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成效
——对中山大学研究生样本的观察*

2020-06-10 08:04陈思任
图书馆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生图书馆数字

唐 琼,陈思任,吴 莉

0 引言

有关图书馆资源或服务的成效与价值揭示一直是学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早期侧重馆藏、人员和设施等投入资源的评价,发展到以产出效益为重心;以基于输出的指标来描述图书馆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效益,到聚焦于用户满意度测评,再到基于用户所获回报的图书馆价值研究,无不显示出图书馆评价研究已从简单的服务输出计量扩展到图书馆成效或价值的分析确认。在全球信息化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形式呈现,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源。为顺应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不断加大数字资源建设投入[1-2]。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在线资源的获取与服务又在削弱研究型图书馆的可见性与必要性,2010 年OCLC 报告《研究型图书馆:风险与系统变革》就将此列为研究型图书馆价值定位层面的最高等级风险[3]。在此背景下,许多人关切的问题是:随着公共资金对高校馆数字资源建设投入的增加,价格日益高昂的数字资源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与可通过互联网其他机构获取的资源相比,图书馆数字资源对高校发展是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令人尴尬的是,长期以来,作为非市场化的信息服务者,高校馆很难为其提供的信息服务产生的价值赋值,也缺乏明确、客观有力的事实和数据证明数字资源建设对学校战略目标的支持。

在我国,立德树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研中的作用等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4]。本文试图从研究生使用高校馆数字资源成效评估研究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加以回答,即在分析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之评估维度基础上,选择中山大学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问卷与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其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行为与使用成效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分析不同研究生群体的数字资源使用成效感知差异,从而为验证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提供事实论据。

1 研究评述

1.1 图书馆数字资源成效评估研究

(1)从投资回报视角揭示数字资源价值。2008年Elsevier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联合开展研究,建立图书馆纸质、电子资源使用与教师获得项目资助数额的关系模型,测算图书馆投资回报率[5]。该项目第二阶段,Carol Tenopir等将该模型应用到8个国家8个不同性质机构的图书馆价值研究中,再次验证了其可行性[6]。在此基础上设立的LibValue项目进一步探讨高校馆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科研、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价值、投资回报率与影响力,其中数字化特色馆藏子项目主要研究数字化特色馆藏对教学、科研和延伸服务的价值。该项目主要通过计算用户支付意愿、投资报酬率以及网页访问量等数据的分析,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效益的定量测评[7]。以该系列研究为启发,学者们纷纷开展高校馆数字资源投资回报率的实证分析[8-10]。亦有研究人员从学习效益与学术效益两方面构建数字资源成效评价体系,以期量化计算各类学习与科研效益[11-12]。

(2)从相关性角度分析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与高校学术生产力、教学研究、学科发展等之间的关联。英国“电子期刊使用、价值与影响力研究”(E-journals:Their Use,Value and Impact)项目致力于探寻图书馆电子期刊与学生学业成长、教师科研成果、机构科研声誉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电子期刊使用与研究人员所获科研经费、博士学位授予数、论文发表数、论文影响因子等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3]。中国、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学者在调查用户使用状况基础上,分析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对教学发展、科研产出等的影响和贡献[14-17]。

(3)定性描述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价值及其使用成效的感知。一些数字资源使用成效或影响是长远的,难以用数值加以衡量,因而通过访谈、故事讲述等方式获得用户对数字资源的使用认知也是一种评价方式。比如,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出,科研人员认为使用数字资源可以减少直接访问图书馆的次数,拥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减少检索文献花费的时间,有助于参考更多的文献,引用更好的资源,更易获取,检索更加全面,支持跨学科研究合作,研究质量更高,研究成果和方案更具竞争力,等等[5]。

1.2 图书馆使用行为对学生成就的影响研究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高校馆影响评估指标与模型,采用多种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以证明图书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与价值[18]。美国“评价研究——高校图书馆与学生成就”项目(AiA 项目)[19]、英国“图书馆影响数据项目”(Library Impact Data Project)均集中探讨高校馆使用对学生成就之影响[20]。Oakleaf从学生学期论文标出信息来源的比例、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获得资助时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比例等方面量化高校馆对学生的影响[21]。国内学者也开展图书馆利用与学生学习成果的相关性研究。徐云等发现学生利用图书馆后的收获与其学习成果成正相关,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内容(如各类资源、培训、咨询、电脑、个人学习场所)和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是促成学生图书馆利用向学习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22-23]。刘桂宾设计了基于教育增值评价理论的问卷来探索图书馆对高校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发现良好的读者感知对图书馆影响有提升作用[24];并以南开大学本科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图书馆利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行为有积极影响[25]。吴英梅等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图书馆利用情况与学生学业科研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对图书馆利用程度越深,学业成绩越好,越容易产出学术成果,且发表论文与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利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6]。

