理情况,如表2所示,近75%有书屋的村子里,只有53%是管理比较规范的。其中18.18%的书屋没有专人负责管理,45.45%的书屋管理员是村委会的人兼任,仅36.36%的书屋有专门的管理人负责。与此同时,尽管76.92%的书屋有面上的登记借阅的制度,但大多都只是个形式,存在大部分书有借无还的情况,所以完善借阅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藏书建设上,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大多数农家书屋对藏书没有自觉地规划,少数农家书屋会根据自身情况对书籍种类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如团湖村受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有关荷花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等农业类的书籍较多,约占书籍总数量的20%;永明村因经常在书屋组织党员活动,因此有关党史等相关内容的书籍较多,约占书籍总量的10%。这些农家书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双管齐下,不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值得其他村借鉴。
表1 湖南省农家书屋实地调查情况表
此次我们的受访者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总人数的24.06%,4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33.69%,18岁至46岁的中青年仅占42.24%。被调查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0.78:1,数量基本持平。受访者学历以中等学历为主,其中小学至高中学历者共占78.33%,初中学历占比最高为36.36%。受访者的职业主要为打工和务农,少数是教师和村干部。
综合调查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村民对书屋的利用程度和书籍选择方向,进而对农家书屋的运营情况也产生了影响。其中学历直接影响读者对农家书屋的认知,但并非是学历越高使用率越高。高中学历群体对农家书屋的使用率最高,去过农家书屋的比例达到58.73%,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学历群体或在外读书或工作,所以目前小学至高中学历群体是农家书屋的主要服务对象。
目前的主体读者对书屋的利用率并不理想。在受访者中,去过农家书屋的仅占57.66%。农家书屋只是空有形式,没有在村民中间实际发挥效用。部分村因为地理环境和书屋的位置原因造成没有人来看书,如天台村。这类书屋政府每年拨的书都几乎没有拆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什么很多农家书屋的书籍外表陈旧,书心却是崭新的,就是因为长时间未更新且无人翻阅。
但也有例外,如金钩山村因为看书的人多,书籍会不定期更新,而且会与村民建立微信群,通知大家关于书籍更新的情况,这种通过网络来联系书屋与村民的方式值得借鉴。
表2 农家书屋基本建设和管理情况一览表
在调查的所有地区里,月桂社区是文化建设的典型社区代表,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站作为文化传播点,其中陈列着大量的书籍供人借阅。经调查,他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每天进行轮岗值班,文化站里有书架、书桌,并配备了电脑。据工作人员说,每天都会有学生来这里看书写作业,社区也会经常举行文化活动,风采展示墙上也布满了跳舞等文娱活动的照片、学生的诗词作品等。相比较我们所调查的其他农家书屋,月桂社区文化站整体建设比较好,而且管理制度也有独到之处,项目整体比较成熟,为我们对书屋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湖南的现状是基本将书屋按国家的书屋数字标准来建设,并没有将这一项目纳入乡村文化振兴的整体目标来思考,没有充分鼓励各级政府将书屋项目和国家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各级项目配合起来,将书屋彼此联合起来,因地制宜,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丰富乡村文化建设,因此各地书屋发展情况不够理想。
首先,虽然大部分村子按照国家的政策设立了农家书屋,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且不少书屋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建立,设施不够完善,图书数量少,种类单一,形式单调。其次,绝大多数书屋从未举行阅读或文化活动,对村民毫无吸引力。另外,大多数书屋宣传不到位,调查发现有14.4%的村民根本不知道本村有农家书屋,加上有些书屋设立的地点极其偏僻,根本不考虑村民是否方便,导致书屋形同虚设。
由于书屋并没有行政编制,导致无专人管理,借阅制度混乱,图书缺失现象严重。有的村书屋管理由村干部兼任,有的根本无人管理,书屋难以为继。而且从村民反馈来看,很多书屋没有标明具体的开放时间,是不定时开放的状态。这种管理层面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根据调查的情况,大多数书屋建设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毫无本土特色。即使有的村子本身拥有文化遗产或民间工艺等特色文化,在农家书屋中也毫无体现,这是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单纯的纸质书籍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村民的需求。而且随着国家乡村发展政策的推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村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要真正执行对农家书屋的推行,就要想办法提高书屋的吸引力。
