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二岗
摘 要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教师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入数学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定位,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但是,部分小学教师还不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对此本文将以问题情境创设为核心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97-01
抽象性强且逻辑思维严谨是数学的特点,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小学数学基础性强,且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其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便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游戏问题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探究兴趣,小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内容时应当注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进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当下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将学生内心所想与问题情境教学融合在一起。此时,教师还应仔细排查这些信息,并从中选取真正对数学教学有益的信息,将单纯吸引学生注意力却对数学教学没有任何好处的信息去除。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法为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例如,低年级段学生具有思维能力不强,计算能力较差等特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带有圖片背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图片获取数学要素,从而完成数学学习;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大,数学思维能力也比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与往日不同,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具有对周围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因此教师不必再用趣味性较强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平行和相交》一课时,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中两个相邻的墙面,并向学生提问:当两个墙面下面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其中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平行和相交》有一个认知,之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与《平行和相交》有关的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将每6名学生分为一组,并要求学生找出教室中符合平行、相交位置关系的两个物体,哪一个小组找的多,哪一个小组就获胜。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将会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相交》的理解。
二、通过不断分析思考,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通过不断地分析思考,可以发现:数学问题的结果是唯一的,但是解题过程却可能有很多种。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很多种解法,问题内容包含颇多数学知识。教师提出开放性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发散数学思维,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法,并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解题办法,避免学习目标的局限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最简便的解题办法。
例如,在学习《加和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王老师想写毛笔字,于是想去商店购买一些笔墨纸张。商店中有质量较好一点的毛笔45元钱,质量稍差一些的毛笔20元,墨水26元,质量较好一些的纸张每张2元钱,质量稍差一些的纸张每张1元钱。如果王老师只带了100元钱去购买这些商品,你们能算出几种购买这些笔墨纸张的方案,分别是什么?通过创设这种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方案。
三、立足于学生的数学认知,创设冲突强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刻意灌输无关,而是通过自主探究得来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正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的方法之一,问题往往产生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创设与原有知识冲突性较强的问题情境,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给班级中的47名学生按照红、黄、白的顺序依次发放小球,并且小球上的号码也应是顺位排列的。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小球的号码,教师则可以说出此号码小球的颜色,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每一次都能说出准确无误的答案,而这就与学生以往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才能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茵.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6):346.
[2]董海威,张秀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