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养金 龙岩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福建龙岩 364000
动物肠道是许多体内寄生虫的侵害部位,猪的肠道内寄生虫主要有线虫类和原虫类等,通常可引起腹泻、腹痛、厌食、结膜炎、肠炎等症状,会导致患畜身体消瘦、贫血、脱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等,甚至到后期出现呼吸神经症状,直接导致动物死亡[1-2]。目前大部分猪场的驱虫方案只是针对线虫类寄生虫,而对猪结肠小袋纤毛虫(Neobalantidium coli)和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等原虫类寄生虫的隐性感染重视不够,常在暴发疫情后才予治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猪场肠道寄生虫的定期监测对调整驱虫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以龙岩市部分猪场为对象,旨在为这些猪场采用合理的驱虫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1 样品采集 2019年分别对龙岩市新罗区、上杭、连城、漳平各1个猪场(以下分别记为猪场1、猪场2、猪场3、猪场4)进行采样,其中猪场1和猪场3是年出栏2 000头的规模化猪场,猪场2、猪场4分别是年出栏800头、500头的普通猪场。每个猪场按年龄阶段分公猪、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进行采样,每头猪采取新鲜粪便20 g以上,分别装入干净自封袋,标记好样本信息,用专用保温箱带回实验室,当天不能检查完,放入冰箱4℃保存,第二天检查完毕。
1.2 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涂片法,操作步骤为:取猪场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粪便,通过用牙签挑取芝麻大小的粪样涂片,再加一滴蒸馏水,使其粪便充分扩散,涂匀,将其放于显微镜下检查,若能在粪样中检查到虫卵或者卵囊,可判断该猪感染寄生虫。镜检中若发现有球虫感染,可将含球虫的粪便置于2.5%重铬酸钾溶液培养48 h,再取出显微镜下观察卵囊孢子化的形态,从而鉴定为何种球虫。
2.1 虫体的形态观察
2.1.1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形态观察 显微镜下虫体形态观察,在低倍镜100倍下观察到处于滋养体阶段的结肠小袋纤毛虫,虫体形态呈卵圆形,有的像梨形,虫体清晰透明,转向高倍镜400倍时,能看到有轻微的活动,滋养体大小不一,全身覆有纤毛(见图1),而包囊近似圆形或者椭圆形,有颜色,400倍镜检下呈现淡黄色,没有活动效果,包囊有两层囊膜,一个大核一个小核(见图2)。本次镜检样品中,检查到包囊或者滋养体即可判断为感染阳性。
2.1.2 猪等孢球虫的形态观察 在400倍下观察,猪等孢球虫卵囊呈球形或者亚球形,具有光滑的双层壁,囊里面存在的残渣由大小不一颗粒组成,双层卵囊内有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有四个子孢子。当镜检到椭圆形、囊壁光滑且内有两个孢子囊即可判断为等孢球虫感染阳性(见图3),图4显示球虫孢子化状态。
图1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400×)
图2 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400×)
图3 未孢子化猪等孢球虫(400×)
2.2 不同猪场感染情况
2.2.1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 此次调查共采集4个猪场245头猪的粪便样品,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检出阳性数82头,各猪场感染率在20.7%~66.7%(见表1)。结果表明,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与猪场养殖规模大小无关。
图4 孢子化猪等孢球虫(400×)
表1 各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
2.2.2 猪等孢球虫感染情况 共采集4个猪场245头猪的粪便样品,猪等孢球虫阳性数5头,感染率2%,各个猪场的感染率在0%~5.2%(见表2)。规模化猪场3与普通猪场2比较,虽都有一定的球虫感染率,但规模化猪场有着较低的感染情况;规模化猪场1、猪场3之间和普通猪场2、猪场4之间比较,说明猪等孢球虫的感染情况与养殖场大小有直接关系,猪场越小,越容易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猪等孢球虫的感染。
表2 各猪场猪等孢球虫感染情况
2.3 不同年龄阶段的感染情况
2.3.1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哺乳仔猪10.0%,保育猪11.1%,后备母猪20.0%,哺乳母猪43.8%,怀孕母猪50.0%,公猪51.7%(见表3)。说明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在猪场中普遍存在,并随着猪只饲养时间增长感染率升高。繁殖种猪感染率近50%,很有可能是主要传染源并散发至全场。
