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
(贵州省清镇市中医医院 内二科,贵州 清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该病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容易被患者忽视[1]。如果患者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感觉障碍,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残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且对患者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因肢体失养致肢端发凉、麻木、溃烂,应以活血通络、调补气血、消肿生肌为主[3]。本文将对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在2016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选取7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90 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A 组,另外390 例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的患者纳入B 组。A 组:男216 例,女174 例,年龄43~62 岁,平均(52.57±8.68)岁,病程4~13 年,平均(8.37±3.19)年。B 组:男224 例,女166 例,年龄44~63 岁,平均(53.18±8.24) 岁,病程5~13 年,平均(8.65±2.96)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A 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治疗、微循环改善治疗以及营养神经治疗。
B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药方组成为:桃仁10 g、桂枝10 g、乳香10 g、没药10 g、蜀椒10 g、红花10 g、当归30 g、川芎10 g、制川乌30 g、制草乌30 g、威灵仙30 g、伸筋草30 g、透骨香30 g、川牛膝30 g。取5 L 水,加入1 剂中药,浸泡20 min 煎煮,沸后再煎煮1 h,将其煮好的中药导入木桶中。待中药液温度降低至40 ℃左右时,患者将患肢充分暴露,并将其浸泡于中药液中。每日1 剂,熏洗2 次。1 个疗程为10 d。
两组均治疗2 个疗程。在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疗效标准:经治疗后,患者的自觉麻木、疼痛等各临床症状消失,即为效果显著;患者的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即为病情好转;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病情好转)/患者总例数×100%[4]。
满意度: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问卷表总分60 分,50~60 分为非常满意,35~59 分为一般满意,低于35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患者总例数×100%。
用SPSS 21.0 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结果显示,B 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 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结果显示,B 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 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西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患者机体糖代谢紊乱基础上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因为微血管受到损伤、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导致神经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导致神经细胞受损,进而减慢了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认为该疾病因消渴日久、气血阴阳失衡、筋脉失养所致[5]。阴虚致内热,热熬津液,致血粘为瘀,气虚致运血无力,致血瘀生成,导致静脉阻滞不通,终致疼痛。气虚致阴寒,四肢无温养,即生凉、痛、麻木之感[6]。
在本次研究中,与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加以中药熏洗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患者满意度更高,表明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式被患者高度接受[7-8]。中药方中桂枝辛温,善祛风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当归、川芎、蜀椒活血通络、温经散寒;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川牛膝祛风除湿、舒经活络。
采用中药熏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传统药物治疗的依赖性[9],减少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通过熏洗能够直接对患者的皮肤产生作用,患者机体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进入血液;且药物不经胃肠消化酶的分解,因此,药效发挥快,毒副作用小。熏洗治疗中的中药液温度在40 ℃左右,中药液散发的热量有利于患者患肢血液循环的改善[10]。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该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