2008年全面推广的农家书屋项目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化基础,天然契合这一战略全面振兴乡村文化的布局。但我们调查发现,经过十年发展,农家书屋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因此,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调研,根据不同村落特点和村民文化程度,充分利用本地所有文化力量,协同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且更有操作性的乡村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农家书屋和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有机融合。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的核心项目之一,目标是为贫困地区乡村民众提供制度化的文化支持,促使地区文化繁荣。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组在《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的。它是新的针对乡村文化繁荣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文化在乡村传播的新阵地。换言之,这两个项目和农家书屋一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从各种角度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因此三个项目是完全可以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一方面,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能够为农家书屋提供发展方向、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以制度化、常态化的活动激活农家书屋;另一方面,农家书屋能够为这两个项目提供发展的基础,保证文化活动效果的切实深入和长久性,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日常化和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在我们的调查中,月桂村将村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了农家书屋常设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可以兼任农家书屋管理,提高了文化推广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文化站能够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其中包括大量阅读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阅读书籍、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书屋的利用率。应该说,月桂村在探索农家书屋与其他项目的结合上走在了前面,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农家书屋本土化。书屋应该与本乡历史文化特色紧密结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在国家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格局下,乡村民间文化特色最终会成为重要的文化崛起点。农家书屋本土化、日常化、特色化,一方面能够和乡村文化振兴其他项目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本乡群众文化自豪感,增强书屋吸引力,和本土文化发展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湖南不少村落有乡村传统工艺振兴、农耕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等特色项目。应该鼓励各级村政府,结合本土实际,不仅是书屋活动要与本乡文化特色有机结合,书屋藏书也要体现这一点,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农家书屋,才能够更好地吸引村民阅读和参与文化活动,才能够真正留住乡愁。
具体来说,书屋活动可以通过设计,帮助本地村民甚至游客更好地了解本村的文化遗产/建筑特色/传统工艺;为本乡的文化特色在书屋设置专门书架等。要让文化的传播从身边开始,让书屋成为本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非“千村一面”。
要真正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激发群众阅读的兴趣并非易事,不能只靠兼职的管理人员来带领,而是要充分利用附近中小学教师、新乡绅、本地大学生假期返乡志愿者和掌握民间文化资源的乡土文化人才,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将农家书屋的活动常态化,让阅读日常化。
(1)阅读的日常化需要本土教师配合管理人员来激活带领。教师在带领阅读上有天然的便利性。从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对少儿读物、绘本,还有教学辅导书类的书籍需求很大,农家书屋完全可以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等学校进行合作,把农家书屋推进课堂,鼓励教师向学生积极推广宣传农家书屋,例如与语文课相结合,利用好农家书屋,把它变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的主要完成地点,定期组织亲子阅读,实现“老师带孩子,孩子带大人”。一方面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培育农村有文化有素养的新一代;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将阅读推向大人,最后形成人人乐于读书,主动读书的良好氛围。
(2)书屋活动的常态化离不开新乡绅、本地大学生假期返乡志愿者和其他乡土文化人才。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阅读频次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关系,受过高等教育的地方人才既是阅读的榜样,也是领头羊。
因此,书屋日常化不能仅仅依靠本乡教师,还要团结起新乡绅、本地返乡大学生。新乡绅主要是指“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农村文化和社会精英,是独立于国家系统之外具有知识和文化上的独特优势和明显的道德优势、社会声望的农村精英分子”[2]。新乡绅长居农村,拥有知识文化和道德声望,十分适合担任日常书屋活动的带领者。
本地大学生有知识、有眼界、有热情,他们本身就是读书的受益者,对读书受教育认同度高,大多数愿意成为志愿者,让更多的乡村孩子、同龄人得到更多机会。且大学生一年有两个假期,长达三个月,如果书屋认真组织,合理利用这一人才资源,大学生志愿者将会成为书屋活动常态化重要的生力军。
