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泰
[摘要] 血液净化技术是指向人体内传输置换液,不断清除患者体内的水分与杂质,达到提高患者存活率的目的。但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致使患者发生感染,因此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医护人员要综合考虑患儿的整体情况,包括其临床状态、原发疾病等,还有院内的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护理专业度,减少感染机会,提高存活率。
[关键词] 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3(a)-0194-03
[Abstract] Bloo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is directed at transmitting replacement fluids in the human body, continuously removing water and impurities from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However, during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patients often become infect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refore, in children's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medical staff mus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child, including its clinical status, primary disease, etc. The hospital's medical equipment and the professionalism of nursing staff reduce the chance of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 Children;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Status quo
血液凈化技术作为一种血液净化疗法,发展已有80年历史,并在医学治疗上具有较大的效果,成功治疗许多尿毒症患者。其原理是向人体内传输置换液,得以不断地清除患者体内的水分与杂质,达到提高患者存活率的目的[1]。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血液净化技术已经不单单用于治疗重症肾衰患者,还能治疗内脏器官衰竭、严重创伤、感染等病症。然而,在使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出现其他各类病因致使患者发生感染,使得该项技术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疗效,也影响了患者的治愈情况,所以,在医院治疗时,急需找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的诱因所在,并制定相应的举措,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2]。
1 患儿感染表现症状
在血液净化治疗感染中,主要有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两种类型,其中以细菌感染较为多见,而细菌感染又可分为与透析管路相关的以及和透析管理无关的,一般来说,较为常见的是以与透析管理有关的感染中的导管感染。其主要表现为出现局部红肿、热和疼痛现象,存在脓性分泌物,在透析时出现寒战以及发热等,严重时将导致败血症[3]。
2 患儿感染诱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空气作为疾病传播的媒介之一,其发生污染时也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由于医院内各种人员的流动,容易导致微生物吸附于尘埃及飞沫上,在人群中流动形成空气污染,还有一些医疗设备例如听诊器、心电监护仪以及呼吸机等,都是发生院内感染的渠道之一[4]。
2.2 患儿本身
对于自身抵抗力较差的儿童患者而言,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中,由于其病情较重,导致本身的免疫功能较低,应激功能较常人减退,因而容易出现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症状,在进行输血及接触血制品时,导致感染的几率较高[5]。
血液净化治疗时较多使用侵入性治疗,也容易导致患儿增加感染几率。例如静脉内置管、保留导尿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这些引流的设备如果没进行定时消毒,特别是血透双腔管的留置时间较长,会增加患儿感染机会[6]。另外,细菌感染源之一还有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体外循坏时,其双腔导管的接头与入口、管道的连接处、管道外露的部分等都是细菌感染的通道,以及在更换置换液、滤出液袋时,也同样容易引起感染。并且血液净化治疗使用导管的时间较长,造成更换滤器管路时,导管常处于开放的状态,增加患儿感染机会,重复使用透析管路以及滤器也会出现因消毒隔离不良导致交叉感染[7]。
2.3 医护人员管理问题
医护人员是院内感染的主要通道,部分医护人员由于感染控制以及消毒隔离的认识不足,导致在进行血液性净化治疗时,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容易致使已经污染的血液经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进而形成感染[8]。
3 院内针对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0.0%,需要通过合理规划的血液净化治疗管理制度,加强院内的环境管理,减少人员的流动,使之保持在一定合理的温度以及湿度内,加强对患儿的清洁护理,对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定时进行血液浓度检测[9]。另外,还可以完善操作的流程,在更换置换液、管道连接处理等方面要按程序严格执行,采取无菌技术、三通接头等,进而减少外露的次数,确保系统的密闭性[10]。最后,院内可进行分级质量管理系统,确保院内感染控制举措得到落实,对于护理人员要定时进行培训检验,如果发现问题,可进行床边护理与感染诱因查找,并做好病情变化的有效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改善治疗中不够合理的举措,更要鼓励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灵活应变、大胆创新,使护理更体现人性化,不断提高护理质量[11]。
3.1 日常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需进行科学合理的查房规划,每日详细记录其病房卫生状况,患儿与医护人员的接触等,对于出现感染的患儿进行重点关注,并与其他未感染的患儿进行对比观察,查找患儿出现感染的诱因,并提交报告及时治疗,后期也持续进行观察,记录并整理其恢复过程,以便后期作为资料参考[12]。
3.2 院内规范化管理
