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2020-06-12 11:42孙秀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中国文化课程思政

孙秀丽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优势、可行性和意义,探讨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中国文化课程与作者所在学院英语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中国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对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学材料的思政内容,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中达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国文化;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在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思政课程中开展的。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分离,在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要,从而忽视了相关学习,使得思政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完成得不够理想。而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课程改革后,高校专业课程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又承载着培养品德高尚的祖国建设者的教学目标。

一、中国文化课程与我院课程思政建设

我院英语专业办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语言学、文学、文化等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但应当掌握英语语言学基本理论,具备人文学科基础知识素养,还要具有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能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切实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018年11月,经教学团队申请,学院和学校审批,我院为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中国文化课程入选学校首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一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内涵,教师更容易在教学内容上挖掘思政素材,实现思政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在中国文化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也需要教学团队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和深入的教学反思。事实上,在没有引入课程思政理念之前,教学团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讲解更多关注知识本身,忽视对思政素材的深入探讨,更谈不上思政育人。实践证明,在明确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挖掘中国文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政育人”教学要求的必要环节。

同时,中国文化课程与英语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中国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对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以欧洲文化和阅读两个课程为例。欧洲文化课程与中国文化课程涉及的文化知识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涉及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和评价。我们在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到的思政教育素材也可以在欧洲文化课程内容中找到类似内容。例如,秦始皇为实现统一列国的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同样也可以在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中体会到。阅读课程所选阅读资料内容也多涉及同样的题材。实际上,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任何一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思政线索。教师通过这些内容进行扩展教学,就可以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我们希望在中国文化课程中探索思政育人的方法,并由此及彼,将这些有效的方法拓展到其他课程中去。

二、中国文化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探索

中国文化课程所用教材和相关阅读资料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我们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将思政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论述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中国神话故事与思政育人

中国神话故事多涉及中华传统美德,有的赞美勇敢执着的奋斗精神,有的歌颂勤俭节约的节俭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思考与所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上就要充分把控知识内容及思政教育内容。课上,学生分组讲述中国神话故事并通过对人物性格品质和情节发展集中讨论问题,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探寻多种路径进行教学,以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政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一,与西方神话如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比,深化中国传统故事内涵教育。神话是劳动人民探知世界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体系。不同的神话体系反应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希腊罗马神话形成于古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物关系和情节是对时代的映射。而中国的神话故事起源很早,成型于汉朝之后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神话故事体系多有儒家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從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承载儒家忠孝、仁义思想的故事。

第二,神话是文学的创作之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发源地,当今时代仍需讲述、讲好中国传统故事。由于当代大学生们普遍较早接触影视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影视作品中的中国神话故事来探索更多的思政教育途径。以动画片影视作品为例,过去,老一辈艺术家们为我们制作了很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如《哪吒闹海》《女娲补天》等。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创新发展,我国动画片在技术制作和情节创新上有所滞后。国外一些制作公司制作了一些加入中国故事情节和题材的动画片,如迪士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和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画片制作精美,情节曲折并富有创意,受到一定程度的好评。但是,国外制作公司在制作这些影视产品的过程中多有对中国故事内涵的曲解和误读。实际上,很多情况下这些影片依然是按照美国的价值观重讲中国故事。这既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也是对世界观众的误导。随着我国电影技术和动漫制作技术的提高,近几年来,国产动画界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新的动漫产品,相比国外影片,其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内涵,如《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人杨宇,为振兴中国动画产业,十年磨一剑,刻苦专研制作技术,并最终取得国内市场的认可。这样的创业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不骄不躁,认真做事的工匠精神。

(二)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思政育人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节日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和节日习俗,同时辨别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区别。中国传统节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首先,教师立足相关节日故事,将节日文化与中华传统相结合,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是特别受到重视的传统节日。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实际上,端午节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纪念春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遭馋去职,眼见楚国被秦军占领,作《怀沙》绝笔后,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用生命谱写爱国主义诗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屈原具有什么优秀品质?他为什么被称为爱国诗人?这样的爱国情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课程反响来看,学生普遍认同屈原的爱国情怀并从中得到鼓舞。屈原是一个博学慎思的学者。他热爱自己的国家,不计较个人得失,并为国家稳定繁荣发展竭尽全力贡献力量。同时,他有正确的理想,并能够坚持理想,不忘初心。教师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端午节的节日渊源和与节日相关的历史故事,讨论故事主题,分析人物品质,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第二,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全民参与的特点。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了解中国节日,参与中国节日的庆祝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體会和热爱中国文化,成为文化传播的真正使者。中国人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重视家庭亲情,这一点在春节时尤为明显,即便是回家的路遥远艰辛,我们也会排除万难与亲人团聚,并在年三十晚上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元宵节和中秋节都是在农历十五月圆之日,人们会吃元宵和月饼。无论是元宵还是月饼,都象征团圆。学生通过参与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可以更好地体会中国文化。以中国语言文化为例,中国新年的时候,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无论是吃饺子还是吃年糕,都是取吉祥之意。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谐音“交子”;年糕的发音与“年高”一样,意思是“一年更比一年高”。年夜饭通常要有鱼和鸡。鱼的发音与“余”一样,意思是“年年有余”。鸡的读音与“吉”相近,取意“吉祥”。此外,中国古代文人创作了很多跟节日相关的绘画作品和文学作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这天离家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结语

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在内容的层面上,多有相通之处。听力资料、文学课的阅读材料、语言学课程素材等都会涉及文化内容,都可以挖掘到类似的思政育人素材。中国文化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课程中,达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相结合的育人目的。英语专业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打破课程壁垒,寻求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上的共同基点,把思政教育贯彻到每一门课程;第二,通过教学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意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思政课程意识;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具,创造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好地达成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夏建国.办好高校思政课重在协同效应[N].中国教育报,2019-04-01.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4]王秋.课程思政的思与行[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6).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中国文化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