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10 12:43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眼压眼球青光眼

徐 菁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口眼科,江苏 盐城 224400)

术后护理实施作为确保青光眼手术治疗预期及提升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可在促进患者眼球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基础上,实现对其临床病症的有效缓解,提升视力水平。但现阶段对于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的实施,主要采取不良预后诱因预防性护理措施,如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术后康复监测等手段,虽具有一定预后改善作用,但作用甚微,仍需在预后护理完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预后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于本院行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共9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依据随机数字配对法分组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样本量均为46例。

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40.54±5.17)岁,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1例、原发性青光眼27例、继发性青光眼8例,病程1.5~5年,平均(3.25±0.98)年;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78岁,年龄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41.51±5.39)岁,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2例、原发性青光眼25例、继发性青光眼9例,病程1~5年,平均(3.02±0.91)年。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研究经医院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均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家属及患者均在详解护理方案基础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症者。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接受眼压纠正治疗,待符合手术指征后,择期手术。

对照组术后行基础护理,即在术后根据患者基础病情况实施降糖、降压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确保食物纤维的大量摄入避免便秘,并指导其在术后需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睡眠,在起床时需坐起缓冲3~5min后起床,避免血压升高导致眼压升高,引发不良预后[2]。

研究组行基础护理联合眼球按摩:(1)基础护理同上;(2)眼球按摩:手术2日后开展眼球按摩,引导患者眼睑轻微下垂、眼神注视下方后,将双手拇指放在眼睑上对滤过泡周边眼球部位进行环绕式轻微按压,单次按压时间为3秒,每次按摩持续5min即可,早晚各一次,患者出院前需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眼球按摩方法,便于眼球按摩的持续实施[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各时段眼压变化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代表,卡方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各时段眼压对比

研究组术后次日眼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月及6月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术后各时段内眼压对比(±s)

表1 术后各时段内眼压对比(±s)

术后6月(mmHg)对照组 46 14.72±4.81 12.35±3.57 18.62±3.91研究组 46 14.78±4.76 10.26±2.54 13.06±3.75 t-- 0.0601 3.2353 6.9606 P-- 0.9522 0.0017 0.0000组别 n 术后次日(mmHg)术后3月(mmHg)

2.2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提升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P<0.05。见表2。

表2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3月及6月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提升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P<0.05。分析原因:青光眼患者术后接受眼球按摩,可通过按摩增加眼球壁压力,促进前房内房水可经巩膜瘘流出,实现对眼球滤过泡的有效充盈,并在此基础上缓解患者术后眼球结果及巩膜组织的粘连情况,在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基础上,实现对手术预后效果的积极提升[4-5]。

综上所述,青光眼患者术后接受眼球按摩,对眼压的降低可起到显著作用,对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眼压眼球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