前人研究多证实图书馆使用对高校科研产出、学生学习成果等有正向影响。这些研究集中于高校馆的整体性成效评估或价值揭示,少有学者针对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展开具体分析,且未能充分探寻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表现形式。现有研究调查对象多以本科生为主,缺少对研究生群体的关注。为此,本文在分析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之评估维度基础上,选取中山大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探索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各使用成效评估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不同研究生群体的数字资源使用成效感知差异,为高校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成效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评估维度设计

高校馆数字资源的使用对研究生而言,具体有什么影响?即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厘清该问题是开展数字资源使用行为与成效关联分析的前提。梳理部分研究发现,在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对于高校发展目标、教师/科研人员的作用方面,研究主要围绕科研产出展开,涉及论文与专利产出、论文被引率/影响因子、博士学位授予数、科研经费收入、学校科研影响力、科研合作等;在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对于学生的价值方面,主要围绕学生学业成绩、论文发表、信息素养、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方面展开(见表1)。综合前人研究,本文提出研究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之使用成效的评估维度,即学业成就、学术成就、信息素养能力、职业能力。

表1 用户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行为与使用成效的关联分析

2.2 研究问题

选取研究生数字资源使用行为中的“使用频率”,将之与研究生的使用成效展开相关分析,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对于研究生的影响(见表2)。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研究生的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其使用成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具体而言,其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学习成绩、学术表现、信息素养与职业能力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下问题:数字资源的使用成效是否受到学生类型(即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所处学科的影响?博硕士间、不同学科研究生数字资源使用成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3 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中山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11个学科门类。在读研究生2.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00余人[32]。本调研面向中山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2)调查设计。围绕上述研究问题设计问卷及访谈。问卷内容分为3个部分: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使用行为及使用成效情况。使用成效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学习成绩、论文发表及会议参加情况,以及数字资源使用对其信息素养能力、职业能力助益的认知等。为深入解读研究结果,发掘影响研究生使用高校馆数字资源成效的因素等,在问卷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访谈主要涵盖3方面内容:结合自身经历与故事分享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感知;对使用成效影响因素的感知;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的建议。

表2 研究生使用高校馆数字资源成效之评估维度

(3)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阶段:2018年3-4月为第一个调查阶段,回收问卷355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答卷人非研究生),共得到有效问卷354份。2018年12月为第二个调查阶段,回收问卷283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两次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630份。2019年10-11月实施了访谈,通过网络或者面对面的方式访谈中山大学的20名研究生,访谈对象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①的硕士生及博士生,访谈持续时间约为半小时,访谈录音资料经过整理后,将问卷题干作为内容分析框架,并以访谈内容辅助问卷的定量分析。

2.4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频数统计、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以发现数据的特征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3 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研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3所示。通过与中山大学统计年鉴中的研究生招生数据及各学院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样本数据在性别、身份、学科等方面分布较为合理。

表3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特征分布(N=630)

3.1 信效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数据结果分析的可信度,需要进行信度分析。使用Alpha模型,得到整体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9(系数>0.8),可认定问卷的量表可靠;为确保问卷数据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对问卷的题项进行效度分析,对其进行“降维-因子分析”,选择“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得到KMO的值为0.986(一般认为KMO 大于0.9时效果最佳),即认为问卷具有有效性。

3.2 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使用成效的相关性

调查问卷中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数据包括4个维度的变量:学业成就、学术成就、信息素养能力、职业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行为与其成效的关系(见表4)。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表明研究生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对其学业、学术、信息素养及职业能力等均存在积极影响。

3.2.1 使用频率与学业成就

研究生的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学业成就方面,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学习成绩平均分在80 分以上,集中在“80~89分”(78.9%),其次是“90分”(15.7%)、“70~80分”(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6 条)对学位授予要求的具体规定,与本科相比,研究生更强调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考核主要以科研能力考核为主。访谈得知,受访对象所经历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PPT汇报展示、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及研究计划等。有受访者直接表示,“基本都是写论文”,“主要还是课程论文”,“一般研究生期末是不用考试的,考核方式就是交论文”。他们在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一些受访者谈到,“课程论文需要很快完成的时候,(使用)频率会很高”,“我基本上每天都要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尤其是我要完成课程作业(时),频率会比较高”。可见,与本科生相比,其课程成绩与数字资源的使用更为密切。这也和本次调查得到的数字资源使用对研究生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的结论相符合。

