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文学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

2020-06-11 00:36刘子一
北方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特点

刘子一

摘要:民间文学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民间文学语言具备的朴素、简洁、形象等特点,结合文学语言翻译理论的内容与要求,探索中国民间文学语言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

关键词:民间文学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民间文学在文艺、文化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以简洁、粗狂、刚健、淳朴、自然、形象等见长,体现着劳动者的思想与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与“代言人”。民间文学的艺术风格、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表现手法等均值得探讨与学习。(1)加强对我国民间文学语言特点与翻译策略的研究,不仅能够体现民间文学的价值,还能够弘扬民间文学语言的多种功能,帮助我国民间文学能够逐渐走向国际。

一、中国民间文学语言特点

(一)语言朴素

我国大部分民间文学语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而民间文学语言尽管朴素自然,但是并无简陋的缺陷。中国民间文学语言的朴素特点主要体现在“朴素情真”与“朴中见新”:

1.朴素情真

我国流传的民谣、民间叙事诗等都能够体现民间文学语言朴素、情真的特点。例如在《枣林杂俎》中,从一定角度直接记录了民众的日常活动、记载了民众的生活,并通过描述生活状况反映社会斗争、生产劳动等。(2)该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朴素、情真,如“富春江之鱼,富春江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通过朴素的语言真实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在残酷压迫、剥削下承受的苦难生活,令读者感同身受。

2.朴中见新

民间文学语言与大众生活、历史事件等紧密相连,尤其在出现新事物、新观念之后,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更加复杂,为改进语法、丰富词汇提供了前提条件。所以,广为流传的中国民间文学故事也逐渐引入了一定的擴大、深化的词汇,使得中国民间文学语言“朴中见新”。

(二)语言简洁

哲学家恩格斯在评价民间文学时曾指出:“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3)民间文学语言的重要特点便体现在尽管简洁却并不单调,正如恩格斯所言能通过民间文学语言让农民“忘却自己的劳累”,“把她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4)例如,在《孟姜女》中:“十月里,百样花,严霜杀死,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长城……”该民间流传的唱本语言简洁,整篇少用修饰语言,通过咏叹调子的艺术表现力,向读者展现劳动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封建暴政的痛恨,映射出传统封建社会的残暴剥削本性与黑暗本质。

(三)语言形象

民间文学语言形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通过不同表达方式反映客观事物,例如,部分民间文学语言用于直接描述事物,而部分民间文学语言会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映射对象。尽管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够通过刻画的事物让观众或读者在头脑中有所联想。例如,《邶风·谷风》中的“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5)通过应用喻体替代本体,彰显本体的特征,其表面看似为描写几种不同的渡河方式,而实际上为用之比喻姑娘如何灵活应对不同情况,即通过形象的语言激发读者想象力。

二、中国民间文学翻译策略

(一)翻译原则

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翻译我国民间文学为重要的环节与内容。民间文学的翻译不仅能够推动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还以发扬、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目标。所以,民间文学译者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将文化翻译理论作为支撑。另外,民间文学翻译为翻译学中的基础部分,其研究对象是指文学与翻译的内在联系,由此。中国民间文学翻译原则应体现在:

1.异化翻译原则

译者在翻译我国民间文学时需要应用不同的异化翻译方法,是指在目标语中体现源语言的特点,保证目标语言、源语言涵盖的信息文化的对等、平等传递。在具体翻译民间文学的活动中,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异化翻译原则帮助外国学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民间文学的内在情感。

2.跨文化翻译原则

通过翻译可以打破语言之间的障碍,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所以,在传播我国民间文学时需要遵循跨文化翻译原则,要求译者在传递民间文学作品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应用译语彰显民间文学的内涵,进而达到文化移植、文化交融的效果。

(二)翻译方法

我国民间文学作品承载着传统的特色文化,所以,译者在翻译民间文学时,需注重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在世界领域内的地位。根据民间文学的特点,译者可采用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法、音译法与解释法。

1.直译法

直译法的目标在于最大程度地对源语言形式进行保留,译者为了能够保留民间文学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时多采用此种翻译方法。例如,将《纸上谈兵》中的“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翻译成“In his mind, his son all could do was ‘fight only on paper.”在此翻译中,通过直译法将汉语表达方式的“纸上谈兵”进行直译处理,避免外国学者无法感受此民间文学作品中承载的传统文化。

2.音译法

译者应用音译法根据民间文学作品中的部分词汇发音进行翻译,多用于处理中国的人名、地名、称谓等专有名词。例如,可将“水母娘娘沉泗州”翻译为“The Demoness Shuimu flooded the Sizhou County”。因“水母娘娘”“沉泗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特殊意义,因在此民间文学作品中,“水母娘娘”为祸害百姓的水怪,为了能够体现“水母娘娘”的身份,即“Demoness”,以及“水母娘娘”自身仅为一个人名,因此,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应用音译法,在表达民间文学作品文字层面信息的前提下,充分传达文化内涵。

3.解释法

在翻译我国民间文学时,因中外存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译者需应用“加注解释”的翻译方法,帮助国外读者理解民间文学作品原文。例如:可将《包拯拷问青石板》中的“谁知包拯大怒,一拍惊堂木喝道:‘本官在此问案,你等竟敢吵闹公堂,谁也不许走”翻译为“Bao Zheng turned livid and struck the table with jingtangmu*,‘How dare you disturb the court when I am trying a case? Nobody is allowed to leave here!(*Jingtangmu: a piece of board used by the Chinese federal official in trying a case to frighten the accused or to quell the hubbub by striking it on the table when necessary.)”即对作品中的“惊堂木”等中国特有词汇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三、结语

我国民间文学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所用语言朴素但不简陋、凝练但不单调、生动但不艳色,具备朴素、简洁、形象的特点,向中外学者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奇魅力。为了能够发扬民间文学,提高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译者在翻译民间文学时应遵循翻译原则,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特点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