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红 黄登良
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效果评价——以福建省高校为例
徐秀红 黄登良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本文对福建省高校123名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的结果进行跟踪调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于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其自身未来创业行为及收入水平的影响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大学毕业生未来创业行为及其收入水平均有较为明显的正向影响;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的学生其在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的概率也将更大;大学生所参加的赛事级别的高低对其毕业后是否进行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大学生;创业大赛;多元回归分析
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834万,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也逐年递增。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不仅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还能够创造出一部分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显得具有意义。“创青春”创业大赛从1998年即在全国高校中开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竞赛之一。有目的的引导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意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对毕业生的自主求职和创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福建省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的结果的综合评价,跟踪调查参赛大学生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以及发展,分析“创青春”创业大赛对这些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并对完善福建省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针对高校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不少学者从构建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李新生从定性层面分析我国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取得的效果,并据此构建出一套效果评价体系[1]。也有学者以“创青春”创业竞赛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及提升路径。例如,朱丹和李玮基于全国挑战杯作品的调查分析,重点讨论了对于大学生创新成果保护上的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的问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2]。张磊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分析了参加“挑战杯”竞赛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变化程度,重点讨论了“结构维度异质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3]。于晓威、付巍以艺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研究,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可行性路径[4]。商应美等则对“挑战杯”创业大赛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5]。上述学者或是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体系,或是重点分析了某一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然而,通过跟踪创新创业竞赛对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一步廓清“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在联系,以期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我们分析了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否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行为以及收入的影响,并建立了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行为及收入水平影响模型,也建立了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的赛事级别、学生承担的角色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行为及收入水平的影响模型。
1.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模型
(1)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否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影响模型
(2)赛事级别、参赛学生担任职务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行为影响模型
在分析大学生是否参赛对其未来创业与否的影响之外,我们进一步分析有参赛经历的大学生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参赛项目获奖的级别以及参赛项目应用情况等因素对其未来创业的影响,建立模型如下:
2.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大学毕业生收入影响模型
(1)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否对大学毕业生收入影响模型
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体现,一般而言,能力越强,工资水平越高。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否对大学生毕业五年内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2)赛事级别、参赛学生担任职务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影响模型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参赛项目获奖的级别以及参赛项目的应用情况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影响,建立模型如下:
我们将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大学毕业生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否对大学生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是否有影响,二是分析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否对大学生毕业之后的收入水平是否有影响,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与否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及收入水平影响的回归结果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
从创业方面考虑。从表1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将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动机等方面进行一次洗礼,部分参赛学生会因此产生更强烈的创业动机,进而促使其在毕业之后进行创业活动。分析控制变量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影响,可以发现大学生的风险偏好是影响其毕业之后是否进行自主创业的一个因素,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其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概率就越大。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对其毕业后自主创业也有一定正向影响。而大学生的综合测评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参与其他创业类比赛等因素与大学生毕业之后是否进行创业的关联性不大。
从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方面进行考虑。从表1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青春”创业大赛对毕业之后的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加过“创青春”创业大赛的学生,因为有经历赛事整个过程的训练,其综合能力会得到提高,在就业方面更有优势,其收入水平将会更高。风险偏好、综测水平、家庭收入情况等都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风险偏好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综测水平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产生负向影响。而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与是否参与其他类型创业类比赛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
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在“创青春”创业大赛中的担任的职务、参赛的级别,参赛作品是否被应用等三个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与收入水平的影响,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赛事级别、参赛学生担任职务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与收入水平影响的回归结果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
从创业方面考虑。表2中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参加过“创青春”创业大赛并在团队中担任队长的大学生,其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概率更大。通常情况下,队长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对市场的洞察力,拥有较强烈的创业动机,在毕业之后继续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参赛的级别等对大学生毕业之后是否创业的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是调研数据有限,尤其是与获得国家级奖项的队伍较少有关。参赛作品是否被应用对大学生毕业之后是否创业的影响也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现阶段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的目的性较为功利,较少从长远角度考虑参赛的意义,因此很多参赛作品在赛事结束后也就石沉大海了。
从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方面进行考虑。表2中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参加过“创青春”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在团队中担任队长的,其在毕业之后获得的更高收入水平的概率较大。与上文分析类似,作为“创青春”创业大赛参赛队伍的队长,其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因此在毕业之后将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大学生参赛的级别对大学毕业生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参赛的赛事级别越高的队伍,其对参赛队伍的要求就越高,队伍也因此获得更多的锻炼,在就业中就更有优势,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也理所当然。而大学生参赛作品是否被应用对毕业之后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
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行为及其收入水平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在团队中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学生,其在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的概率也将更大;大学生所参加的赛事级别的高低对其毕业后是否进行创业的影响并不突出,但对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赛作品是否被应用对大学毕业生是否创业及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这说明在获奖作品的转化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应及时转变思路,在顶层设计上调整赛事的风向标,鼓励大学生选择更加接地气的项目参赛。
高校应在创业教育中,帮助大学生端正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的目的,培育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和主办方应调整奖励机制,重点奖励实践性较强、有可能转化为实际创业项目的参赛作品。
政府应支持高校建立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落地且实际运行搭建桥梁,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1]李新生.众创时代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2):94-98.
[2]朱丹,李玮.大学生创新成果的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基于全国挑战杯作品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06):37-40.
[3]张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实效性研究——基于98位参赛者的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J].中国青年研究,2017(08):105-109.
[4]于晓威,付巍.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于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04):109.
[5]商应美,周冰,刘馨璐,王丽莉.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载体研究——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5):34-38.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