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
费城是美国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一。1774-1775年两次大陆会议在此召开,通过了《独立宣言》。1787年制宪会议在此举行,诞生第一部联邦宪法。1790-1800年在华盛顿建市前,这里是美国首都。2015年入列世界遗产城市。“独立”和“友爱”①是该城的名号。
2010年3月23日,36个中国研究图书馆员给费城增添了一项新的历史意义。
是日,天气晴朗,春寒料峭(6~11℃)。这些图书馆员在参加美国亚洲学会和东亚图书馆理事会的年会之外,欢聚一堂,投票通过了组织章程,选举了组织领导,宣告“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成立!具体而言,在场投票的有36人,另有3人因故未能出席而在线投票。第一届学会领导由李国庆、郑力人、徐鸿、杨涛、邵东方、蒋树勇、马小鹤等7位执行委员会委员组成,李国庆任主席,徐鸿任执行长,时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的何林夏博士任顾问。当时这些人并没有预料到,这个毫不张扬的事件和这个小小的学术团体不久后会成为一个大大的研究课题②。
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图1 费城独立宫
图2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章程和签名
图3 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合影
2008年4月,美国亚洲学会和东亚图书馆理事会年会在亚特兰大召开,时任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的邵东方博士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教授把酝酿多时的一个想法提出来供同行讨论:中国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年轻学子渡海来美,逐渐扎根北美学界,除了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员和在各种专门机构从事研究的人员外,还有一个人们往往忽视的特殊团体:在各个图书馆特别是在大学东亚图书馆工作的中国学研究馆员。这部分人员不仅为致力中国学研究的广大学者选购文献资料、提供咨询服务,而且学有所长,在中国学的专门领域进行研究。他们发表的大量学术论文中,不仅有图书资讯方面的,更有中国学专门领域的。这些中国学研究的论著是海外汉学研究成果不可缺少和不容低估的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默默无闻,是因为没有专门的杂志或文集来反映这个特殊团体成员的学术成果。因此,邵东方、李国庆建议编辑一本文集,希望大家支持。
该建议得到热烈响应。于是,经过李国庆收编来稿,邵东方联系名家作序和书名题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支持,《天禄论丛:北美华人东亚图书馆员文集》在2009年的美国亚洲学会和东亚图书馆理事会年会亮相。赐予题签的有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庄因先生和中央美术学院著名书法家邱振中教授,赐序的是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余先生在序中高度评价华人东亚图书馆员在推动北美汉学繁荣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这部文集的意义:
图4 《天禄论丛》创刊号
图5 邱振中教授题词
美国的“汉学”(或“中国研究”)一向落后于欧洲,但二战以后急起直追,很快便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则是许多第一流大学纷纷加强以至重建其中文藏书,以适应国际形势的新需要,这一新兴的学术动向为寄寓北美的华裔文史学人提供了施展长才的机会。六十年来北美“汉学”或“中国研究”的突飞猛进,我恰好是一个见证者。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汉学”或“中国研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主持各大图书馆东亚部门的华裔学人是最大的功臣。正由于他们建立了完善的支援系统,北美的研究队伍才能迅速地成长起来。这一支援系统并不限于图书的收集、分类、整理等等,而且包括华裔主持人所提供的关于目录学、版本学以及一般文史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上的点拨往往能对青年研究者发生催化作用,使他们提前进入掌握中心论题的状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哈佛燕京图书馆首任馆长裘开明先生对于许多博士研究生都曾给予启蒙和指引,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因此一九六四年费正清(John K.Fairbank)和赖世和(Edwin O. Reischauer)特别把他们合写的《东亚:现代的转变》(East Asia: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献 给 裘 先生,感谢他为美国好几代学人提供了研究的便利。这一献词富于象征意义,可以一般地可适用于所有北美东亚图书馆界的华裔主持人。……总之,由治学有成的专家学者来领导图书馆的事业,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传统。这一传统竟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移植到北美,并意外地得到发扬光大。《天禄论丛》这部文集的特殊文化意义便在这里:它为这一传统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学术例证。[1]
初试啼声,反应积极,李国庆和邵东方便决定把这个文集长期做下去。
2009年11月6-8日,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ACPSS)第15届年会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召开。北美中国研究馆员参会的有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郑力人博士、伊利诺伊大学蒋树勇博士和该会组织者之一、东道主李国庆教授。三人在讨论《天禄论丛》的成功时,受到ACPSS组织形式的启发,酝酿成立北美中国研究馆员自己的学术团体。
其时北美东亚图书馆有自己的行业协会——附属于亚洲学会的东亚图书馆理事会(Council On East Asian Libraries,CEAL),其下有中文资料委员会;以华人背景为纽带的图书馆员团体则有附属于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hinese American Librarians Association,CALA)。虽然部分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加入了美国图书馆协会或CALA和亚洲学会或CEAL,但此二者分别是行业和联谊性质的组织。前者侧重中文馆藏的服务与发展,后者侧重图书馆员的交流与权益,它们都有相当长的历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北美近20 年聚集了一批高学历、多语种,既学有专长又兼通现代图书信息之学的华人东亚图书馆馆员,他们以学者之身主掌馆务而深孚众望,令中华传统在海外薪火不断。然而,他们在这两个组织中缺乏归属感,在学术界则缺乏认同感。一个能弥补这种缺憾的学术共同体应该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大家还认为,这样的学术共同体,或曰同仁团体,曾经是民国时期学术界的一道风景。郑力人所在的康奈尔大学就有一个例子:1915年中国留学生任鸿隽、秉志、周仁、胡明复、赵元任、杨杏佛、过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在那里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创办了《科学》杂志,后来成为中国的权威科学期刊③。
