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逻辑与教师角色定位

2020-06-12 11:42齐明王雄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齐明 王雄伟

摘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时代重任。社会矛盾变化、指导思想升华、经济发展转型、热点问题频发等新时代特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互联网的熏陶中模糊了教育的空间、主体、价值和体验。面对任务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升华自我角色定位,确立价值观教育的竞争者、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员、多元价值观的澄清者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者。

关键词:新时代;“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角色定位

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的重要部署,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教育事业乃至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与中华民族特色”的专门概念,是党为推进经济工作以及其他一切工作所运用的“软力量”,它对社会发展具有保障、引领、激励、凝聚、调适等作用,为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价值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旨归就是运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形塑其思想观念、增强其政治觉悟、提升其道德素质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并受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领人的思想意识、政治倾向和道德取向的学科,跟随人之个性的形塑过程而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剖析,归纳并预见了人之个性发展从“人的依赖”阶段(前资本主义阶段)、“物的依赖”阶段(资本主义阶段),到“自由个性”(社会主义阶段)的逐步演進过程。历史特征与现实实践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了极为复杂的背景,由此规定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重的过渡性色彩,即“物的依赖”向“自由个性”的过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伴随人之个性发展状态,变换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具体目标。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重大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一重大思想成果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积极学习领会和坚决内化践行,更要认真宣讲普及,及时高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新时代对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根源,社会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从社会主要矛盾找到依据。社会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诉求的直接靶向目标,在更深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在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矛盾的解决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方面发挥着作用。因此,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载体和环体等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意识形态等重大问题时,也关注人们的教育、医疗、收入和家庭等方面的困惑和疑虑,指引人们更好地投入生活和工作,构建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新时代国内外社会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一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飞速发展,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民族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和军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2008年以来,传统全球危机与现代全球危机相互叠加,人类面临的威胁急剧攀升。气候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粮食安全、毒品问题、核武器等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争夺和领土争端引起的局部战争持续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网络安全、民粹主义愈演愈烈。从国内来看,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异质性的增加,传统的主导价值、道德原则、信仰体系、家庭伦理的约束作用在减弱;西方消极的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各种思潮泛起;因劳资纠纷、医疗问题、环境污染、教育公平等引发的群体聚集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功能,引导大学生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大意识,牢固树立四大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引导大学生坚决抵制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坚决抵制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和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坚决抵制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坚决抵制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

(一)转变角色意识,由主导者转化为竞争者

网络化时代个体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各种不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干扰、相互排斥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传统媒体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占据绝对地位的优势已不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受到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将成为常态化。传统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或途径交相辉映;电视、报纸、家庭、同辈群体、社区等传统教育主体或途径, QQ群、微信、论坛、博客、抖音、快手、秒播等现代教育主体或途径,均各自发挥着独特优势,并尽可能延展自身的影响空间,以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力量,制度化的力量对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地位只能体现在表象化的形式中,实质性的地位只能通过与其他意识形态教育主体和途径展开竞争而获得,并以实际的教育效果呈现。竞争者的角色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无法忽视的现实需求,教师需要确立竞争意识和理念,在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和途径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维护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阵地地位,确保系统性、理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以稳定的形式根植在大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坚持中央精神,联系学生关注,由宣传者转化为联络者

习近平指出“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道路、理论、制度、精神、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 教师单纯地宣讲主流意识形态只是没有对手的自说自话,必须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阐释剖析主流价值观的意义与西方价值观的缺陷,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与网络信息空间的多元价值观呈现进行压倒性的对话之后才能成为大学生内在价值理念。教师成为以传递主流意识形态为出发点、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立足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监测点的中央和大学生的联络员是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一是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理念的现状和原因,三是积极对接并在教学工作中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联系功能、宣传功能、信息功能和协调功能,发挥好自己的桥梁纽带、引领导向、平衡稳定和信息调研的作用。

(三)价值观的澄清者与对话者

世俗价值、自我利益和西方价值观的同向发力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现实利益关照和多元化倾向。武断的否定只能强化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对话与澄清才是疏导的合适路径。通过澄清了解大学生关照的焦点,通过对话展示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核与理性逻辑,这既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方式,也是疏导大学生情绪的有效途径。对话与澄清在内容上要求与大学生的价值观相联系,在方法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时机上积极回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澄清可以通過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实现:第一阶段——选择:1.完全自由的选择;2.在尽可能的选择中做出选择;3.对每一个选择的结果审慎地思考后进行选择。第二阶段——赞赏:4.喜爱和珍视自己的选择;5.乐于向别人公开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行动:6.按做出的选择行动;7.重复这种选择。澄清必须与对话相辅相成,澄清的形式可以最大可能呈现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对话的引导保证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属性。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者

习近平指出:“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创新思维是新时代网络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直面挑战、化解矛盾的立身之基。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发挥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其次,弘扬思想政治、宣传优良传统,创新灌输教育;灌输是不同于教条式教育的开放思想体系,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创新灌输教育,应立足其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挖掘理论底蕴彰显时代价值;创新路径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确保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二是运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确保灌输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三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灌输环境,把握好灌输之 “度”。第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延伸,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挖掘教学APP的价值空间;合理利用社交平台,促进大学生交流互动;积极开放网络信息资源,充实教学知识结构;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超越网络意识形态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

参考文献:

[1]张军.论“对话”教学中“两课”教师角色的转变及自我发展[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68-69.

[2]王爱玲.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0.

[3]娄先革.论价值澄清理论及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6,(8):197-200.

[4]王晓政.“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3):54-56.

[5]王众威.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历史理路、当代价值与发展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6):8-

12+18.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