2.3.2 猪等孢球虫的感染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猪等孢球虫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哺乳仔猪5.0%,保育猪4.8%,怀孕母猪1.1%,公猪、哺乳母猪、后备母猪均为0(见表4),说明猪等孢球虫的感染主要在幼小猪,成年猪几乎不感染。
表3 不同年龄阶段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
表4 不同年龄阶段猪等孢球虫感染情况
1)治疗猪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是防止脱水,提高患猪抵抗力。如果患猪粪便正常,没有发现滋养体就无需治疗;如果患猪粪便中发现大量滋养体,需立刻投药治疗[3],建议猪场一般使用地美硝唑300 mg/kg拌料,连用1周。
2)结肠小袋纤毛虫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猪种,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特别针对公猪母猪配种这一期间,应对公猪母猪隔离并观察其健康状况,再进行后期的驱虫、保健等操作。
3)猪等孢球虫病使患猪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缺乏营养[4]。建议猪场一般给予能量液补充营养的同时,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妥曲珠利(百球清)进行治疗,具体做法是按25 mg/kg口服5%百球清(拜耳),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对脱水严重的仔猪用补液进行辅助治疗。
4)做好对患病种猪舍及相关排泄物的隔离处理。球虫病主要发生于母猪与哺乳仔猪阶段,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在球虫病高发期,可以定期给猪舍消毒,在饲料中加入相应的药物预防,猪排泄物按时堆积发酵,同时控制鼠类等传播媒介,控制舍内温度,破坏球虫的生存环境。当然饲养员也是传染源、携带者,应该严格消毒饲养员及其相关使用物品。
1)本次调查的4个猪场,主要的肠道寄生虫是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
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猪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在20.7%~66.7%,平均感染率是33.5%,与国内湖南(37.9%)[5]、江西(20%~50%)地区报道的平均感染率相似[1]。但严若峰等报道,江苏地区平均感染率高达74.8%[6],说明不同地区猪场的感染率有差别。
3)不同阶段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不同,其中公猪感染率最高为51.7%,哺乳仔猪感染率最低为10.0%。据张有美等报道,不同年龄阶段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的感染率呈上升的趋势[1],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随着猪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4)4个猪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检出率都是100%,说明猪场普遍存在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繁殖期种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高,导致易于扩散到全场,造成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比较普遍。结肠小袋纤毛虫为条件致病性寄生虫,通常以包囊形式存在,当患猪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会转化成滋养体形式,导致严重的腹泻[7-8]。
5)各猪场猪等孢球虫的感染率在0~5.2%,平均感染率是2.0%,主要以哺乳仔猪(5.2%)和保育猪(4.8%)感染为主。据相关报道,球虫传染源很可能在母猪产下仔猪时立刻感染仔猪,特别是7~14日龄的仔猪,而且仔猪越小越容易感染,还会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有欧美和日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表明,猪场普遍存在猪等孢球虫的感染现象,并作为引起7~14日龄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9]。猪等孢球虫有自己独有的生存环境,由于怀孕母猪到保育猪这一阶段猪舍内温度、湿度、氧都充足,并且仔猪的养殖密度很大,更容易促使未孢子化卵囊在短时间形成孢子化卵囊,使其在短时间将病原体充分循环扩散,导致其感染率急剧上升[10],然后随着仔猪分配到其它生产区并散播传染源,所以,对猪等孢球虫在母猪与仔猪之间传染源的限制具有重大意义。
6)本次调查未检出发现线虫类寄生虫,说明原有驱虫方案对线虫类肠道寄生虫的防控尚可,但检出大量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因此,对原虫类肠道寄生虫的防控需引起进一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