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

2020-06-11 03:45刘龙龙
艺术评鉴 2020年9期
关键词:不足高中美术特点

刘龙龙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美术作为高中教育阶段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认真审视和改进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教科研新课题。本文介绍了高中美术的学科特点和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阐述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   核心素养   特点   意义   不足   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142-02

在新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各教育阶段的主要育人目标,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明确了我国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因此,核心素养本质上就是基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双重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在各教育阶段、各教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和举措。美术作为高中教育阶段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认真审视和改进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教科研新课题。

一、高中美术的学科特点

高中美术的学科特点,是基于高中生知识积累、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特定阶段而言的,与小学、初中的美术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性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美术课程中共有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九个学习板块。可见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而且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

(二)艺术性

相对于小学、初中的美术教学关注于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占据了更高的比例,更加突出美术的艺术属性。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趋于成熟,这是提高艺术感知力的心理基础,通过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欣赏活动,学生能够充分的感悟的艺术之美,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这对他们确立健康的审美取向和提高审美水平大有裨益。

(三)人文性

虽然美术一词产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在五四运动时期才传入我国,但美术这种艺术形式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因此美术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高中美术教学中体现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是在青少年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他们人文素养的主要科学。

二、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部分内容组成。

(一)图像识读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即体现了美术这一特征。图像识读是指对图像的识别和解读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图像既包括了各种美术作品、图形、色彩等,也包括了随着时代发展而新兴产生的数字影像、影视作品、社会或者生活符号等等。

(二)美术表现

美术是欣赏与实践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实践也是重要的内容。针对于高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美术实践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美术技巧的掌握,而是更进一步地要求他们通过所学的美术技巧,创作出能够体现自己情感的作品来。

(三)审美判断

高中学生的教育经历和心理发育水平决定了他们对“美”已经有了相当的感知和感悟能力。审美判断,就是对“美”的感知、比较、判断能力,这里的“美”既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审美对象。审美判断是形成健康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也是正确表达对美的理解认知的途径。通过审美判断,认识美、解读美、运用美是现代社会中一項十分重要的素养。

(四)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是基于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或者行为活动。在现代社会,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而创意实践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创意实践需要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形象思维作为基础,以美术技能、信息搜集整理等能力作为手段,并以图形、模型、草图等作为呈现形式,体现着美术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高度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质。

(五)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顶层要素。美术作品在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反映着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通过文化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深层次认识和思考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传承,建立起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美术学科不够重视

当前高考在普通高中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围绕高考,提升成绩,是高中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由于美术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因此从学校到家长普遍对美术学科不够重视,很多学生也认为美术会占用主科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可学可不学,对自己未来发展影响不大。因此美术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的边缘化学科。

(二)教学理念陈旧

很多高中美术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认识不到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巧为主,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多,却没有发挥出美术的艺术教育、思想教育等功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美术教学内容应该由绘画、艺术鉴赏和设计三部分组成。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的强调绘画教学,很少涉及艺术鉴赏和设计内容,更忽略了美术历史、美术文化、美术观念等领域,造成学生错误的认为美术就是画画,严重制约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

(一)尊重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生已经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重视美术鉴赏教学

教师要认识到,普通高中开展美术教学,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而是要通过美术学科,来实施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相对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鉴赏教学更能够全面发挥出美术的教育功效,因此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向鉴赏教学倾斜,增加课时比例。

(三)扩展美术教学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要突破教室的空间局限,向开放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是要将美术教学延伸至家庭,将美术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给学生布置运用美术技巧装点家庭环境的任务、与父母合作创作美术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二是要将美术教学延伸至社会,将美术与社会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等,开阔学生美术视野;又如与高等美术院校或者美协等专业团体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实践机会,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三是要将美术延伸至社团活动,利用高中学生社团的组织优势,建立美术社团,为有美术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活动阵地,有益于他们美术核心素养的更好养成,也有利于发现美术人才。

(四)改进美术教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中,往往是对学生的指定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标准較为死板、结果不够全面。因此要改进美术教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形式上,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从评价标准上,侧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情感体验,以此使得评价全面、客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美术教学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翔.基于核心素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创意表达——浅谈美术学科单元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03):55-58.

猜你喜欢
不足高中美术特点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