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郭超然,董 欣,郭淑婷,张丽珍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体量规模最大,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在这一阶段,要教育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的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教育的教学系统有4 个基本要素:教师、教材、学生、教学媒介[1]。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首先,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多样化;其次,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同时,大学生越来越要求课堂教学的有趣味性和时效性。因此,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的需求。
目前,国内针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主要有:一是通过精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颠倒传统教学流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2];二是将课堂时间均分给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对分课堂”[3];三是借助线上的慕课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学习的“慕课课堂”[4];四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讲评文献来加深对课堂的理解,增强主动学习意识的“文献介评”[5]。不难看出,这4 种教学模式都是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模式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提出了一种名为“讨论式文献介评”的课堂模式,并将其应用到了“食品营养学”的课程教学中。其核心理念是: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探索学科前沿动态、培养独立创新的新时代大学生。文献介评的最大优势是弥补大学生理论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目前9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而文献介评可以针对性地开拓大学生理论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个人感兴趣领域的学者和科研院校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继续深造的研究方向。此外,对于课程评价,采取“促进学习的评价”[6]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把“健康中国”定为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战略,进一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保证人体的健康,必须要重视对营养物质摄入的控制。因此,掌握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检测,了解人体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研究营养素等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了解营养与膳食的问题,对于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食品营养学”课程满足了这一需求[7]。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十大主干课程之一,内容广泛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社会性。由于学时数、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等诸多教学因素的影响,使传统“食品营养学”的教学长期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8],所培养的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经验明显不足。
在2019 年春季学期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的“食品营养学”必修课程中,首次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该专业学生共39 人,课程设置为每周上课1 次,连续2 节,每节课50 min,实际讲课16 周。将每节课分为35+15 的模式,前35 min 为教师的讲授时间,后15 min 为学生讲解文献的时间。第1 周为示范周,选出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汇报;中间14 周为正式讲解周,学生按照次序依次讲解;第16 周为教师的文献汇报周,由教师整理总结所有内容,集中总结回顾。
在开课之初即布置文献介评作业,由教师说明本学期重点章节内容,要求每位学生参照重点章节查阅相关的研究性论文一篇,选取同一章节的学生自动成为一组。精读文献后,每位学生整理制成PPT,对文献的内容进行介绍和评价。文献介绍要求对作者基本情况、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材料和方法、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较详细的介绍;文献评价部分要求对论文的优点和缺陷、对自己的启示和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PPT 制成后进行组内讨论修改,并向教师汇报组内情况,同时教师给予指导建议。在每次课堂上,由教师随机抽取该组2 名学生上台进行文献介评并回答教师和学生所提问题,组内其他成员可给予补充。结束后由教师对讲解进行点评,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2 位学生的平均分即为该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另外,讲评的学生需根据讲解内容出题3 道(一般为选择、填空、判断),作为期末试题的部分来源。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即在第17 周上交作业。文献介评作业的文件由PPT、文献原文、试题组成,以“姓名+学号+章节+文献名称”命名,统一发送给任课教师。另外,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等相关国家政策,把知识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引导教育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开设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课程,下设人体体格测量实验、食物营养价值评价、大学生三日膳食调查、一日营养配餐及评价等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基本流程见图1。
图1 基本流程
文献述评作业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采取百分制,占总成绩的20%。评分时主要从文献质量、讲解情况、PPT 制作、问答及补充、作业反馈这5 个方面进行评分,表现突出者,可适当给予3~5 分作为奖励分。 此外,讲解学生所出题目会作为期末考试中题目的重要来源,占总试题分数的10%。
评分细则见表1。
在选择文献时,采取鼓励式教学[9]的方法,旨在通过合理的奖励和表扬制度,从各方面给予表扬和激励,以推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故在文献的选择时间上放宽要求,学生可在讲解前更换文献。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推荐影响因子高、有代表性的文献以供学生参考;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讲解时给予文献质量高、讲解思路清晰且有条理的学生适当奖励加分,以促进学生讲解的积极性。为了评价教学效果,将学生最初上报文献的初表与课程结束后的终表进行统计汇总。
表1 评分细则
文献来源统计见表2。
表2 文献来源统计
