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华,李庆华,梁 虎,付四友,卢 露,孙如水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广西 南宁 530317)
氨气属于一种无色、有强刺激性的有害气体,可造成环境酸化、土壤氮富集、水源污染等负面影响。据测定年出栏10万头的规模猪场,氨气可污染半径达5 km。基于此,为降低规模化猪场氨气排放量,改善舍内环境,本试验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舍内氨气浓度的作用效果,供以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复合微生态制剂1(以下简称EM,由河北某生物公司提供):含量为枯草芽孢杆菌6×109cfu/g,地衣芽孢杆菌 2×109cfu/g,乳酸片球菌 0.8×109cfu/g,产阮假丝酵母菌1.2×109cfu/g。
复合微生态制剂2(以下简称MP,由某农场提供):主要由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发酵系的丝状菌等有益微生态菌组成,有效菌含量≥1×1010cfu/mL。
复合植物提取物(由南宁某有限公司提供):主要含有大蒜素、菊粉、姜辣素、鞣花酸、蛋白酶等。
试验于2019年3—5月在广西某猪场开展。
本试验随机挑选健康,体重32 kg左右,公母各半的试验猪只共计108头。按照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原则,将其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且1个重复1个栏位,公母比例相近。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第1组至第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按表1试验设计方案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植物提取物。试验为7 d的预试期和44 d的正式试验期。在此期间的饲养管理按该猪场的日常操作要求进行。
表1 试验设计方案
舍内氨气浓度测定:一天分早上7:00—8:00、中午 11:00—12:00、下午 17:00—18:00 3 个时间段对猪栏进行氨气浓度的检测。每间隔7 d测1次,按轮流方式“米”字形测定,分别在每个栏设5个点,浓度取5个点的平均值。
堆积于塑料桶内粪样氨气产生量测定:在试验结束前1周,收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猪只粪样于塑料桶中,每个桶的粪样为800 g,桶的性状和体积(24 cm×18 cm×17 cm)一样,上开口与外界相互流通。连续测定7 d,每天早上7:00—8:00和下午17:00—18:00两个时间段进行测定,每个塑料桶测定10次,浓度取10次的平均值。
本试验所有数据收集完成并整理后,用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LSD及Duncan法多重比较。最终的试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
由表2可知,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舍内和桶内氨气浓度的影响差异显著。舍内氨气浓度方面,各试验组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以第4组最低,第1组至第5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 14.69%(P<0.01)、15.79%(P<0.01)、16.65%(P<0.01)、35.50%(P<0.01)、27.91%(P<0.01);桶内氨气浓度方面,也是以第4组最低,为0.403 mg/m3,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各试验组也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由表3可知,连续7 d测定的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氨气浓度显著降低。第1天测定时,第1组、第2组、第4组、第5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第4组的舍内氨气浓度最低;第2天测定时,除第4组和第5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1),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天测定,则以第4组氨气浓度0.364 mg/m3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第4天测定,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测定时,第3组和第4组的氨气浓度比对照组降低31.05%(P<0.01)、28.76%(P<0.01),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天测定时,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的舍内氨气浓度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测定时,各试验组的舍内氨气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高到低依次是对照组、第2组、第1组、第3组、第5组、第4组。
表2 复合微生态制剂、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舍内和桶内氨气浓度的影响 mg/m3
表3 连续7 d测定舍内氨气产生量变化 mg/m3
由表4可知,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桶内猪粪氨气产生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第1天测定时,第5组极显著高于各组(P<0.01);第2天测定,依然以第5组的氨气产生量最大,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天测定时,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1组至第5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0.282 mg/m3、0.280 mg/m3、0.214 mg/m3、0.247 mg/m3、0.175 mg/m3;第 4 天测定时,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氨气浓度均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第5天以后(包括第5天测定)的3 d,测定的氨气浓度均以对照组的氨气产生量最大,极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1)。