表4 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使用成效的相关分析

3.2.2 使用频率与学术成就

研究生的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国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参与国内学术会议及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使用频率与科研项目参与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263),而使用频率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之间的相关性最低(r=0.09)。分析其原因:大部分研究生都参与过科研项目(83.3%),而仅有30.8%的研究生发表过国际期刊论文,35.2%的研究生参与过国际会议。可以得出,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人数最多,由于都是学术、科研问题,这些相关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来查找研究性的资料,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越多,学业成就也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关系数也就越大。

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使用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且项目在标书、立题等不同阶段的使用目的也不同。一位来自药学院的博士生说到,“我们是整个过程都需要看(使用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项目立题之前要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基本百分百都是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来获取资料”。而另外一位受访者则表示,“其实我们那个项目,基本上在写标书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说你要(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查一下,你所做的这个课题,在国内外有没有人做过。或者已经发过类似的成果了,你再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别人没有做过的话,你要整合一下你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这个领域内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我才能针对这个领域去写一个标书”。

有关论文发表及参加学术会议,一些受访者谈到,“最近发的一篇论文,引用了60 多篇文章,全部都是(通过图书馆数据库引用的)SCI论文”,“最近发表的论文,如果从参考文献来看的话,90%都是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中获得的,还有一小部分是网页上官方的那些数据”,“参会的时候,我们所投的东西(稿),基本上都是我们已经做了差不多的一个实验成果,这肯定是建立在大量(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上……”。可见,相关访谈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对研究生学术成就的积极影响。

3.2.3 使用频率与信息素养能力

研究生的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信息素养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超过7 成(72.4%)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对提升其信息素养能力有帮助,17.8%认为帮助程度一般,7.1%的被调查者认为帮助不大,仅有2.7%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什么帮助。

信息素养能力主要考察研究生查找、检索、评价、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访谈得知,其帮助主要表现为熟悉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能够快速查找到所需的资源以及构建检索式等方面。一位受访者表示,“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快速,或者说比较高效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资源),但是后来随着我使用次数的增多,使用越熟练,对一些数据库,如功能、检索式,或者说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之后,现在来说是能够比较快的找到我想要的信息……”。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对信息检索能力有一个提升,高级检索(通过构建)检索式,还能提升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觉得信息检索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去找一些其他的东西,可能都是需要的,这只是培养出你那种能力,如何去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高效的检索你的东西”。研究发现,一些组织及相关研究亦把信息能力作为衡量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重要指标。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文献竞争标准》[33]提出将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能力作为图书馆产出加以衡量。Nagata H等发现使用图书馆对信息搜索能力有积极影响[30]。这与本研究发现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频率对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有积极影响有一致之处,这也和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对其信息素养能力帮助很大的调查结论相一致。

3.2.4 使用频率与职业能力

在《信息与文献 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WH/T 84-2019)行业标准中,有关图书馆对个体影响力就包括帮助用户在职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的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与职业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半数被调查者(54.1%)认为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对提升职业能力有帮助,约30%应答者对此持中立态度,12.5%应答者认为帮助不大,仅有6.0%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对其职业能力没有帮助。通过访谈了解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对于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助益主要与其检索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相关。有受访者回答到,“从信息检索的技能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工作也肯定会去搜索各种信息,我觉得这一点是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帮助比较大的”,“(对于)学习能力肯定会有(好的)影响”,“我觉得像刚刚提到的检索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用得上,因为我学新闻的,假如说以后从事媒体行业,对信息检索要求也比较高。在这个数据库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可以帮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运用。我接触数据库完成了一些成果,可能帮助我求职”。一位受访者提到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目前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会请我们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帮助他们收集工作方面所需的资料”。这充分证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对研究生职业生涯的影响。

