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0-06-12 11:48李秋洁
知识文库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学高职课程

李秋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既为其他课程学习提供心理学基础,又可直接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机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目前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任课老师学历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重灌输性学习轻主动性学习,师生课程学习目标不统一。为改善课程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对解决方案进行初步探索。

1 导言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众多学前教育质量的因素当中,教师素质无疑是最根本的。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普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我国幼教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优化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育便成了教育工作者们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任课老师学历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学教师大部分来自各大高校的高材生,缺乏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的任课老师大多为本硕应届毕业生,没有幼儿园工作经验,这导致了教师队伍理论基础雄厚,但实践经验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案例来源均来自于教材或网络教学视频中,实践生活经历分享较少,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下降。

2.2 重灌输性学习,轻主动性学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分11章内容,内容多,上课时间少,老师的教学任务较重。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新生上课时间为入学第一学期的第6至17周,每周2节,要求在一堂课中传授多个知识点。为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任课教师只能延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性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学习,这样的方式易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接纳大量的知识而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心理课程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环环相扣。若前程基础不扎实,后程学习难度就会增大。在学习中,学生易产生疲倦感甚至会陷入到“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3 师生课程学习目标不统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同时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门考试内容,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学生需在大二才能报名参加。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型课程亦具有展示性的特点,学生易从中获得成就感。比较而言,理论课程比重偏低,教学较枯燥,学习效果需通过不断积累,并在以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或见习和实习中方能呈现,导致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对于教师而言,课程目标既考虑到当下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期末考试,并为后续基础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又要考虑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过于长远,他们的目标只在于完成当前的课程学习顺利通过考试,学习重心倾向于易出成果的展示性课程,这导致学生们在理论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3 高职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复合型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在招募人才时可引进高学历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并在原有的师资队伍中,多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们能与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的教学经验相联系,及时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技术和经验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学前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给教师一起下幼儿园切身感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实践机会,增加教师自身实践体验,并在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善教学策略,以开拓自身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思维,使教师能从学术型人才逐步转变成复合型人才。只有“研究”与“实践”两位一体发展,才能保证学生不断与时俱进。

3.2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主动发现学习相结合

奥苏泊尔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应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其学习的实质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授时协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已学习过的心理观点紧密结合,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帮助学生依靠深入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在理解记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严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高年级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移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当下文化热潮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如利用最近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银河补习班》提高学生积极性。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魔丸转世的哪吒是否天性本恶,遗传素质是否能起决定性作用以激起探索欲望。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假设,协助学生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审查资料。如让学生纵观影片,魔丸降世后的孩提期,是否曾有乖巧善良之时,后续转变成万人惧怕并盼望其早日灭亡是因为他的遗传素质是性本恶来决定的吗?而后再转变成万人敬仰感恩是否还有别的因素起了作用而不是遗传决定论,从而得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包括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而在客观因素中又包括了生物因素里的遗传和生理成熟,以及环境和教育因素这样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验证结论。这便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导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精神,而且,也可以自然轻松的了解到新学知识,让学生去发现学习,意义学习,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3 优化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既为其他课程学习提供心理学基础,又可直接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机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由于其内隐性不易呈现,要求教师需在第一堂课时引导学生认识其内隐性的特点。如可通过对一些经典心理电影的简单分析,让学生看到这些严重心理疾病病因的根源均与早年心理创伤有关,特别是6岁前。而学生此时将要学习的便是这一阶段的心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的使命感和价值感,从而重视该课程学习。在高职院校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指引下,可适当增加筹办理论型的比赛,如知识技能大赛,说课比赛等,让该课程也能与展示性课程一样向学生呈现出学有所用,达到及时强化知识,提高理论专业知识的效果。

4 结语

在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中,教师应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课程目标。短期目标是能用于课程期末考试、教学比赛和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而长期目标则是在工作岗位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具有同理心。学前教育工作者不但需具有扎实的專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还需具备“三心”,即爱心、耐心和同理心。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多的了解儿童各年龄发展阶段会具有怎样的特点,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的敏锐度和分析的深刻度,认识到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学生在良好的关系中又能获取精神养分,达到获益的效果,从而更愿意使用第三只眼睛去看待分析问题。如此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可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本文系作者参与2018年北海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8YJY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学高职课程
“没有用”的心理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