由表2 可知,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影响因子和难易程度适中的文献,核心期刊是学生最主要的文献来源,且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于第一章的“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三章的“脂类”、第四章的“碳水化合物”。不难看出,这些内容相对比较基础且贴近日常生活,相对较易入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着更换文献的情况,但一般是在同一章节内进行更换,兴趣点比较固定(见图2);经过鼓励式教学后,可以看到三大类文献种类中SCI 的数量显著增加,核心期刊数量基本不变,普通刊物的数量减少(见图3)。梳理上述结果可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选择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文献更换为SCI,有选择普通刊物的文献更换为核心期刊,其总体趋势是由难度相对较低、影响因子较小的文献向难度较高、影响因子较大的文献转变,鼓励式教学的成效显著。
文献章节选择更改对比见图2,文献难度更改对比图见图3。
图2 文献章节选择更改对比
图3 文献难度更改对比图
通过研读文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常用研究方法和获取研究思路,同时快速洞悉学术界名家的学术动态。SCI 等具有难度的文章,大多简明扼要、含金量极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科前沿状况,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此外,研读SCI 等外文文献可以学到英语课之外的专业英语,有助于引起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兴趣,也有助于学习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
对2016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学生进行选择项式调查问卷,共发放39 份调查问卷,收回39 份并有效。其中,对是否了解课程改革思路、是否支持教学改革、是否适应教学改革、是否愿意投入更多精力,以及对课程效果、形式、氛围、考评制度等分别设问,并下设A、B、C 共3 个选项。同时在问卷结尾处设立意见栏,让学生开放式地提出意见。问卷采取匿名形式,由课上统一发放,统一收取,公正公开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问卷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2016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次教学改革表现出积极态度,其中85%的学生对教学改革思路了解;64%的学生对教学改革表示支持;2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75%的学生表示适应教学改革;33%的学生表示愿意为教学改革课程花费更多的精力;62%的学生表示跟其他课程花费一样的精力;64%的学生认为此课程比其他课程学习效果要好;97%的学生对该课程持正面态度。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增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发了学生对科研领域的兴趣,又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的热情。
表3 问卷结果
通过此次讨论式文献介评课堂教学改革,很多学生对于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对此次教学改革支持度较高,一位上台演讲的学生表示:“我觉得这个教学改革的方式挺新颖的,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个形势确实让那些认真做的人可以收获到很多东西。”另一位学生也表示:“学生讲文献能拓宽知识面,能了解前沿科研课题,培养科研兴趣。”也有学生提出建议:“感觉对上台讲解文献的学生有较好的作用,文献难度过大的话对其他学生用处不大。”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积极性,认为自己通过讲解文献收获很多课堂外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对此次教学实践有着自己的思考。
很久以来多数学生对课堂兴趣不大,一是因为大学课堂的知识点分散,对学生的影响力降低;二是学生的目标降低,考前复习成为很多学生通过考试的常态。学生与课堂之间联系不深,与教师也没有交流,教师一味讲解并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单凭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也无法建立起与学生之间强有效的联系。
此次教学改革通过讨论式文献介评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到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本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也加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减少考试前集中复习的压力,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演讲、PPT 制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升,在精读文献的同时将其总结概括,既了解文献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和课堂质量得到整体的提升。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重点介绍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及相关实用知识的课程,学科知识丰富、与生活的联系度较高,但同时“食品营养学”也是各分支营养学的基础,与学科其他课程交叉度也较高,教师很难讲出新意,单纯讲述也很难使学生记住课程的重点。此次教学改革为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讨论式文献介评的方法是对“食品营养学”教学的一次革新,也是对新型教学实验的一次试水,从学生的反映来看,此次改革有效改善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内容难理解等问题。
“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的课堂很难面面俱到地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此次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前沿和研究方向,同时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教学改革实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的实践与学生的反馈,发现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首先,文献讲解的时长问题,很多学生第一次进行文献讲解,对文献的内容把握度不够,没能进行有效删减,导致讲解的PPT 上实验背景或实验过程内容过多,讲解时间过长。有的学生将文献中的所有步骤添加到PPT 上,PPT 上文字过多使其他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虽然讲解详细但使其他学生因为接受的内容过多更加难以理解,影响了课堂效果和课程进度。
其次,有些学生选择的文献难度较大,课堂短时间的讲解无法使聆听的学生完全理解,使文献介评过程的形式性大于实用性。一方面,由于讲解的学生没有经验,虽然精读了文献但在讲解过程中无法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另一方面,由于一味地追求文献难度,导致了听讲的学生难以理解,不得要领。
第三,由于课时的限制,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到上台进行文献讲解的过程,另外因为采取自愿选择章节进行文献阅读的方式,每一章节的人数分配不均匀,部分学生没有上台的机会,可以考虑改变学生上台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上台讲解文献的机会,可根据各小组人数成比例地进行人数抽取等。
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知识误区,让课堂在学生的讲解下焕发了生机。这一结果表明,讨论式文献介评的课堂改革是合理有效的,其对加强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此次实践也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讨论式文献介评的教学模式,并且将其延伸到更多的课堂上去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