3.3 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差异

3.3.1 学生身份视角的数字资源使用成效差异

为明确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在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上是否存在差异,将学生身份分为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两组,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比较两个相互独立的样本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见表5)。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业成就、学术成就、信息素养能力、职业能力上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调查表明:学习成绩方面,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相似的情况是学习成绩占比最大的均为“80~89分”,而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位越高,学习成绩“70~80 分”及“70 分以下”的比例越低。学术成就方面,硕士研究生未曾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及未参加学术会议的比例远高于博士研究生。而在信息素养能力及职业能力提升帮助上,博士研究生认为“很有帮助”的占比均大于硕士研究生。究其原因,博士研究生往往需要进行深度研究,因此培养方向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博士与硕士毕业发文要求也有所不同,一位来自药学院的博士生谈到,

表5 学生身份与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独立T检验结果

“我们硕士毕业(学术型)需要有SCI论文,(如果是第)一作(者)的,对影响因子没有要求。假如是(第)二作(者),要求那篇文章的影响因子大于5才可以(毕业)。专(业)硕(士)的话,基本就是发专利或者是中文核心都可以,这个就看各组的要求,学院对专(业)硕(士)没有这方面硬性的规定。博士的话,4 年制的博士,SCI(第)一作(者),单篇影响因子要超过3才行,如果是硕博连读,要求影响因子大于5(这是累计,但是单篇得超3)”。其他学者也从学生身份角度探究过其数字资源使用行为的不同。如王素芳等以浙江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检查学生对电子书的认知,使用和态度,结果显示学生在休闲类和学术类电子书认知和使用行为上存在差异[34]。

3.3.2 学科视角的数字资源使用成效差异

本文将学科分成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四组,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对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要用于检验多个样本之间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6)。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学业成就、学术成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信息素养及职业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6 学科与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调查得出:各学科中,在学习成绩方面,自然科学类“90分以上”所占比例最大(21.6%);在学术成就上,工程与技术科学类在参与科研项目(92.4%),国际期刊论文发表(44.6%)占比最多;医药科学类在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85.0%,43.3%)所占比例最高;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在国内期刊论文发表所占比例最大(44.3%)。而在信息素养能力及职业能力提升上,4类学科集中于“很有帮助”“有些帮助”。不同学科研究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不同可能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因。一位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生谈到:“我们都是用外文数据库,基本上不会看中文,平时的话可能就是用NCBI这种,就是美国那边的一个数据库NCBI,基本上我们能看到所有的文章”。一名来自物理学院的硕士说道:“我经常使用的是有几个机构(数据库),如OSA美国光学学会和IEEE 这种,他下面收录了很多(英文)期刊”。来自资讯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两名硕士则表示,“我最常使用的数据库是知网,几乎每天用,有时会用到Web of Science”,“最常用的数据库是知网”。

4 结论与讨论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8学术图书馆发展趋势》[35]《2019环境扫描》[36]均强调高校馆应积极收集数据证明自身对于学生成功的价值与影响力。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揭示及确认,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获得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成功推广和营销,均具有重要作用。面向不同类型用户,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需要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加以描述和测评。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研究中有关用户图书馆使用行为与使用成效的关联,构建了研究生视角下的高校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评估维度,并根据使用频率与各使用成效评估维度之间的关联提出了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探究中山大学研究生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感知情况,调查发现:(1)研究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频率与其使用成效(学业成就、学术成就、信息素养能力、职业能力)存在正相关;(2)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学业成绩、学术成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得结论证明了高校馆数字资源对于高等教育的价值与贡献。

在获得高校馆数字资源对研究生成长与成功的支持性证据后,还需要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了研究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成效的感知与体验?本次调查了解到,在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过程中,图书馆未订购我需要的数字资源(63.6%)是遇到的最大障碍,其次分别为不易获取全文(46.1%),跨库检索较繁琐(36.8%),不太熟悉数据库的使用方法(36.2%),资源收录内容、范围不完整(31.4%),个人检索技能不足(29.6%),资源网站或数据库系统不稳定(27%),网速慢(23.8%),资源更新速度慢(20.4%)等。当问到这些障碍给用户体验带来的影响时,一些受访者表示,“有时候因为VPN不稳定、网络不稳定、并发数据库限制等,一些数据库经常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但这些问题不会让我说以后不要用它们了,因为我的学习研究必须用到这类资源,但是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确实会非常烦躁。”,“会影响体验,但是我不得不继续,因为没有别的资源可以用”。对于研究生而言,高校馆所提供的数字资源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能进一步研究影响研究生使用成效感知的因素,围绕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则能进一步推动数字资源价值的实现,切实发挥数字资源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释

①学科划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本次调查将中山大学的学科划分为4大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

猜你喜欢
研究生图书馆数字
图书馆
答数字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