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之有道“述”之有效

2020-06-11 00:43王彩平
教师·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复述

王彩平

摘 要:复述是阅读理解、积累内化、重组表达的一项言语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第三学段都对“复述课文”提出了具体要求,其目标都直接指向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多维、多元培养,体现出复述训练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为了更好地依托统编教材开展复述训练,有效提高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梳理了教材中复述内容的编排并展开了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复述;解读编者意图;紧扣语文要素;指向核心素养

一、解读编者意图,为复述导航

统编教材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将“复述”这一阅读训练要素,分散在各册的单元语文要素中,对“复述”进行大容量、高密度的长线安排。编者意图非常明确,旨在使学生在层层推进的阶梯式复述训练中,依托文本,习得复述能力,培养更强的“故事力”。教师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精准把握课标中对不同学段的“复述”要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为复述导航。

二、紧扣语文要素,为复述掌舵

教师要结合语文要素,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深入领悟学段目标,科学制定准确细致的目标,为复述掌舵。二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模仿文本复述简单的故事;三年级安排详细复述,明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主要内容”;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侧重学生对课文要点的梳理和把握;五年级安排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转换角色等进行复述。显而易见,二年级的方法指导是奠定基础,三年级的详细复述是为四年级的简要复述和五年级的创造性复述铺垫蓄力。“复述”这一实践活动的落实,前有基础,后有发展,需要承前启后,建立联系;次第展开,彼此呼应;逐层推进,螺旋上升,方能逐步提升学生复述能力,促使语文要素在言语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指向核心素养,为复述扬帆

“复述”实际上是“听说思”的同步进行曲。教师要尽可能依托统编教材,分阶段、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低段:关注方法,述之有趣,让言语和思维齐飞

在低年级学生复述时,教师要巧妙地搭支架、理枝干、设支点,以思考为引领,以说话为媒介,为学生的言语实践铺设一条“专用通道”,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搭支架,明确目标不偏离

低年段学生语言匮乏,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特点,将文本内容转变为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其顺利融入文本故事,有效落实复述训练。如在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中,三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成蝶的成长过程,是学生理解、感受、记忆、复述的直观支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图文,感受小毛虫幼时的笨拙可爱,结茧成茧的艰辛努力,化茧成蝶的轻盈快乐。这个支架将小毛虫的华丽变身的故事化繁为简,降低了复述难度,提升了复述的准度和深度。

2.理枝干,厘清关系串情节

每个故事的各情节之间,或按时间转换,或按地点变化,或按逻辑顺序展开。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故事中心,理清故事枝干,复述时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如《蜘蛛开店》一文便是围绕“所卖物品变化”这一中心展开, “卖口罩” “卖围巾”“卖袜子” 是三个并列关系的类似情节,且写法相似。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示意图,将文本结构了然于胸,发现情节发展的顺序是“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蜘蛛的反应”,着重指导学生复述“卖口罩”部分,学生便能抓住复述要领,举一反三,串联其余情节进行复述,从而达到有序复述的目标。

3.设支点,紧扣难点巧突破

复述故事要完整,还要具体,细节的刻画是具体复述的重难点,需要教师为学生架设复述的支点,借助“关键词”这个支点来推动复述的进行,给学生铺路搭桥,降低复述难度,巧妙突破难点。如在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中,“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体现出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这三个支点,架起复述支架,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品读课文,联系生活想象、畅谈生活感受,让学生揣摩玲玲“得意”的动作,感受“伤心”的原因,品味“满意”的内涵。学生对细节体察入微,丰满了复述的“血肉”,拓宽了复述的发挥空间。这样巧妙突破复述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

(二)中段:关注情节,述之有序,让言语携审美共舞

中年级学生复述时,教师要关注文本情节,通過具体的路径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使学生习得复述能力,唤起审美感受。

1. 化长为短,重要信息找得准

长文复述,需找准课文重要部分,准确提取重要信息,按顺序、有重点地复述,化长为短。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课文很长,共29个自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保证复述有序。再引导学生着眼裁缝和顾客之间妙趣横生的对话,提取信息,填写表格。一是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变化:棉袄、夹袄、短袖衬衫、春装,二是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变化:耐心劝说,乐意服务,好办得很,还未裁料。这些信息是复述时的重点内容。而后学生根据表格复述。

