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雷 王素珍
摘要: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即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环境治理五个指标,制约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同类型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缺乏竞争力;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单一,尚未形成多元化;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缺乏发展后劲。推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生态与资源的和谐;提升文化影响力;聚才引智,强化人才保障;加快技术创新与智能引领。
关键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小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 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以损害后代人发展所需的条件为代价,使该地区具有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主要代表性的观点如表1。
根据对不同机构和不同国家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的分析,发现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有所侧重,但主要集中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民生保障、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和谐等几个主要方面。
2017年公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表2),是在充分结合中国国情,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也是基于这五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的。
二、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根据相关的调查统计,截至2018年7月初,我国共评选出各类特色小镇1505个,特色小镇的主要类型及比例如图1 所示,特色小镇的类型不同,其拥有的资源和定位就有所不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有所差别,但仍有一些共性的因素制约着特色小镇的发展。
(一)同类型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缺乏竞争力
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竞相效仿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效仿浙江等发达地区特色小镇的经验和实践,小镇的规划、管理和投资项目等盲目照搬。比如一些地区的健康休闲特色小镇提供的旅游项目、健身娱乐项目机会一样,缺乏差異性,吸引顾客的能力下降。另有一些特色小镇,主要产业优势不突出,在产业发展选择上趋向多元化,在发展初期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显现出优势不足,呈现出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的衰态,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二)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单一,尚未形成多元化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比较显著的江浙沪地区其成功的模式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但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主体是政府,建设主体的单一导致建设资金来源后劲不足,影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和有效运营,政府居于核心地位,负责社会治理和公共产品的提供;社会资本私营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投入;当地居民是主人,要主动配合,融入其中。只有实现了建设主体的多元化,特色小镇才能持续发展。
(三)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缺乏发展后劲
人才和技术是创新发展的推动力,目前一些小镇由于提供的发展空间受限或者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导致中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影响技术创新,另外由于小镇的基础教育、社会文化等一些基础设施相对于城市也比较落后,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也不是最强,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发展缺乏后劲,可持续发展无法保证。
三、推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产业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特色小镇建设要根据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确定优势主导产业,进行精准的产业定位,合理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创新产品,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产业要错位发展,实现布局要差异化。根据特色小镇的类型,明确发展的重点,如生产制造型小镇,要紧跟技术前沿,加快技术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同时注重利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健康休闲小镇以某一特色体育项目为核心,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大力推行“体育+”发展模式,带动集旅游、餐饮、娱乐、商业多业态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小镇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精准种植,精深加工,推动全链条升级,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使特色小镇成为“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要注重提升质量,做品牌发展、精品建设之路。生产方面积极搭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高端产业集聚地;生活方面打造宜居惬意的新型生活空间,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们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二)实现生态与资源的和谐
特色小镇建设要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以现有的生态资源为基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采用低碳循环技术,实施绿色智慧驱动,坚持“特色”与“绿色”相结合的产业选择原则,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小镇建设要实现生态宜居,空间布局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节约用地,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建筑,突显生态、环保、节能;倡导绿色出行;大力推广水再生利用工程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使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打造低碳生活;加强环境治理,减少空气污染,噪声扰民以及进行有效的污水处理。
特色小镇应是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提升文化影响力
特色小镇建设要把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融入,要注重塑造文化灵魂,使小镇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从而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首先,做好特色小镇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挖掘和保护工作,建立各种文物的开发利用机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与传承,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使小镇的特色文化与人们的生活融合发展。
其次,加强特色小镇的文化宣传,如通过舉办全民阅读、文化讲座等活动吸纳广大公众参与文化活动,通过文艺培训、文艺演出和专题性展览推介小镇的特色文化。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小视频、小程序等新媒体,搭建公共文化交流互动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小镇历史文化标识,提升小镇特色文化的影响力。
最后,打造特色小镇的文化品牌。整合小镇的各类特色文化资源,立足于当地特有的文化生态,鼓励举办风情民俗节、国际艺术文化节等活动,进行文化艺术展示、表演和交流,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品牌。
(四)聚才引智,强化人才保障
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人才作为保障,小镇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首先,树立特色人才观,各特色小镇的定位不同,主导产业不同,需要的人才也各不相同,要基于发挥自然经济优势的原则和产业特点来确定优秀人才,或技能人才、设计人才、研发人才、服务人才、营销人才或管理人才。
其次,积极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为特色人才引进提供便利条件。要做到以产业留人,当地有特色产业,人才有发展的空间;有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能提供现代化、高品质的生活配套服务,有鼓励创新创业的措施,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
最后,充分调动当地人才的积极性,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与相关学校共同建立农民工实训基地,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整体技能水平。
(五)加快技术创新与智能引领
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要紧跟当前技术创新的步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换代。一些新兴的制造小镇、电商小镇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制造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是依托当地强大的科研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延伸和增值,集科技研发、制造服务、创业创新于一体,兼具社区服务、生活居住、休闲旅游等功能的发展空间。电商小镇的成长充分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智能引领的成效,构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商业流通体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谢洪礼.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述评(二)——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简要介绍[J].统计研究,1999(01).
[2]李天星.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06).
[3]王军,郭栋,张焕波,刘向东.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8年度报告[DB/OL].http://www.doc88.com/p-9763830113640.html.2018-12-04
[4]张车伟,王博雅,蔡翼飞.推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DB/OL]. http://theory.gmw.cn/2018-11/15/content_31975352.htm.2018-11-15.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特色小镇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培育路径研究 ”(L17AJY002);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L17BJY004)。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