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2020-06-11 00:35张金银
天津教育·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纲要道德与法治

张金银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和重要阶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中央审议并通过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基于此,作为思政课教师,针对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研讨,以推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落实。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融合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逐渐对小学生爱国主义理念产生了更高的重视,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对小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引导。但对于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未能有效融合,不利于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国家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教学导入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相当一部分为理论与概念,专业性非常强,这些内容即便对于初中生乃至高中生来说也具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认识浅薄、思维方式简单的小学生。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小学生产生较高的吸引力,导致该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尽人意。所以,为了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导入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故事讲述法,即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选择相应的小故事,并在教学活动之前,向学生讲述这一故事,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以《祖国妈妈,我爱您——我们的国庆节》一课为例,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收集一些与国庆节相关的故事,如国庆节的由来、五星红旗设计的故事、国歌创作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一方面,将课程引入正式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新中国建立的了解程度,从而对国家产生良好的自豪感与光荣感。同时,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之前,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表达爱国情感的音乐,如《红旗飘飘》《盛世中国年》《祖国,我为你歌唱》等。通过这些歌曲的歌唱,也会引入《祖国妈妈,我爱您—我们的国庆节》一课中,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二、教学资料的选取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道德品质、法律法治等,同时还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操,通过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力度,从中挖掘出涉及的爱国思想,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途径,收集更多与此相关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逐渐形成爱国主义情操。以《我生活的地方——我爱家乡山与水》一课为例,可以收集当地风景名胜、自然资源、文化生活等相关图片与影视资料。在课堂中,通过这些资料的播放,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对家乡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对家乡产生自豪感,让学生明白,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情景模式构建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逐渐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情景模式法是其中较为常见,也是应用效果较为良好的方式之一。有效地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度,提升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构建出相应的情景,在该情景内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浓浓乡土情》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向学生发布这样一个任务:下一节课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之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查询,收集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并针对这些文化艺术,编排出相应的节目。如合唱节目、戏曲节目、手工艺术品展示节目、舞蹈节目等,之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完成表演,这样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与表演,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升其参与力度,培养兴趣,掌握更多知识点。

(二)小组讨论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動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参与力度并不是很高,不仅很难掌握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而且还难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时,应转变现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可采用小组讨论法,即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增强对爱国主义的了解深度。以《生产与生活——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课为例,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数量情况,以4~6名学生为基准,将所有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之后确定出一些探讨话题:“你家电视机发生过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等等。之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从科技进步、国家发展等方面出发,展开相应的交流,从而得到以下结论:电视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主要原因则是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不断强大。从而使学生对国家产生自豪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时,以理论教学为主,即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相应知识点进行学习。而对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对法治的了解程度,而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仅是应用理论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所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为了更好地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融合,必须要开展结合实际的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定期带领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园林、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进行参观;参加军事训练、夏令营、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参加国防教育基地;升旗时,穿着合理的服饰,佩戴红领巾、队徽,并嘹亮地演唱国歌;鼓励孩子在家门前的适当位置悬挂国旗;学校少先队大队经常组织少先队员举行入队仪式,重温誓词、公开宣誓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构建出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

五、情理的有效融合

为了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应以情为基础、以理为根本、以教材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教学设备为依托,不断优化教学方案,通过情理的有效融合,加强对学生的熏染力度,使学生可以准确认识事物,分清是非与对错,从而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以《我们都是中华儿女——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为例,为了体现出台湾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播放《鼓浪屿之波》《但愿不再是梦里》等歌曲,通过这些歌曲的播放,使学生了解台湾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出学生对我国国土完整统一的保护力度。与此同时,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学生了解到台湾的现状,产生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六、结语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发育并不是很完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形成,因而向他们传授爱国主义等优秀的先进思想理念,以推动他们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应从合理的教学导入方法、加强教学资料的选取、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情理的有效融合等角度出发,加快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以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李乐军.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上),2018(4).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道德与法治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