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炜华 陈涛 王碧珠
ICU 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是比较严重的,很多是脑干受损或大面积脑神经损伤,还会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预后恢复较差[1]。由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患者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急性期前2 天(患者呼吸、循环相对稳定时)开始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护理,让患者可以保持舒适的体位,减少关节损伤等问题。早期康复治疗是在疾病发生后两周内对患者进行康复性锻炼,脑组织较强的可塑性是其治疗基础,在此期间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利于其神经系统及运动功能的恢复[2-3]。为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ICU 及经ICU 治疗后转神经外科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择了2015 年7 月—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108 例ICU 及经ICU 治疗后转神经外科脑卒中患者,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选择2015 年7 月—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108 例ICU 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n=54)和观察组(n=54),普通组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损伤恢复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普通组中有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23 例,最小年龄为56 岁,最大年龄为81 岁,平均年龄为(69.52±4.71)岁;脑出血28 例、脑梗死19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 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2 例,最小年龄为57 岁,最大年龄为82 岁,平均年龄为(70.14±4.36)岁。脑出血22 例、脑梗死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在ICU 及经ICU 治疗后转神经外科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既往无肢体功能障碍或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畸形的患者。
普通组行常规治疗,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对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纠正,并时常为患者进行拍背、翻身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若患者无进行性脑卒中症状且神志清醒,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出现运动性失语及吞咽功能障碍,则进行简单的发音及吞咽食物训练。在早期对患者的颈部、头部躯干及四肢进行运动治疗,让其维持关节活动度与肌张力,避免患者出现关节变形、挛缩等情况,在淋巴及血液回流中发挥促进作用,从而缓解浮肿情况。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感应电治疗,刺激患者的瘫痪躯体,软瘫期上肢的重点在屈肌,下肢的重点在伸肌,肌肉明显伸缩则表示刺激强度合适,从而增加患者的肌张力。痉挛期上肢的重点在于兴奋伸肌,下肢的重点在于兴奋屈肌,逐渐增强分离运动,促进患者的恢复。
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损伤恢复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脑损伤程恢复情况通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进行评分,分为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运动反应,满分15 分,分数越高状态越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根据肢体功能情况分为0 分、1 分、2 分,上肢总分66 分,下肢总分34 分,对患者的上下肢进行分别评分。
实验以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 检验,P <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脑损伤评分为(10.56±1.16)分,上肢功能评分为(40.22±9.31)分,下肢功能评分为(20.43±2.13)分。 普通组患者治疗前脑损伤评分为(11.08±2.19)分,上肢功能评分为(41.13±9.15)分,下肢功能评分为(20.83±2.31)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损伤评分为(12.96±2.47)分,上肢功能评分为(62.73±7.04)分,下肢功能评分为(32.18±1.67)分;普通组患者治疗后脑损伤评分为(12.02±2.14)分,上肢功能评分为(47.12±3.17)分,下肢功能评分为(28.26±2.53)分。观察组患者的脑损伤、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评分较普通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普通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9.56±8.33)h,总住院时间为(26.39±3.26)d;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76.43±8.72)h,总住院时间为(21.47±3.54)d,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普通组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00 9,t=7.512 8;P <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损伤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 ±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损伤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 ±s)
组别 脑损伤 上肢功能评分 下肢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普通组(n=54) 11.08±2.19 12.02±2.14 41.13±9.15 47.12±3.17 20.83±2.31 28.26±2.53观察组(n=54) 10.56±1.16 12.96±2.47 40.22±9.31 62.73±2.04 20.43±2.13 32.18±1.67 t 值 1.660 5 2.213 6 0.512 2 29.727 7 0.935 4 9.502 3 P 值 0.099 8 0.036 9 0.609 5 0.000 0 0.351 7 0.000 0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s)
组别 呼吸机使用时间(h) 总住院时间(d)普通组(n=54) 89.56±8.33 26.39±3.26观察组(n=54) 76.43±8.72 21.47±3.54 t 值 8.000 9 7.512 8 P 值 0.000 0 0.000 0
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一定比例的患者需要在ICU 治疗,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带给家庭及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4]。当患者出现脑卒中时,中枢性运动系统迅速紊乱,导致运动神经元的失衡,减弱了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的作用,增强了运动环路的兴奋度,引起患者痉挛状态的出现。痉挛会让患者的侧肢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某种功能位,加重了原本的痉挛程度,引起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的出现,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5-6]。相关研究发现,年龄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恢复,由于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生活依赖性,且经常会产生负面情绪,面对训练总是保持消极的态度,导致其恢复效果较差,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7]。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修复大脑损伤区,促进功能环路的重建,还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表达进行改变,以求达到轴突发芽的效果,对梗死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与修复进行重建,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此外早期康复治疗还能避免肌肉萎缩、足下垂、关节挛缩急性等继发性障碍的出现,在肢体功能恢复中发挥促进作用[8-9]。
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有物理治疗和体位变化等,旨在排除深部气道的分泌物,对肺功能进行改善,避免相关性肺炎的出现,达到缩短治疗时间的作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其实是重组区域性功能的过程,通过适当的锻炼,稳固了脑功能的可塑性,能促进皮层突触的形成[10]。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对其脑功能的重组速度进行加速,对生活质量及活动功能进行改善,从而降低患者的痉挛率与致残率[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损伤评分为(12.96±2.47)分,比普通组高,上肢功能评分为(62.73±2.04)分,下肢功能评分为(32.18±1.67)分;较普通组明显更高,呼吸机使用时间(76.43±8.72)h 及总住院时间(21.47±3.54)天较普通组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治疗,能对患者的脑损伤进行显著改善,提高肢体功能评分,同时缩短了呼吸机使用及总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12]。
综上所述,在ICU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脑损伤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进行缩短,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的同时缓解了其经济压力,临床推广使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