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工智能一如阳春白雪,让人叹为观止。这一名字犹如高端品牌一般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但当我们还沉浸在对人工智能无限的遐想之时,它却施施然出现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与岁月共同洗礼的新型元素。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人工智能初步纳入选择性必修模块;2018年,多地在中小学教材中加入了人工智能的单元。至此,人工智能进入普及型教学领域已然实锤。
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随之而来的困惑向一线教师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内容如何低龄化?机器语言如何转换为自然语言?班级授课制环境中,如何安排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某些学科概念深奥难懂,怎样能化解认知障碍,形成适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人工智能涉及硬件的内容较多,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最大程度建立有效的教学秩序?
新技术从出现、发展到完善,经历了一系列迭代与调整,最终趋向成熟,相信人工智能课程也将随着多地教学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中小学课堂。其中的心路历程和实践方式,值得信息人共同品味。
(本期专题特约嘉宾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