2. 紧扣重点,丰富想象讲得顺

在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复述”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讲故事。这道题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文言词汇变成现代语言,还要按照一定顺序将故事讲完整。由于文言文十分精练,复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重点进行大胆想象:众孩童见到李树,“多子折枝”,会有怎样的对话?会用怎样的方法“竞走取之”? “戎不动”,戎当时可能怎么想?众孩童又会怎样追问?在想象中补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再复述时,重点情节就丰满起来。

3.情节跌宕,循序渐进练得透

有些故事,不仅篇幅长,情节也跌宕起伏。复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步练习,才能把故事讲得透彻精彩,妙趣横生。《漏》是一则民间故事,悬念贯穿始终,情节一波三折: “老虎”和“贼”听闻老奶奶的话后,对“漏”产生了误解,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情节,直至结局才揭示“漏”的真正含义。学生复述时,先读全文,熟悉故事内容,感受悬念贯穿之妙;再品读“老虎”和“贼”逃跑的重点情节,体会情节安排之巧;接着根据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组内练习复述,互听互评;然后推选代表复述,教师引导学生听、评、议,学生着眼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最后完成作业,课后巩固复述,说给家人听。这样的复述练习逐层稳步推进,学生言语的自我建构能力便能得到有效提升。

4.厘清主次,删繁就简讲得精

四年级复述练习,提出了“简要复述”的要求,为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其概括能力。教师要先教学生判断主次的方法,厘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让其懂得复述要详略得当;还要引导学生针对局部情节,练习长话短说: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信息,连起来说;整合内容完整说;用一个词概括说。分清主次,长话短说,就是简要复述的方法。复述《西门豹》这个历史故事时,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这个重点,讲得详细一些,同时简单讲下“摸清底细”“兴修水利”等次要内容。这样厘清主次、删繁就简,才能复述得更精要、更出彩,有效提升复述能力。

(三)高段:关注创造,述之有味,让言语与文化相伴

高年级学生复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复述”训练,从复述中寻找创新,于无声时闻有声,于细节处见大义,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让学生自觉成为文化传承人。

1.选准“空白点”,植入创造性复述

在复述时,要选择故事中没有具体讲述而读者、听众却感兴趣的“空白点”植入创造性复述。如在《猎人海力布》一文中,“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多了” “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这些究竟给海力布带来了哪些方便呢?海力布利用宝石会捕猎哪些动物?他会不会帮助一些动物?故事中对这些并没有介绍,这就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空白点。抓住空白点进行想象,扩充复述,故事情节就更具张力,人物形象更有活力,学生语言的自我建构与运用便在语言实践中得以共生。

2.展开“情节面”,推动创造性复述

在复述时,可以根据课文的主要情节大胆想象,为其增添合理丰富的情节,从而更加凸显课文的中心。在《牛郎织女(一)》中,有许多奇异的情节交代得并不是很清楚,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牛郎与牛相依为命的深情,结合自己与好友之间的生活经历,“大胆想象”“添油加醋”,想象牛郎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这些细节就是故事情节的“枝叶”,也是情节发展的“油醋”,通过想象、合理的添加,情节从 “点”扩展到 “面”,细节就丰满起来,故事就生动起来,复述就精彩起来。学生也由民间故事的阅读者,变成了民间故事的创作者。

3.變换“身份角”,促进创造性复述

复述时可以创境促情,多角色体验复述,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如教学《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创设了“海力布劝乡亲”“老人劝村民”“孩子劝父母”三个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同人物,面对不同的复述对象,所抓住的重点、所用的人称、流露的情感都存在差异。复述时要有对象感和场景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鼓励学生变换角色,个性化复述,加深学生对海力布的理解,提升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为部分学生创造展示空间,将创造性复述转变成创造性演绎。

总之,复述教学应在课标目标框架之下,充分利用教材,基于学情,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力求“复”之有道,“述”之有效,让学生在复述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复述方法,形成复述能力。

参考文献:

[1]芮良敏.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有效复述方法的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9(9):40-42.

[2]王 芳.语文复述训练三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16):62.

猜你喜欢
复述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重输入,轻输出
背诵和复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