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静
当前高职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出现文化自信缺失的情况。文化自信是个体在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是高職院校文化及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和学生价值观养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当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文化自信意识不强、传统文化认同感不高、学生课堂参与感低下等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学校作为文化学习、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培养新时代工匠的前沿阵地,更是要将文化自信作为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在引领青年思想建设,以文化人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因此把握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在思政教育中的灵活优势将更有利于培育当代职校生的文化自信,从而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自信的关注度的不断增加,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出现在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文化认同等方面,单独对“文化自信”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我国学者对于文化自信内涵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对传统民族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肯定,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方面进行诠释。
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思考(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文化自信的培育则不容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如果在学生阶段没有学会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没有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将来就难以担当重任。高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等教育作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培育文化自信更应成为学校的重要使命。语文课堂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纵观历史发展规律,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都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文化自信为底气。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高职院校中并没有专门的文化自信教育的课程,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之中更多展开文化教育。
3.1 文化自信意识不强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内涵了解的不是很透彻,甚至于有些同学都没有听说过文化自信这一名词。高职生以前更多注重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的观念,家长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思维教育误区。导致目前高职生只想着有一门技术能养活自己而忽视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现阶段很多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乏,平时只注重动手能力,理工科、自然知识的学习缺少了人文、社会知识的应用。高职学校也是更多注重应用型学科的安排,将社科类课程作为选修或者普及类课程不做重点要求,学生们对于课程内容也是处于应付式的心理。
3.2 传统文化认同感弱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而外来西方文化也逐渐进入并大肆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生活。高职生尚处于刚刚迈入社会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很多方面尚未成熟,对于事物还不能做出清晰而准确的判断,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对于外来事物的新鲜感使得学生逐渐疏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更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热衷于追去外来文化。
3.3 文化参与积极性差
高职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参与度比较低,觉得无趣,老师很多时候也出于无奈只能应付了事。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学知识几乎没有任何兴趣,学生们更愿意花时间去打游戏,对于文化的欣赏与谈论也更多只是集中在电视剧、电影方面,而很少谈论书本知识内容。面对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表现出不满或者不情愿的态度。
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理工科的高职学生选择参加活动或比赛重视程度取决于该活动对自己的直接有益程度。因此,他们都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和相关活动比赛较为重视,对语文课程较为漠视,也几乎从不愿意主动参加例如书信写作,演讲,读书交流这些活动和比赛。对于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4.1 增强高职生文化自信意识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一种坚定信念,积极认知中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种文化自信的认知,也就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即使想参加文化实践,没有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知引领,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首先要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各个专业的均衡发展,加强语文学科的设置。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多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精神标识,不仅在古代体现了它的力量,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礼敬、自豪对待。
4.2 教师有意识的将文化自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高职学生大多语文功底薄弱,如果只是一味的讲授课本知识,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备课时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具体的去找寻适合学生的案例,将传统文化等内容细化到每一个故事案例之中,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同时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结合教材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将学生们都了解熟悉的地域文化特殊融入到课堂案例之中,让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过程不能太过死板,应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国家宝藏的片段,带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国宝的前世今生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话剧、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之中,进行情景教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诗词大赛、演说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带学生去进行实地参观,带着问题去学习。总之,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宰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逐步建立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更加开放,引导学生更多的去做阅读,当然这里的阅读除了传统书本也包括电子阅读。例如国庆期间组织学生观看《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结束后让大家分别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老师再讲解下影片的故事细节,引出爱国、奋斗等关键点,最后让学生写出观后感,就是一份很不错的作业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在语文作文方面得到了锻炼又埋下了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的种子,可谓一举两得。
4.3 教师自身要提高对文化自信的认知
语文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能总是停留在应付了事,按部就班的讲授书本知识,而是更多的考虑如何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尝试多种方式的融合教学,围绕着精益求精的教学精神对教学过程进行探索,以求更好的将文化自信融入到课堂实践之中去。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文化自信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承担建设文化强国的责任。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以高职院校语文课堂为有力抓手,将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为前提,将提升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本溪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