另外,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中的一项就是要求深入发掘农村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人才。农家书屋应该也要利用好这项工程的人才资源。重大工程培育的乡土文化人才扎根本土,了解本土民间文化,非常适合定期带头组织文化活动,和书屋合作,开展民间文化讲座、进行民间艺术的群众实践。
(1)农家书屋应该在切合本土特色和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起电子阅览室,丰富知识载体,增加有声可视读物。在“宽带中国”战略等大力支持下的农村,不应该局限于纸质书籍的限制,要积极引进以有线、无线的各种信息网络为平台,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呈现手段的图书资源。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村民提供数字阅读设备,以新技术、新形式来带动村民积极性,提升村民阅读的便利性,引导村民的阅读方向,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
(2)农家书屋应充分利用 “中国农家书屋”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建立各省自己的“农家书屋”地方公众号,形成“中央带地方”的新媒体网络体系。
目前的“中国农家书屋”官方公众号和中国农家书屋网主要都是以发布相关资讯和政策为主,其使用功能上较为单一,没有真正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们建议:首先,除了官方总公众号之外,各省农家书屋可以建立自己的地方公众号作为传递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相关资讯的窗口,进行书籍推介和活动推广。这一点可以效仿杭州市已建立的“农家书屋”公众号,其文章新颖、可读性高、科普性强。同时他们开设了 “你点我买”栏目,村民只要在该页面提交借阅需求、个人信息和地址,工作人员就会将采购的图书直接送到提交者所在的农家书屋。且“中国农家书屋”官方公众号上除了发布相关讯息,还可以整合各省公众号信息,实现资源和工作交流,让其可以相互借鉴与参考。
其次,在各省地方公众号上,都可以发布每月、每季和每年度本土农家书屋借阅书籍排行榜,用以带动各地读书热情,适度引导阅读方向。且“中国农家书屋”公众号还可以将各省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之后进行公示。同时在这些平台上还可以附上“豆瓣图书榜”或“亚马逊图书榜”这样的大众阅读数据,给予村民以参考,引导村民的阅读。
(3)农家书屋之间,以及当地学校、市区大学、县、市图书馆应该建立起电子资源合作关系。
首先,农家书屋之间应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状联系,进行电子资源共享和纸质书籍循环流通。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扩展本地乡民能接触的书籍种类,同时也提高了每一座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整合。具体来说,可以将中国农家书屋网作为全国各个农家书屋的信息、资源交流站点,在网络平台上将各个农家书屋联系起来,搭建起数字化农家书屋,提供书籍电子版的免费下载或限时阅读,实现与时俱进,最大程度上为农民阅读提供便利。
其次,农家书屋和本地中学、大学图书馆,市图书馆等文化资源应该打通途径,建构起畅通的图书网络系统。各上级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向农家书屋部分开放电子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寒暑假下乡,与农家书屋合作开展活动,为农家书屋提供人才资源,引导本地群众阅读。
(1)创新落实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图书损坏赔偿制度。首先,考虑到目前书屋不可能设置专门的行政编制,我们认为设定灵活创新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也就是专人和志愿者配合管理。管理人员可以由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项目的行政人员兼任,同时书屋的管理可以作为假期实习提供给假期返乡大学生和本乡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这样可以减轻书屋兼职人员的管理重担,解决书屋开放时间和村民工作时间的冲突,同时给本乡人才提供了解书屋,利用书屋资源的途径。这一点月桂社区已经实行,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效果良好。
其次,根据调查中发现的书籍缺失严重,长期不归还、不保护的行为,制定严格的书籍赔偿制度、建构有效的书籍催还手段十分必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金钩山村不仅建立了完整的书籍归还制度,村干部还建立了村“微信群”,直接用这个群进行书籍管理,有不良借书行为时就在群里点名“@”此人或其亲属,催还催赔效果突出。
(2)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落实责任制。从调查来看,不少书屋的管理完全是放任自流,书屋荒废也源于此。要让书屋得到持续性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按时对各村的书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将书屋的建设纳入村干部、负责人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的范围,明确责任范围,及时进行有效评估,不断完善书屋建设工作。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建设十年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项目早期的模式早已不适应现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农家书屋需要改变现状,与时俱进。当下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中提出,要在2022年达到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3.6%,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农家书屋项目的更新与发展。书屋风雨十年,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参考,愿农家书屋前路开阔,不负国家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