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魏安银 李巍 李冬青 刘海静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1],血压不平稳,达不到人体机能理想的血压水平就会使心肌受损,引起心室重构,导致心力衰竭[2],心力衰竭进一步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3],使心室充盈[4],射血能力受损[5],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6]。心力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体液储溜[7],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8]。缬沙坦胶囊为一线降压药,降压效果平稳,无耐受性,停药无反跳现象,安体舒通片为抑制远曲小管利尿剂,利尿作用较弱,本研究主要探讨缬沙坦胶囊联合安体舒通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其对心肌酶各项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对N末端B型脑肽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01-01—2018-10-30收治开滦总医院心内二科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1.1.1 纳入标准 患者住院期间患高血压合并心衰:①高血压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标准同时伴有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9]心衰患者。按高血压1级(G1),2级(G2),3级(G3),及单纯收缩期的高血压(G4)分为四级;合并心力衰竭按射血分数降低型(X1),射血分数保留型(X2),射血分数临界值型(X3)将心衰患者分为3型。②未使用缬沙坦胶囊联合安体舒通片治疗者。
1.1.2 排除标准 对使用缬沙坦或安体舒通患者以及本药品中其他任何赋型剂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高钾血症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1.1.3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 例;年 龄48 ~79 岁,平 均 年 龄(68.15±9.16)岁;G3X10例,G2X19例,G1X121例,G4X15例,G3X226例,G2X221例,G1X211例,G4X22例,G2X35例。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7.82±9.452)岁;G3X10例,G2X18例,G1X122例,G4X14例,G3X228例,G2X220例,G1X212例,G4X22例,G2X34 例,两组患者年龄(t=1.454)、性别(t=1.4)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两组患者中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即含有X1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硝酸异山梨酯片[北京恒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331]扩血管治疗,同时加服地高辛治疗,而含有HFpEF即X2的患者不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mg,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80 mg/次,1次/d。螺内酯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70]口服40 mg/次,2次/d。而两组患者中有高血压3级和极高危的患者加服心痛定即硝苯地平片,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再分别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缬沙坦胶囊和螺内酯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观察 根据《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2016》中的心力衰竭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射血分数提高20%,肺部音消失,或明显减少,血压心率恢复至参考范围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提高10%,肺部音减少,血压、心率有好转为有效;治疗后症状及心衰分级无改善或出现加重,心率血压稳定性差为无效。
1.3.2 血压及心率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采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按住腕部动脉搏动处计数心率,时间60 s,计数两次取平均值。
1.3.3 心肌酶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5 mL,用日立7600全自动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 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1.3.4 心功能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彩超机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3.5 NT-proBNP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用强生ECIQ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通过在VITROS ECI/ECIQ免疫诊断系统,VITROS3600全自动分析仪及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采用Intellicheck技术通过对比校准品来进行的测定。1.3.6 心肌比较 用HBXT核磁设备3T750W型号,采用1.5t场强对心脏形态,心室壁及心肌运动型进行检测,分别以运动功能改善良好,有一定改善和无改善表示。
1.3.7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观察组收缩压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收缩压降低幅度(P<0.05);观察组舒张压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舒张压降低幅度(P<0.05)。两组心率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心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心率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K-MB、α-HB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肌酶指标CK-MB、α-HBDH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较治疗前缩短,对照组变化不明显,LVEF较治疗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168.22±15.701 128.79±4.914 96.29±7.339 82.48±4.820 118.4±11.520 75.18±7.110观察组 100 168.35±15.915 125.74±5.911 96.04±7.039 80.49±6.557 118.4±11.422 73.93±6.821 t值 23.766 17.3495 23.339 16.657 37.015 36.3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各项指标比较(±s) 单位:U/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各项指标比较(±s) 单位:U/L
?组别 例数 CK-MB α-HBD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15.71±6.6337 14.26±5.4358 193.04±57.653 157.34±24.847观察组 100 15.62±6.72967 13.98±5.74 194.15±59.447 156.04±23.157 t值 1.993 2.704 1.689 2.704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降低数值,观察组治疗前后降低数值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降低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2.6 两组患者心肌核磁共振运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改善率80%,对照组改善率6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LVEDD/mm LVESD/mm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60.79±5.21 50.99±4.41 51.15±5.36 38.55±3.62 49.53±9.44 59.92±7.50对照组 100 60.88±5.351 51.76±4.04 51.11±5.45 39.15±3.16 49.89±9.02 59.13±7.64 t值 16.44 15.916 17.52 17.296-12.609-10.9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 比较(±s) 单位:pn/mL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 比较(±s) 单位:pn/mL
?
表6 两组患者心肌核磁共振运动情况比较(n)
2.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观察组出现高钾血症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上述不良反应均对症治疗得到控制,未影响治疗进程和效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原有慢性心脏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是缓慢的进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心脏代偿机制参与[10]。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心室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而中国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率占心力衰竭总人数的54.6%。缬沙坦胶囊为一线降压药,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AT)2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输出量增加,减轻衰竭心脏的负担,减慢心率,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而安体舒通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通过阻断Na+K+与Na+H+交换使Na+,Cl-排泄增多,起到利尿,消肿作用,二者联合应用不仅起到平稳降压的作用,还可以抑制ANG2引起的血管收缩,醛固酮分泌,水钠储溜和心肌重构,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避免持续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提示缬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降压效果较佳。心肌酶是当心肌有损伤时,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肥大,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通透性增加,α-HBDH,AST,CK-MB通过细胞膜释放入血液,使其含量增加,当心肌治疗得到缓解后,这些指标恢复正常,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LVEDD,LVESE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缩短,而对照组改变小,LVEF观察组较治疗前增加,而对照组较观察组变化小。提示缬沙坦胶囊联合螺内酯片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析其作用机制与缬沙坦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醛固酮释放有关,从而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射血分数增加。
NT-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特征性指标[11],心功能越差,LVEF越低,NT-proBNP指标越高,合理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射血分数,还可以使NT-proBNP恢复正常水平。
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安全性比较高,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确切,不仅可以有效降压,还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心率,降低心肌酶,降低NT-proBNP水平,减轻心肌纤维化,减轻水钠储溜,改善心室重构,使左室室壁运动功能增强,且安全性比较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故结论仍需联合多中心,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