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昌
1901年9月,刚刚在1894年“甲午战争”和1900年“庚子之变”中惨遭失败的清政府,为了重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决定“整顿兵制,停止武科,亟应于各直省会建立武备学堂,以期培养将才,练成劲旅”。要求各省积极创建武备学堂,以取代通过武科考试选拔军官的办法。
时任山东巡抚的张人骏由于受盟弟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影响,对创办武备学堂积极性很高。几个月后,就于1902年6月6日在济南的南关创建完成了山东省武备学堂,并制定出《山东武备学堂暂行试办章程清单》。《试办章程》还获得了朝廷的首肯并向各省推广,为全国各地开办武备学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张人骏。
/ 黄埔水陆师学堂。
1903年4月18日,因对广西地区“匪势狓猖”治理不力,清廷将署理两广总督德寿及广东巡抚李兴锐一起调走,换上了四川总督岑春煊及河南巡抚张人骏,这是张人骏和岑春煊第二次来到广东任职。早在1898年8月31日,张人骏由广东布政使调任山东布政使,继任者便是前太仆寺少卿岑春煊。因之有前后任关系,故而再次相遇后两人相处得比较和谐。粤督岑春煊上任后,立即奉命前往广西前线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剿匪工作。岑春煊不在广州的这段时间里,总督的事务基本上都是张人骏奉旨代管起来的。
考虑到广东武备学堂因岭南匪患而耽搁了兴办,在全国拖了后腿,于是,1903年底,张人骏便在广州东部黄埔地区的长洲岛平岗乡,原广州水陆师学堂旧址上,创办起了广东武备学堂。
水陆师学堂面临珠江,背倚旗山,坐南朝北,高大宽敞,幽静安全,适宜教学。学堂有历任两广总督刘坤一、张树声、张之洞自1876年至1889年陆续购地建起的近百亩大院,其中仅水师学堂院落内就有:“中路:前后五院,内有楼者三院,以作讲堂及委员教习住房。左右两路:前后各四院,均属上下楼房,以作学生住房。后院:小房,平列者三院,以为厨灶、茶房、浴房,暨丁役住房。凡为院一十有六,为房一百八十有六,而每院之左右厢廊,正中路亭之属不计焉。堂外别建机器厂一座、铸铁厂一座,附厂烟囱一座,储料所、打铁厂、匠丁住房大小共七间。又建操厂一座、操场一区、演武厅一座、帅台一座、操场水沟三道、前后围墙一周、堂前石堤一带、洋木码头一座。”
随后,张人骏委任留法博士魏瀚为学堂总办,从日本军校留学回国的韦汝骢为学堂总教习,以黄体端、祝庆祥、刘荣衮等人为中文教习,聘请原小太郎、井上濮、村上久吉、铃木虎之助等日本校尉官担任军事教习。学堂学制为两年,每期招生180名。学员首先从本省的文、武秀才中选拔,其次是本省武生子弟、外省武生子弟。学员年龄要求在25岁以下,粗通文字,身体健壮。学员由张人骏亲自考试后,择优录取。新生入学后,每月食宿费全免,每月零用钱2两银元,优秀者可增至4两。学员每宿舍至少3人,教习随住其间。宿舍内除应看图书外,严禁有淫秽书籍,更不得抽大烟、酗酒、打架斗殴,严重违反者予以开除。学员学习期满,由张人骏亲自督考,考试合格后,发给加盖巡抚印章的毕业证书,文授文职,武授武职,保送各个军营。有愿出国留学者,给予护照。有愿留校者,授予教习。该学堂共办了两期,第1期学员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李济深、广东陆军第1师代师长陈宏萼少将、东路军兵站总监部少将参谋长陈国伦、广东省省长莫擎宇上将、国民革命军第18师参谋长孔昭度中将等;第2期有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黄埔军校代理校长黄慕松上将、第19路军少将旅长黄和春、第62军副军长黄占春少将、第1集团军第3军第1独立师师长黄任寰中将、交通部副部长黄世龙中将等人。
/ 广东陆军小学堂。
到了1905年6月,清政府又仿效德国和日本,将军校分为小学、中学、大学3级制,各省的武备学堂一律改成陆军小学堂,国家则设立一所陆军大学、4所陆军中学。其中直隶为第一中学,陕西为第二中学,湖北为第三中学(面向两湖、云贵、广西等地招生),江苏为第四中学(面向两江、闽浙、广东等地招生)。
/ 广东陆军小学第6 期同学录中有张发奎、薛岳(薛仰岳)、叶挺。
/ 清末写给黄埔陆军小学堂信件的信封。
但是,两广总督岑春煊为了地方利益,于1905年11月10日,擅自将广东武备学堂改为广东陆军中学堂,中学堂下设附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负责招收广东、广西两省暨广东驻防各陆军小学堂的毕业生。陆军小学堂则负责招收15—18岁左右的高小毕业生或初中一年级学生,学制改为3年。
陆军小学堂开设的课目众多,主要教授一些中学文化知识与基本的军事技能,文化课有国文、历史、地理、修身、外文、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气象学、生理卫生学、图画、音乐、国语、野外要务等。每期学生须学一门外语(日、英、德)。军事课有徒手教练、持枪教练、单个教练、班排队教练、野外演习、柔软体操、器械体操、刺杀、剑术、射击等。
1906年3月底,岑春煊设立陆军中学的做法遭到了朝廷的反对,于是,他不得不将陆军中学堂撤销,将中、小学堂与1904年4月底成立的广东随营将弁学堂合并,改称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校址迁广州大东门外北横街。到了1906年11月,陆军小学堂又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中分离出来,改为独立的小学堂,重新回到了长洲岛的校址,于是也被称为“黄埔陆军小学堂”。
陆军小学堂在清末一共招收了7期学员。第1期学生共计招收了80名,著名学员有后来成为国民党中将的邓演存、国民党少将刘达衡等;第2期招生100人,著名学员有蒋光鼐、陈铭枢、袁煦圻、李章达等人;1907年秋第3期招生约100名,著名学员有薛岳、陈济棠、李磊夫、陈骥等;1908年第4期招生约100名,著名学员有张云逸、曾泽寰等人;1909年第5期,著名学员有邓演达、梁世骥等; 1910年第6期,招生约100名,著名学员有余汉谋、徐景唐等;1911年招收第7期,著名学员有黄镇球等。
在广东武备学堂或陆军小学堂存续的9年间,张人骏有6年时间执掌广东。先是于1903年至1905年担任广东巡抚,后于1907年至1909年任职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在这6年的时间里,张人骏对自己创办的这所军中摇篮厚爱有加,充当了“保护神”的角色。无论是在校址的选择,学员的招考,教员的聘任,经费的筹拨,还是师生矛盾的化解,学员的分配与深造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912年后,广东陆军小学堂被广东军政府改名为广东陆军小学校。其著名学员有张发奎、李汉魂、吴奇伟、陈公侠、朱晖日、邓龙光、叶挺等。可以说,从广东武备学堂到陆军小学,培养了近百名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北伐期间粤军的高级将领大多出自这所小学。
/ 叶挺。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准备创办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他经过仔细勘察,亲自择定了黄埔长洲岛上的陆军小学堂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黄埔军校由此得名。6年里,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被称为军事将帅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5位元帅、3位大将和8位上将,而国民党中毕业于此的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则有187位之多。毛泽东、刘少奇、鲁迅都曾经在这所军校为学生演讲过。后来孙中山先生去世的时候,其灵堂也设在军校的大花厅。
1988年1月,修复后的黄埔军校旧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