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婷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积极探索世界的成长阶段,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应抓住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的特征开展教学设计,有效激励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教具学具的运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学,所以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引言:在传统的教具学具使用的模式中,通常是教师将教具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同时加以教师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因为教具的数量有限,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更无法体现教具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教育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制作并动手操作使用学具,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具展开教学时,要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具和学具的作用在课堂中作用充分发挥,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1.1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使用教具学具,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例如,老师在教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时候,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一把尺子。首先,老师让小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纸、笔、剪刀等学具制作需要用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因为需要丈量不同长度的物体,我们要使用不同刻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单位有毫米、厘米与分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毫米就是1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随后,由同学进行分组讨论后,每位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尺子;最后,老师请学生将制作的尺子以及对于测量及测量单位的认识按小组进行分享展示。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能迅速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生生互助、全员参与的模式不但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更是让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进而培养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1.2促进小学生抽象概念理解
小学时期的学生处在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数学知识和抽象概念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可以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具学具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转换成比较形象、直观的实物,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老师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书本和练习本哪个封面比较大?”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备好的卡纸覆盖在课本上,剪出一个和课本一样大小的卡纸;然后,老师指导学生把卡纸剪成同样大、同样多的小卡纸;最后,让学生将小卡纸全部贴在课本上。这样就会使抽象的书本与练习本大小封面这样一个比较,变成一个更加直观的小卡纸比较,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理解和掌握到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让比较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充满生机,还能让小学生认识到面积是能被测量的,同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
1.3提升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思维的发展是从动作中开始的,一旦切断了他们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那么,就会让他们的思维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学中学具的科学合理运用,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这也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创新的主要产生是学生需要发现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小学生利用教具学具开展学习活动,是他们在自主学习、探索以及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小学生应该是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来呈现的。小学生按照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主动进行学具的制作和操作,然后再由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高效发展。
2.1指导小学生自主制作教具
對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年龄小,因而具有非常强烈模仿心理,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经过鼓励学生当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准备教具学具,来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小学生在自己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和收集制作教具学具的基本材料,是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更加重视数学这门学科。让小学生自己去判断材料是否适用,是可以让他们的感知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小学生在按照教材去制作教具学具的这种过程中,其实也相当于是他们在进行自主预习的一个过程,这种预习是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前参照课本内容,动手制作出自己所认为的四边形,经过学生在纸板上画出的四边形,让他们对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产生初步的认知。老师在课堂上再次讲解四边形时,小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制作中已经对四边形有一定的感知,从而加快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速度。
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自己动手操作时产生的思维能力,要比不动手时产生的思维能力强太多,老师也可以抓住这样的规律,来科学合理的指导小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展开他们自己思维的探索。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纸张制作出一个长方形的学具,然后让学生将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放在制作出的长方形的学具上,然后数一数、排一排一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经过这样的方法,来让小学生深入思考这个长方形主要包含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具学具的制作是可以让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推动着他们全面的发展。学生在制作教具学具时,老师还可以加入奖评机制,对教具学具制作非常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制作欠佳的学生给予鼓励以及建议,以此来激励小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学具的积极性【2】。
2.2引导小学生使用教具学具
在小学生制作完成教具学具之后,老师要让学生制作出的教学具,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不能让学生认为教具制作完之后就没事了,就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而是应该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怎么合理正确使用教具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教具学具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自主使用教具来不断的探究,发现更多的三角形,进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几大分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教具,是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实现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体会在学习中游戏、和在游戏中学习的良好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制作教具学具和学习带来的乐趣。一方面,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当老师,使用自己制作出来的教具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是可以让小学生对自己制作出的教具学具产生一种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是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使小学生的心得和知识得到共享,勇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勇于在同学和老师的面前展现自我,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的素质。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让每个小学生都制作不一样的教具学具,然后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比如,老师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進率”时,可以引导小学生共享自己制作的教具,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拿出自己的教具学具,然后把教具组合在一起,小组成员共同来展开探究学习,做到将物品的共享提升到知识的共享,推动小学生的合作与团结的精神,使小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学习习惯【3】。
2.3利用教具学具,构建师生良好关系
在数学的课堂上可以使用的教具学具,不单单只有模型和图片,还应该包含多媒体、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小纸条等各种的方式。随着科技水平逐渐的提升,在很多的数学课堂中,老师没有办法进行示范的案例,都是可以经过多媒体的技术来进行操作示范的。比如,在教学那种追击相遇的问题时,老师就可以经过多媒体的播放,来展示两辆车在马路上追击相遇的一个动态画面,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帮助他们把数学的问题转变为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将问题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是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和全面的进行思考。还有些学生由于他们自身的接受能力较弱、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让他们从小学开始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同时也失去了深入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此时,老师就应该细心的照顾到这些学生的心理,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直接找小学生进行谈心,这样不但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无法让小学生的心理得到很好的疏导,因此,这时老师应该要善于运用教具学具来进行教学。比如,运用小纸条的教具来鼓励学生。教具的使用也不应该只局限于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而是要运用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老师要及时的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建议,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温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有公式和数字,其还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使用什么形式的教具学具进行教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科学且合理的使用教具学具来展开教学,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发展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一种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相对的基础。因此,有效的使用教具学具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比较抽象和概念的数学知识,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
本文系豫章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发利用自制教学具能力培养探究”(课题编号YSJG-2018-1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