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引领辽宁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路径探讨

2020-06-10 09:02冉鸿燕陆诗雨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高质量发展创新

冉鸿燕 陆诗雨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大论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以创新引领,以工业制造强省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文章,为辽宁经济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辽宁全面振兴。

[关键词]创新;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新优势

[中图分类号]D61;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4-015-0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  ]从全球视域来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也是关系辽宁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十四五”时期,乘势而上,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

从全球化视域来看,国际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从历史的维度看,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建设科技强国,提升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  ]11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3  ]。按照经济理论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发展,会经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财富驱动的经济增长发展历程。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已经到了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增长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为此,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国,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突出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突出特点是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从未来发展长远看,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生增长,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始终围绕着“新”字,即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格局、新发展动能、新发展活力、新优势、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我们要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按照中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在做好疫情防控方面工作的同时,要抓好经济工作。采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凝聚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加快培育和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科技是国之利器,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制度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有可能重构整个全球竞争秩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等技术问题,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使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任重道远。要想有效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必须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根據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调研统计,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产业安全需要拥有知识产权,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需要通过以创新驱动实现内生增长,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有效协同,形成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安全。需要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在生产环节上,就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产业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二、以创新驱动引领辽宁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路径

“十四五”时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破解發展难题,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把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通过制度安排,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上半年已引进海外高精尖人才555人;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扶持创新主体企业发展。

(一)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沈阳座谈会上强调:“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批示精神,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改革科技体制,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坚持系统思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科技创新引领,部署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以支撑“一带五基地”建设为战略目标,实现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辽宁经济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制造强省为重点,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文章。辽宁工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工业新动能发展不断加快发展。目前,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56.2%,化工精细化率达到52.7%。辽阳石化俄油改造、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据统计,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居于全国第三位。2019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转型加快升级,新动能不断涌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以科技创新支撑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引领,补“短”固“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补“短”固“优”,激发新发展动能,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辽宁全面振兴发展,需要依靠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转型、转向高质量发展。辽宁经济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面临着与先进省份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坚持问题导向,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借鉴江苏省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系统分析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提升产业规划布局科学性,要坚持高效集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攻坚克难,凝聚创新力量,打造装备制造强省新高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谋划。明确科技强省建设目标,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辽宁的优先战略摆在核心位置。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重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围绕关键领域关键产品、技术和工艺,开展精准靶向攻关,不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赢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攻坚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政策宣讲、专利贯标工作;建立知识产权机构储备库,严格筛选资质全、能力强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四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吸引创新型人才、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工艺的工匠等。

(四)着力化“危”为“机”,培育新动能产业

立足高起点、系统谋划“新经济” “新动能”。“新经济” “新动能”本质是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结合,并以此产生的“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主要表现为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核心内涵是创新驱动,增长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着力培育产业新动能,化“危”为“机”,着眼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打好“主动仗”。继续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文章,大力培育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激活全社会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4  ]。“激活存量、做优增量”,实现“腾笼换鸟”。前者是改造旧动能,后者是培育新动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用结构优化促进供给升级。一方面是让旧动能焕发新生机,要把握“智能+”机遇,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另一方面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加快产业集群体系培育,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工业新动能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力推进超算中心一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数据产业,可以考虑依托现有数字医疗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谋划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深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遇到的“痛点” “堵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动能转换的所需条件,分析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瓶颈,发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加快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创新,深入开展省级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增强研发功能,找准切入点关键点,积极向国家部委沟通汇报,全力引进一批行业旗舰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对科技创新平台、高端人才、科技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力度。必须把科技成果转化与科研人才培育置于动能转换的“杠杆支点”上,使行业领军企业真正拥高质量智力源。

(五)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用足用好招商護商机制,精准预测、靶向施策。主动出击开展专业招商,常态化对接联系大院大所院士专家、央企、总部型企业,大力引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加强与人才团队、科研载体、科技企业对接合作。加快制定应对措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牢牢稳住实体经济“压舱石”。二是根据行业发展规律,适时推动更高层次双创载体建设。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在知识产权、技术开发、非强制性检测等三大类基础上,将使用范围拓展到新开发产品辅导、新开发产品的网络推广、新开发产品的外观设计、新开发产品的网络代运营等服务类别。三是完善对创新创业载体的各类扶持政策,打造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主题的线上技术开发的众包平台,使其继续为创业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创新创业服务。四是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云平台建设,面向以企业、创新创业者、第三方的服务机构、政府为主的用户群体,整合社会组织、中介等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为企业提供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离开资金支持,动能转换只会缘木求鱼。金融输血不足会困扰实体企业发展。要利用创业投资的金融制度优势,发挥科技金融风险准备金池作用,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要一方面引导银行机构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促进科技金融融合。适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P2P网络信贷平台,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旧动能转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政府共同设立创新企业P2P网络信贷平台,在降低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降低社会资本参与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的风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关系辽宁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增强新动力,激发新活力。要从全球视野、核心地位、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要奋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辽宁,塑造全面发展新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0/29/c_1126674147.htm.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1).

[4]冉鸿燕.以创新求突破,引领实体经济向高端发力[N].辽宁日报,2017-04-27(4).

责任编辑:李 飞

收稿日期: 2020-11-15

基金项目:“兴辽英才”计划课题“辽宁老工业基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XLYC1805004);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新时代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L18ALW005);2020 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2020dfdxzddykt019)。

作者简介:冉鸿燕(1969—),女,山东烟台人,哲学博士,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辽宁党校报》主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陆诗雨(1998—),男,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高质量发展创新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