①制定院内病房关于感染控制的制度管理,并进行严格实施,如果出现违反现象,则按制度对其进行严肃处理。②要严格管理血液净化室的医护人员,督促其熟练掌握净化操作的各种步骤,医院可定期组织培训及核查,检验医护人员是否存在操作不当或者是出现易导致感染的行为,对于人为方面导致的污染进行严格控制[13]。③对外开展感染知识教育,特别是对于患者及家属,要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尽量说服家属减少探视次数,医院需提供特定的隔菌服及消毒场所,并对家属进行消毒,减少病房接触感染源[14]。④对于使用过的血液净化用品,需要对其进行单独分类管理,并进行及时处置,减少病毒的存留以及扩散,避免患儿的交叉感染。⑤也可采取合理注射抗生素的方法,提高患儿的机体抵抗力,从而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几率,提高治愈力。⑥医护人员要做好每日的病情观察工作,持续性地跟踪患儿的病情变化,以此有效预测患儿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及早预防和处理[15]。
3.3 减少感染源的接触
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处理,并严格执行洗手、戴帽子、口罩以及戴手套等流程,发现手套污染后要进行置换,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医护人员的手成为感染的渠道[16]。复用管路和滤器需做好冲洗、清洁等工作,标记好患者名字,在透析前,血液管路及滤器需以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进行冲洗,降低致热源反应;要保证各个管路密闭、无菌状态,置换液进行更换时需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后以无菌纱布进行包裹,置换液需现配现用,血液管路中不能直接进行采血与用药,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甚至出现感染,使用血液管路24 h后需及时进行更换[17-18]。
4 总结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医学是一项跨时代的技术创造,其通过外界设备,代替人体进行了一部分血液净化机能,成功地挽救了一批被疾病困扰的患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19]。在我国,儿童血液净化技术相对起步较晚,在近十几年方有了较大的进展,而且也已经使用在各种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大的疗效。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中,医护人员要综合考虑患儿的整体情况,包括其临床状态、原发疾病等,还有院内的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护理专业度[20]。
对于危重症患儿而言,血液净化技术为其找到了较为可靠、安全以及有效的肾替代治疗,并且也随着技术的改进,不断适应针对患儿的治疗,未来也将起到更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儿童血液净化治疗依然存在许多缺陷,如缺少对其模式、剂量、充分性等的医学依据,临床研究止步于回顾性的研究等,因而需要建立多个机构与学科的参与,为其临床推广提供更多支撑。
[参考文献]
[1] 鲁绍娟.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7(8):122-124.
[2] 王玲,张小蓉.儿童严重脓毒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52-253.
[3] 吴渚,陶少华.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5):595-598.
[4] 盛楚乔,张圳,李玉梅,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21(6):638-641.
[5] 邱银菊.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4(19):96-97.
[6] 陈鹭,钱素云.危重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血磷水平的变化[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6):443-446.
[7] 曹丽.血液净化中心设立连续性血液净化专职护理小组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451-3453.
[8] 李燕,林敏娃,黎晓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脑死亡患者器官捐赠前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7):1549-1550.
[9] 吴爱萍,唐丽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监测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7):277-278.
[10] 班银燕,黄小花,张有缘.对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急危重症患儿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233-234.
[11] 韩萍.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管理[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45(9):102.
[12] 商云云,李晓琳.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54-1555.
[13] 朱艳,张育才,肖政辉,等.儿童严重脓毒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1):1-4.
[14] 郭瑞敏,周静.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高危环节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94.
[15] 杨虹陈岩,周俊霞.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与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90-191.
[16] 曾春,韦俏宇,刘园园,等.2016年广西50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4):308-310.
[17] 邹杨,何强,蒲蕾,等.血液透析醫院感染管理[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4,12(3):1-5.
[18] 邓龙龙,王蕾,罗丽敏,等.血液净化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219-220.
[19] 张华明,刘俊微,赵亚娟,等.预防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全科护理,2015,17(27):2751-2753.
[20] 蔡梅娇.护理管理在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14-216.
(收稿日期: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