表4 连续7 d测定桶内氨气产生量变化 mg/m3
氨气是一种带有刺激性臭味、有毒的无色气体,在猪舍内的氨气一方面主要由尿液中的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快速分解产生,另一方面是由细菌作用于肠道未消化的蛋白质、氨基酸产生。而粪中微生物脲酶的活性又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因此降低猪只排泄物pH、抑制脲酶活性、提高蛋白质消化率,便能较好地控制舍内氨气浓度水平。杨彩梅等(2007)研究表明,樟科植物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脲酶活性,王保黎等(2010)在猪饲料中添加丝兰提取物的试验表明,其能显著降低氨气的产生量。魏玉明(2016)、廖新俤(2002)、刘志健等(2015)研究也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猪舍氨气浓度。
本试验中,分别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EM+复合植物提取物、EM、MP+复合植物提取物、MP的舍内氨气浓度和桶内氨气浓度均显著降低,其中以MP+复合植物提取物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好,舍内氨气和桶内氨气分别比对照组低35.50%(P<0.01)、31.92%(P<0.01)。这说明无论单独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或微生态制剂,还是两者联合添加,对舍内氨气浓度的降低均有明显效果,与王保黎(2010)、魏玉明等(20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以及微生态制剂增强了肠道有益菌群的优势,改善了氨基酸代谢,降低了肠道和猪粪pH,一定程度上抑制脲酶活性,并且植物提取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可能对脲酶活性也有所影响。
连续7 d测栏内氨气方面,MP+复合植物提取物和MP的栏内氨气浓度均比对照组低,且MP+复合植物提取物的效果更好。这说明MP降低氨气的作用效果好,与复合植物提取物联合使用会增强MP降低氨气浓度的作用。连续7 d测桶内氨气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氨气的产生量逐渐增加,从第2天开始,增加的速率均没有对照组快,以“EM+复合植物提取物”和“MP+复合植物提取物”联合使用降低氨气产生量的效果好。
综合考虑栏内氨气浓度情况和桶内氨气产生量情况指标,以“MP+复合植物提取物”联合使用的效果最佳,其次是“EM+复合植物提取物”。
在本猪场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复合植物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改善猪舍环境:无论是单独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还是联合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与复合植物提取物,均明显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其中,以“2 000 mg/kg MP+5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联合使用的效果最佳。
吃蘑菇可防轻度认知障碍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14日报道】新加坡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吃两次以上的蘑菇可预防60岁以后出现记忆和语言障碍问题。
研究发现,蘑菇中的一种特殊抗氧化物可能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吃蘑菇越多的人,在思维和处理测试中的表现就越好。
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无法证明菌类与大脑功能的直接联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2011年至2017年之间对663名60岁以上中国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跟踪。
在历时六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每周食用一份以下蘑菇的人相比,每周食用两份以上的蘑菇,可将患轻度认知障碍的几率降低50%。轻度认知障碍可以使人健忘,影响记忆力,并带来语言、注意力和空间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改变可能是细微的。轻度认知障碍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研究人员询问了参与者吃六种不同蘑菇的频率,包括平菇、香菇、白蘑菇、干蘑菇、金针菇和罐装蘑菇。
食用蘑菇较多的人在大脑测试中的表现更好,而且处理速度更快—这一点在每周吃蘑菇达到两份(相当于300克)以上的人身上尤其明显。
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医学系助理教授封磊说:“这种相关性让人感到意外,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他说:“看起来是有一种常见的单一成分,对认知功能衰退产生了显著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蘑菇是麦角硫因含量最高的膳食来源之一,这是一种人类自己无法制造的抗氧化剂和抗炎剂。蘑菇还含有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硒和亚精胺,这些物质能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
但要证明其直接联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英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研究负责人詹姆斯·皮克特博士说:“导致痴呆症的因素有很多,据估计,约三分之一的病例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包括改变日常饮食。”
(转自 参考消息[N],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