图6 创会“三剑客”(从左至右为蒋树勇、李国庆、郑力人)
这些想法在同仁当中引起了积极的回应,经过充分讨论,郑力人和徐鸿拟定了即将诞生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的章程,并在2010年的成立大会上通过。
2011年,《天禄论丛:北美华人东亚图书馆员文集》从第三卷起改为《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依然每年一卷。2014年改为精装本。
图7 《天禄论丛》10辑书影
2018年3月23日,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年会在华盛顿召开,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献图书出版分社密切合作,举办《天禄论丛》出版10辑的庆祝活动。已出版的10辑《天禄论丛》共收录北美地区、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其他地区的中国研究馆员撰写的论文、序跋、随笔、学术札记等凡130余篇,涉及馆藏文献揭示、版本考证、馆藏目录编制、文献学研究、人物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虽然各辑所收文章多寡不一、主题各异,但2009-2018年,这套辑刊始终保持着创刊之初所定原则:所收文章皆以中国研究为中心,撰稿人员都是从事或有兴趣从事中国研究的图书馆员。自2009 年创刊至今,《天禄论丛》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准,荟萃了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得,是海外中国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图书馆员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成为中国学人了解北美中国研究学术动态、北美图书馆馆藏学术文献线索的重要窗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贺词说:“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的会员汇集了北美图书馆界致力于中国研究的图书馆员,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学术研究,为学界提供最新馆藏信息和研究成果。我们持续出版一套书,也是为了向这些伟大的图书馆员们致敬。”[2]《天禄论丛》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百度百科、豆瓣读书都有词条,东亚国家和地区有售卖,被中国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Airiti Library)全文收录,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叙述资源库(CALA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ystem)则提供目录浏览。
2010年3月召开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成立大会是第一届年会。这是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内部交流的制度性会议,内容主要有3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会的工作会议,内容包括新成员注册、学会和各委员会年度工作汇报以及会务讨论;第二部分是年会的核心日程,即学术研究信息交流会;第三部分是联谊活动。自此以后,每年大家都像候鸟一样,按例相聚,切磋术业,交流成果,商讨合作,把酒联欢。学术研究信息交流会是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年会的重点,议程一般包括最新学术成果分享、正在进行项目的信息分享和未来研究课题的讨论。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合作对会员的学术研究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敦促作用。
图8 历届年会合影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的宗旨之一是提供开展学术活动、交流专业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合作的平台,借此推动以文献资源研究为主的中国研究的发展。所以,从成立之日起,学会就积极策划、组织并参与了多种专业与学术活动。
学会成立的当年,2010年10月25-27日,参与主办在中国长沙举行的“国际图书馆东亚文献合作暨华文历史报刊数位化研讨会”。这是湖南历史上的一场盛会,有媒体这样报道:来自全球知名图书馆和汉学研究机构的250余名图书馆馆长和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华文报刊数字化发展大计……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余冬阳在开幕式上表示,全体长沙人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关注着此次盛会,全球知名图书馆馆长和专家齐聚长沙,思想的交汇、文化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必将促进地方政府、企业与全球图书馆和学术界的互动,进一步巩固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2011年8月8-13日,学会组团参加中国方志办在宁波举行的“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9月18-21日,组团参加中国方志办在北京举行的“走向世界的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图9 2010年长沙会议
图10 2011年宁波方志研讨会
图11 2017年北京方志研讨会
2011年10月13-14日,由美国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合办的首届“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在图12至图16简称为“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主题为“地区研究与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学会主席李国庆在致辞中指出:以文会友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网络时代,信息交流途径比任何时候都多,但面对面的交流是其他方式所不可取代的,本着这一理念,跟厦门大学图书馆合作举办这个论坛,我们有意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活动办下去,每届专注一个主题,本届侧重地区研究。中美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性大国,在地缘政治和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地区研究有助于双方判断形势,制定政策。地区研究的开展与文献资源的建设密切相关,中美大学图书馆在地区研究资源收集、管理和使用上的交流合作将有助于双方事业的发展。
图12 第一届论坛
