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重在“治未病”

2020-06-11 11:55唐婷婷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20年2期
关键词:治未病生产

文 / 唐婷婷

“药王”孙思邈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安全生产管理,与治病救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医生是为了解决人体疾患,维护健康;安全管理是为了杜绝隐患,维护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生产管理重在“治未病”。正如古人所云:“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治未病”需要突出“健脑”。俗话讲:“要长寿,先养脑,养脑度百岁。”大脑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是情绪心理与思维活动的中心器官,对人体细胞组织、肢体机能与思想行为发挥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保证大脑健康,一方面是指大脑的生物体健康,另一方面是指大脑的思维健康,只有“两个健康”的统一,才能为身体健康发挥应有的指挥和保障功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要强化企业“指挥中枢”这个“大脑”建设,完善决策与管理规范,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责任体系,健全覆盖全面、贯通上下的监督网络,增强决策、管理、监督的科学性、顺畅性、执行力。二要强化思想教育与作风养成,用正确的思想、理念武装全员大脑,提升干部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安全规范与安全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我要安全”的内动力,站好自己的岗,尽好自己的责,共筑安全“防火墙”。

“治未病”需要均衡“营养”。营养不良,能量补充不足,弱不禁风;营养过剩,能量摄入超标,“三高”上门,必然免疫力下降、疾病缠身。“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的存水量不是取决于木桶的长板,而是取决于短板、烂板。只有所有木板都一样长,所有木板都没有漏洞,所有木板之间都紧密连接没有缝隙,才能保证最大的存水量。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综合性工作,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留下隐患,引发事故。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坚持规划计划、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硬件建设、软件支持、技术进步、检查监督、考核兑现等各方面长期化、持续化、常态化平衡推进、综合发力,增强决策与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协同性、严密性,为安全生产源源不断地注入精神、管理、技术、文化、理念等营养,强壮安全生产肌体,提高对于安全生产隐患的免疫力、抵抗力。要坚决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时紧时松、忽冷忽热的无序行为。

“治未病”需要积极“锻炼”。生命在于运动。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的适宜活动,是强健体格、燃烧脂肪、加快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灵敏性与平衡性、预防和消除疲劳,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同样道理,安全生产也需要积极“锻炼”。一要锻炼智力。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测评、考核、考试、鉴定、竞赛,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规程、业务知识水平,做到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统一,为履职尽责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方法遵循。二要锻炼能力。要经常性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技术交底、比武打擂、技术攻关等活动,培养全员手脑并用能力,持续提高全员应对和化解风险、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心理素质与技术技能。三要锻炼物力。要强化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器材装备等规范性、制度性管理、检查、保养、运行、更新、升级,保证性能稳定与可靠,提高操作者的熟悉程度,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好、打得赢。

“治未病”需要注重“心疗”。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揭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二者缺一不可。防止安全生产隐患的产生与蔓延、扩展,必须把全员心理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消除心理隐患。其一,要尊重和信任员工。领导者与管理者要发扬民主,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生产岗位,广泛倾听员工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向员工群众求教问计,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中增强员工的被尊重感、认同感、归属感与主人翁责任感,消除管与被管的对立情绪,提高管理的号召力、信服力与支持度。其二,要关心爱护员工。要积极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加强劳动保护,减少安全风险;要热情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倾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保证安心、尽心、舒心、稳心,有效消除心理隐患。

“治未病”需要定期“体检”。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经常性、规范性、系统性体检,能够准确发现隐藏于身体之中的许多潜在性疾病先兆,超前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避免小患演变为大疾。身体素质再好的人,也要重视做好“体检”工作,切不可讳疾忌医。同样道理,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企业安全生产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安全生产工作无论多么扎实、过硬,都不能轻言不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谨慎之心,树立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坚持问题导向,把查摆问题、剖析问题、整改问题、防范问题贯穿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全程与全面。要把“四不两直”安全检查作为保留项目,多开展计划性、随机性、普遍性、重点性、回访性等形式多样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严格落实班前会、班后会、巡回检查、交接班等制度,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和处置问题的快捷性;要把落实领导带班、跟班、值班以及联系点、承包点等制度作为重要抓手,促使领导与管理力量重心下沉,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隐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增强安全“体检”的权威性、执行力、可靠性。

“治未病”需要预防“传染”。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既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如此,许多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病毒的传染所致。防范病毒传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毒、隔离和打疫苗。安全生产中,那些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等不安全行为,如同病毒一样,如果不能得以有效控制,同样会在员工中传播、扩散,侵害安全生产肌体。一方面,要做好安全生产“消毒”工作。通过严格检查、严密监督,及时发现以“三违”为代表的各类安全生产“病毒”,通过批评、教育、纠正、处罚等立即加以处置,不让其露头。另一方面,要做好感染安全生产“病毒”人员的“治疗”与“隔离”工作。对能力不足者加强培训指导,对意识不强者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安全行为的规范性,促使其回到健康状态;对于作风不实、执行意识不强、安全基本功较差,经教育、培训仍然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人员,应果断从安全生产岗位上“隔离”出来强化“医治”,避免“病毒”发作威胁安全生产生命。另一方面,要超前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通过加强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宣传、培训、考核,加强典型案例教育、剖析、警示,加强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推介和落后典型曝光、问责等措施,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避免出现影响安全生产的“流行病”,消除“破窗效应”的生存土壤,保证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健康可靠状态。

“治未病”需要勤于“自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增强身体素质,防范病毒入侵,做好“治未病”工作,关键靠自身的警惕与警觉,经常性查找和发现影响健康的蛛丝马迹,治病于“肤表”,避免向“血脉”“肠胃”“骨髓”浸润。勤于“自检”,就需要干部员工善于对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视自己的安全行为,勇于校正,坚决远离侥幸、盲目、逞能行为;勤于“自检”,就要把能力培养牢记于心,实践于行,严格用岗位规范、职责使命进行对照,发现业务技能上的差距与不足,增强本领恐慌感与能力危机感,刻苦学习、精心思考、反复实践,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赋能添力;勤于“自检”,就需要干部员工善于和勇于向先进典型对标对表,查找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奋起直追,切实拉高工作标准,提升工作质量;勤于“自检”,就需要干部员工树立永不满足、永远在路上的恒心与韧劲,不被眼前的既有成绩所陶醉、自满,始终保持归零意识,增强天天都是新起点的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抓执行、抓改进、抓巩固、抓提高,推动安全生产持久向好。□

猜你喜欢
治未病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