此后两个团体按照两年一届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办会。第二届于2013年7月17-18日在兰州大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服务”;第三届于2015 年6 月10-13在四川大学举办,主题为“演变中的学术环境和图书馆:资源建设新方向”;第四届于2017 年3 月17-18 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举办,主题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方向”;第五届于2019年8月14-17日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举办,主题为“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参会者遍布两地高校相关单位,在特色资源、区域文献建设等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使这个论坛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精品学术论坛。
图13 第二届论坛
图14 第三届论坛
图15 第四届论坛
图16 第五届论坛
前三届论坛的会议论文选编,承蒙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支持,以《书海同舟: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论文荟萃》之名于2017年6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宣传语说:本书主要围绕学术演变环境下的馆藏发展和分享、特色资源的建设、地区研究资源的建设、周边国家文献资源的建设4个主题展开,而文后附录内容对读者了解海内外高校图书馆情况非常有帮助。这一总结比较客观。此后的论文也将在合适的时候结集出版。
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出口部张颖女士于2010年年底逝世。多年来她以满腔的热情和开拓精神,为北美的东亚图书馆提供华文资料和技术服务,对促进中美图书馆的交流和北美东亚图书馆的建设贡献良多,也与学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会成员闻讯不胜悲痛,除发信表示哀悼外,还建议用“纪念张颖北美华人图书馆员赠书行动”表示纪念。学会共收集49位同行的捐赠,由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代购,选定北京附近地区的一所孤儿院作为受赠单位,2011年10月10日举办捐赠仪式,学会有7位代表出席。
图17 论文集《书海同舟》书影
图18 慈善赠书
学会会员本来就有志于学术研究,而学会这个平台促进了同仁之间的合作,使得这10年的成果相比之前,更丰富多彩,蔚为大观,择其要者罗列于表1,以见一斑。
表1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部分出版物列表
图19 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稿抄校本丛刊书影
图20 《花叶婆娑》书影
图21 《广州七天》书影
按“十年树木”之说,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走过第一个十年,只能算初步长成。能够受到学界的肯定,令人欣慰。本文篇首提到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把本学会研究得相当深入细致,给予了很高评价④,作为创办者之一,我读来颇感惶恐。我们的初心只是把一批职业、背景和兴趣相同或相近者组织起来,一起愉快地做些事情,不负年华,足矣。以上所述,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记录。如果要说一次无心插柳最终树起了一个某种意义上的样板,那也要归功于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兹拣前文未提及的略述几条。
本学会是作为一个非营利、非政治性的学术组织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注册的,每年交几十美金注册费,报告一下财务情况,无人干涉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当然,美国联邦政府和伊利诺伊州政府也不提供任何经费。学会经费来源主要是一次性的会费,支出则是每年的注册费,活动多靠赞助。领导者都是义务劳动,无任何补贴。因此,财务比较简单。
因为是一个身在美国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同仁的特殊团体,会员在初创时有39位,到2019年有108位,基本涵盖了北美相关机构的从业人员,只有个别会员来自中国,以及新加坡和欧洲,今后估计不可能也没必要大规模扩展。组织大,声势是大了,性质就可能不那么纯粹,运作也会困难。
学会以民主方式运作。不管在各自的单位内是什么职务或有什么职称,会员一律平等。学会的领导班子是执委会,由会员一人一票选举,两年一次,得票最多者为主席,不得连任。历届主席按顺序为:李国庆(俄亥俄州立大学)、杨涛(罗格斯大学)、叶鼎(乔治敦大学)、沈志佳(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程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委会下设5 个委员会,分别是总务、信息、学术交流、专业发展和学刊编委会。各委员会人数不限,尽量邀请会员参与,亦都是义务劳动。学刊主编也执行编委轮流制,不连任。十年来大家目标一致,团结友爱,合作无间,既完成了丰富的学术作品,也享受了愉快的活动时光。
学会的宗旨在于为主要在北美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提供一个开展学术活动、交流专业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合作的平台,借此推动以文献资源研究为主的中国研究的发展。在这个框架之下,会员有充分的自由来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出版项目和交流活动,学会不限制,也不制定计划。各人凭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条件,或独自或合作,以胜任愉快为先。历史的经验证明,真正的学术成果不是计划的产物,真正的学术繁荣难在禁锢中开花。
最后要强调的是,一个学术团体或曰同人组织的健康发展,是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学会同仁本着做人的良知、问学的自律、合作的诚意参与学会事务,各尽所能为学会的成长作贡献。我能与这样一批同仁共事这么多年,深感荣幸!
注释
① 费城的英文名“Philadelphia”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友爱之市”(Φιλαδέλφια)。
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化中国:北美华人图书馆员共同体的身份认同研究(1927—2015)”(项目编号:15ATQ002)。见张芳,李刚:《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的形成与维系》,《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第43卷11期,第80-98页。
③ 中国科学社是民间团体,与官方的“中研院”和“中科院”密切联系。许多中国科学社成员成为“中研院”和“中科院”的发起人和骨干,许多中国科学社的研究所,如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后来成了“中研院”和“中科院”的研究所,但中国科学社不像有些人所说的是“中研院”和“中科院”前身。中国科学社1959年停止存在。《科学》杂志是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杂志,1959年停刊。
④ 张芳、李刚所著《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的形成与维系》的分析十分细致,本文不重复已被考察和统计过的内容。由于该文考察截至2017年初,本文的部分内容可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